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峰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多糖
  • 2篇游离脂肪
  • 2篇游离脂肪酸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
  • 2篇腺苷
  • 2篇腺苷酸
  • 2篇腺苷酸活化蛋...
  • 2篇黄芪多糖
  • 2篇活化
  • 2篇活化蛋白
  • 2篇活化蛋白激酶
  • 2篇激酶
  • 2篇功能性消化不...
  • 1篇毒性
  • 1篇胰岛
  • 1篇胰岛Β细胞
  • 1篇脂毒性

机构

  • 5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5篇王文峰
  • 5篇胡阳黔
  • 2篇刘坚
  • 2篇宋杰
  • 2篇李静
  • 2篇姜红梅
  • 2篇何旭东
  • 1篇卞旭鹏
  • 1篇程晓娜

传媒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Ⅲ标准与经验诊断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来源于胃十二指肠的症状,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列症状的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在全球的发病率约为5%~40%[2-3],亦有研究指出,我国不同地区人群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达20%左右[4-5]。
胡阳黔王文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敏感性特异性
黄芪多糖对高游离脂肪酸所致巨噬细胞脂质沉积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脂肪酸结合蛋白4通路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高游离脂肪酸导致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单核源性巨噬细胞( THP-1)分为对照组(加入与游离脂肪酸组等量的无水乙醇及牛血清清蛋白)、黄芪多糖组(培养液中加入黄芪多糖200 mg/L)、游离脂肪酸组(培养液中加入长链游离脂肪酸0.25 mmol/L)、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培养液中加入黄芪多糖200 mg/L及长链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及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阻断剂(compound C)组(培养液中加入黄芪多糖200 mg/L、长链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及compound C 50μmol/L)。采用游离脂肪酸检测试剂盒和三酰甘油试剂盒分别检测游离脂肪酸及三酰甘油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游离脂肪酸组三酰甘油及游离脂肪酸含量[(3.35±0.79)mmol/L、(29.3±1.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19)mmol/L、(15.7±1.3)μmol/L]和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1.46±0.25)mmol/L、(15.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油红O染色结果:游离脂肪酸组脂质含量较对照组增多,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脂质含量较游离脂肪酸组减少,提示游离脂肪酸增加细胞内脂质蓄积,而黄芪多糖减少细胞内脂质蓄积。③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PK、p-AMPK、FABP4的蛋白表达情况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组各种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游离脂肪酸组p-AMPK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和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54.3±3.0)%比(100.0±1.4)%、(96.5±3.9)%],FABP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138.3±2.3)%比(100.0±3.1)%、(72.
胡阳黔李静刘坚王文峰宋杰
关键词:黄芪多糖游离脂肪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巨噬细胞脂质沉积
NSAIDs致下消化道损伤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损伤的情况。方法选取46例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28例因高血压及冠心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其中服药持续时间小于6月15例,大于6月13例,另18例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分析下消化道出血及糜烂、溃疡等病变情况。结果服药持续时间小于6月15例患者,下消化道出血及糜烂、溃疡有5例,发生率33.3%;服药时间大于6月13例患者,下消化道出血及糜烂、溃疡有8例,发生率61.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18例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者下消化道出血及糜烂、溃疡2例,发生率11.1%,与服药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SAIDs所致下消化道损伤明显高于未服用该类药物者,且服药时间越长,其发生率越高。
何旭东姜红梅王文峰胡阳黔
关键词:非甾体类消炎药胶囊内镜
胃肠起搏联合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评价胃肠起搏联合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有效性。[方法]将140例FD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胶囊,试验组在服药的基础上加用WHC泰士胃肠起搏器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消化道症状积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6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胃肠起搏联合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治疗FD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服用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
何旭东卞旭鹏王文峰姜红梅程晓娜胡阳黔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起搏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
黄芪多糖改善游离脂肪酸致胰岛β细胞的脂毒性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PS组、FFA组、FFA+APS组。各组细胞培养72h测胰岛内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基础状态胰岛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法测胰岛β细胞内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肉毒碱软脂酰转移酶-1(CPT-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FFA使胰岛内TG、FFA含量增加(均P<0.01),APS使胰岛内TG、FFA含量减少(均P<0.01);②油红O染色提示FFA组胰岛内脂质蓄积增加,APS可减少脂质蓄积;③FFA使胰岛素分泌增加(P<0.01),APS减少胰岛素分泌(P<0.01);④FFA抑制p-AMPK、CPT-1、ACC表达,APS使p-AMPK、CPT-1、ACC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 FFA使胰岛内脂质蓄积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APS可以通过AMPK脂代谢途径减少胰岛内脂质蓄积,同时减少胰岛素分泌,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对FFA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起到保护作用。
胡阳黔李静刘坚王文峰宋杰
关键词:黄芪多糖游离脂肪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脂毒性胰岛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