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川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主动脉
  • 2篇心外膜
  • 2篇心外膜脂肪
  • 2篇血流
  • 2篇脂肪
  • 2篇肾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外膜
  • 2篇夹层
  • 2篇灌注
  • 2篇成像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假性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排CT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王文川
  • 6篇刘家祎
  • 6篇刘东婷
  • 5篇温兆赢
  • 3篇范占明
  • 3篇张楠
  • 3篇陶红
  • 3篇张兆琪
  • 3篇李宇
  • 2篇罗南
  • 2篇张福庄
  • 2篇王永梅
  • 2篇徐磊
  • 1篇勇强
  • 1篇魏芸
  • 1篇杜靖
  • 1篇赵怡
  • 1篇晏子旭
  • 1篇高秀莹
  • 1篇周迎生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多排CTA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的研究
王永梅王文川李鹏张福庄陶红张兆琪
文献传递
肾结石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结石的闪烁征与声影情况,分析闪烁征程度与肾结石大小、患者BMI的关系,探讨其对肾结石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CT平扫确诊为肾结石患者73例,共105个结石.根据闪烁征程度不同将105个结石分为0级组(15个)、1级组(28个)和2级组(62个).通过CT扫描记录结石的位置、数目、最大径,二维超声观察结石声影情况分为无声影、弱声影、明显声影,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结石闪烁征程度分为0、1和2级.通过对比3组间结石大小和BMI的情况,探讨肾结石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征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CT扫描发现直径≤5 mm、5 mm<直径≤10 mm和直径>10 mm的结石分别为43、36和26个.二维超声检查显示后方伴明显声影、淡声影和无声影的结石分别为53、19和33个.直径≤5 mm、5 mm<直径≤10 mm和直径>10 mm的结石无声影发生率分别为58.1%(25个)、19.4%(7个)和3.8%(1个).105个结石中有90个结石具有彩色闪烁征.②直径≤5 mm、5 mm<直径≤10 mm和直径>10 mm的结石闪烁征0、1和2级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66,P=0.505);BMI<24 kg/m2、24 kg/m2≤BMI< 28 kg/m2和BMI≥28 kg/m2患者结石闪烁征0、1和2级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2.405,P=0.300).结论 肾结石闪烁征程度与结石大小及患者BMI无关.利用闪烁征作为肾结石的诊断指标,可提高较小结石特别直径<5 mm结石的检出率.
魏芸勇强李杰韩雪王文川
关键词:肾结石超声检查多普勒
血流敏感散相——稳态自由激发序列对小腿动脉成像准确性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流敏感散相—稳态自由激发序列(FSD-SSFP)对小腿动脉狭窄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6例患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均进行下肢动脉核磁血管造影(MRA)检查,包括FSD-SSFP、增强MRA(CE-MRA)。所有患者在MRA检查前均进行超声检查,MRA检查结束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由2名具有5年心血管图像诊断经验的医生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用Kappa检验分析MRA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FSD-SSFPMRA、CE-MRA、CE-MRA联合FSD-SSFP MRA(CE+FSD MRA)以及超声等4种检查方法诊断血管狭窄病变的准确度。结果以DSA为参照,以DSA为参照,FSD-SSFP MRA和CE-MRA均存在过度评价狭窄程度,超声低估狭窄程度。用DSA做参照标准,ROC曲线分析显示CE+FSD MRA曲线下面积最大(0.929),超声曲线下面积最小(0.860)。狭窄划界值为2时能够获得最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在患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小腿动脉的无创检查中,FSD-SSFP MRA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图像,无需对比剂,是CE-MRA良好的补充手段。CE+FSD MRA能够提高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度。
刘家祎张楠罗南刘东婷王文川李宇温兆赢范占明
320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者肾血流灌注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肾脏CT灌注特点,分析夹层各种影响因素与肾灌注值的关系,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进行双肾血流灌注检查(注射流率5 ml/s,总量40 ml,370 mg I/ml),同时行胸腹部CTA检查,测量双肾血流量参数值(BF),并观察主动脉夹层各种解剖形态学指标。结果显示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36例)或升主动脉(7例)。A型夹层的BF值低于B型患者(P<0.05),内膜破口数量不同BF值无显著差异(P>0.05)。假腔无血栓的AD患者BF值显著高于假腔有血栓的患者(P<0.05)。肾动脉开口于真腔、假腔和骑跨组BF值有差异(P<0.05)。真腔组BF值最高,而骑跨组最低。内膜破口大小与BF值相关,随着破口大小增加BF值增大(P<0.05)。肾动脉起源于真腔、假腔无血栓化及破口数目的增多易得到较高的BF值。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整个肾脏血流动力学特征,破口大小、数目及位置、假腔血栓形成及肾动脉起源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肾血流灌注均有影响。灌注成像有助于术前的准备。
刘东婷刘家祎温兆赢李宇王文川范占明
关键词:灌注肾动脉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患者内膜破口大小和数目及位置与肾脏CT灌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肾脏cT灌注特点,分析破1:5大小、数目及位置与肾血流量的关系。方法采用AQUILION ONE320排CT,对22例超声诊断AD的患者,术前进行双肾血流灌注检查(5mL/s,50ml,320mgI/m1),同时行胸腹部大血管cT血管造影检查,测量肾血流量参数值,并观察AD内膜破口的位置、大小及数目,比较分析患者破VI大小、数目及位置与肾血流量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中,只有1个破口者15例,破口大小(16±9)mm;/〉2个破口者7例,破口大小(6±3)nlnl。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B型)1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A型)6例。只有1个破口者肾血流量平均为(280±77)ml∥(min·100ml),A型AD患者肾血流量平均值低于B型[(210±32)ml/(min·100ml)比(292±43)mW(min·100m1),P〈0.01],破口大小与肾血流量高度相关(r=0.968,P=0.000);≥2个破口者。肾血流量平均为(246±63)ml/(min·100m1)。随破口数量增多,患者肾血流量平均值升高(P〈0.05),肾动脉起源于假腔侧。肾灌注优于真腔侧(P〈0.05)。结论AD患者内膜破口大小及数目、位置是影响。肾动脉灌注的重要因素。
刘东婷刘家祎温兆赢王文川晏子旭张兆琪
关键词:灌注肾动脉主动脉夹层
人工智能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的7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人工智能对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病灶进行诊断,并与放射科医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73例患者共采集146例次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其中127例次有病理检测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医师、人工智能及医师+人工智能3种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方式均与病理检测结果呈现一致性(均P<0.001)。医师+人工智能诊断的敏感度(94.55%)、特异度(97.22%)、总符合率(96.06%)、约登指数(0.92)及阴性预测值(95.89%)最高。146例次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中,医师与人工智能在诊断良性钙化、可疑病变钙化、不对称结构扭曲、增大淋巴结及肿块或结节数目方面呈一致性(均P<0.001)。此外,医师观察图像发现10例患者乳头凹陷和乳腺皮肤增厚,人工智能未体现这2项内容。人工智能明确显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的图像共76例次,将这些图像交于医师进行BI-RADS分级,结果显示医师与人工智能对BI-RADS分级呈一致性(P<0.001)。结论人工智能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病变方面的表现与放射科医师相似,可提高影像科医师对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
刘东婷黄秀娟温兆赢石春彦王文川徐磊刘家祎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钼靶X线人工智能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通过双源64排CT对心外膜脂肪(EAT)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并测量其体积,探讨与冠心病发生、病变程度、斑块类型及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CAD)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男性93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6±10)岁,收集所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静脉取血行血脂、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明确左心功能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64排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内斑块类型及稳定性,应用Vitrea FX(Vital Images)工作站的cardiac fat软件对EAT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其体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部位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冠心病组(n=63)E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n=68,P=0.003);冠状动脉3支病变者EAT体积,较1支及2支病变者明显增多(P<0.05);冠状动脉单纯低密度斑块者EAT体积较无斑块和单纯钙化者明显增大(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AT体积与腰围成正相关(r=0.475,P<0.001),与BMI成正相关(r=0.38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体积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95%CI 1.004~1.033,P=0.011)。2组中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者EAT体积均明显增加(P<0.05),EAT体积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正相关(r=0.331,P<0.001),与室间隔厚度正相关(r=0.195,P=0.031)。结论:EAT含量的增多与冠心病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易损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参与了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损伤过程,可能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将可能是评价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新的无创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张福庄陶红王永梅王文川高秀莹袁仙仙李彭张兆琪周迎生赵怡
关键词:冠心病心外膜脂肪左心室舒张功能易损斑块
20例心血管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A表现与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A及临床特点,评价主动脉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2月20例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0.3±7.9岁)。20例患者均有心血管手术史,其中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AVAR 8例(包括烟囱术2例),主动脉替换术7例(升主动脉替换术2例,升主动脉+全弓替换术1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术+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降主动脉替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修补术1例,先天弓部瘤修补术1例,双瓣替换术2例,心包穿刺术1例。结果假性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6例,弓部4例,降主动脉9例,腹主动脉1例,均位于主动脉轮廓之外,单发。瘤体偏于一侧、形状不规则,瘤壁较厚,瘤体大小10.8~98cm^2,平均(48.5±9.3)cm^2。20例均可见破口与瘤腔相通,破口直径5.0~24.0mm,平均直径(12.3±4.2)mm。18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CTA测量假性动脉瘤瘤体和破口大小与术中所见无明显差异,P〉0.05。1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18/20,平均随访时间146天,随访期间总病死率2/20。结论心血管手术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原因,破裂以致死亡的风险较大,一经发现需及时手术治疗。心血管手术后需定期复查,主动脉CTA可及时准确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异性征象,适用于术前确诊及术后随诊。
刘家祎李宇张楠罗南王文川温兆赢刘东婷范占明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血管假体植入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2型糖尿病早期心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科所有研究对象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生化指标、评价心功能,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结果 (1)2型糖尿病组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心外膜脂肪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左室壁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减低(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左室壁后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应变率(SRs)、下壁中段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密切相关。结论心外膜脂肪体积与2型糖尿病早期心功能改变密切相关,提示心外膜脂肪可能是2型糖尿病心功能改变新的危险因素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李新刚陶红胡荣李荣娟王文川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外膜脂肪应变率成像心功能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DSCT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46例,按照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组(A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B组)。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诊断。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不同扫描方式对于婴幼儿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收集所有患儿辐射剂量参数CTDI、DLP和E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6例先心病患儿,经手术证实存在心血管畸形225处,其中心内部分畸形96处、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34处、心外大血管畸形107处。在不同扫描方式下,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A组72.1%(31/43)、93.8%(15/16)、93.5%(43/46),B组69.8%(37/53)、83.3%(15/18)、95.1(58/61),两组同一解剖部位畸形诊断准确率χ^2值分别为0.060、0.123、0.0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TDI、DLP、ED分别为:A组(2.97±0.85)mGY、(32.95±12.28)mGy/cm、(0.46±0.17)mSv,B组(3.95±1.09)mGY、(54.12±16.07)mGy/cm、(0.75±0.22)mSv,两组间比较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满足图像质量与临床诊断的需求,可广泛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陈伟杜靖吕飙王文川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