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凯

作品数:63 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篇长江口
  • 15篇湿地
  • 10篇底栖动物
  • 10篇群落
  • 8篇大型底栖动物
  • 8篇盐沼
  • 8篇栖息
  • 7篇中华绒螯
  • 7篇中华绒螯蟹
  • 7篇绒螯蟹
  • 6篇盐沼湿地
  • 6篇渔业
  • 6篇生境
  • 6篇鳗鲡
  • 6篇放流
  • 5篇鱼类
  • 5篇同位素
  • 5篇群落结构
  • 5篇稳定同位素
  • 5篇河口湿地

机构

  • 60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 1篇湖北省水产科...
  • 1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江西省水产科...

作者

  • 63篇王思凯
  • 52篇赵峰
  • 42篇庄平
  • 35篇张婷婷
  • 31篇张涛
  • 28篇宋超
  • 21篇杨刚
  • 20篇冯广朋
  • 16篇高宇
  • 9篇刘鉴毅
  • 8篇耿智
  • 6篇黄晓荣
  • 6篇王妤
  • 4篇侯俊利
  • 4篇吴纪华
  • 4篇盛强
  • 3篇储忝江
  • 2篇马荣荣
  • 1篇吴金明
  • 1篇何绪刚

传媒

  • 8篇海洋渔业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2篇复旦学报(自...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渔业信息与战...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水产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4篇2025
  • 9篇2024
  • 8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海岸带系统微塑料污染危害及治理对策被引量:9
2018年
微塑料作为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和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分别从陆源、海源以及岸边垃圾堆放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岸带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来源;从化学组成成分、形状结构和颜色确定微塑料种类;从生物、化学和物理作用探讨微塑料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危害;同时分析了我国海岸带中微塑料粒径大小及分布。并且指出,需要从加强调查监测,提高社会认识,大力回收废弃塑料以及加大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开展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全面系统研究,以期为我国海岸带微塑料污染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许旺梁鸿马嵩潘晓峰明珠余欣繁王思凯
关键词:海岸带污染危害管理策略
长江口湿地潮沟连通程度对鱼类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潮沟是河口湿地与水域之间营养物质输运和交换的主要载体,也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关键栖息地和迁移通道,维持其良好的连通状态对河口湿地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高级别潮沟相比,低级别潮沟生态脆弱性更高,其高连通的样段为河口鱼类群落提供关键栖息地。本研究以位于长江口崇明东滩的低级别潮沟为对象,选取2类(水文、鱼类游泳相关)共6个指标(潮沟截面面积、β指数、线径、路径数、路径长度、节点中心连通性)分析低级别潮沟连通程度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并验证鱼类群落在低级别潮沟的生境偏好机制。结果表明:路径数、路径长度、节点中心连通性3个指标代表的节点路径组,其所区分的高中低连通潮沟之间鱼类丰度和生物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有效指示低级别潮沟连通度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由于节点路径组主要由量化潮沟与局部邻近斑块横向连通性的指标构成,河口湿地低级别潮沟鱼类生境偏好可能与潮沟横向连通度相关性更强,与纵向连通和水文连通相关性更弱;高度连通潮沟对鱼类来说具有更高的节点中心连通性(节点连接数均值为11)、更多的路径选择(路径数均值为6)、更广的可游动范围(路径长度约800 m),适宜其觅食、避难等适宜栖息地的范围越大,更能吸引适宜碎屑食性、游泳能力强的小型鱼类或幼鱼聚集。本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潮沟廊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马巧珍张婷婷赵峰赵峰杨刚张涛
关键词:河口湿地鱼类群落
河口湿地外来种监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口湿地外来种监测方法,S1:根据监测需求选择无人机平台和卫星遥感片源;S2:在目标监测区域设置无人机的航线并对无人机设置对应的飞行参数;S3:设置无人机数据采集任务;S4:执行无人机数据采集任务,获得无人...
张婷婷赵峰王思凯高宇冯广朋张涛庄平
基于无人机监测河口湿地连通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无人机监测河口湿地连通度的方法,通过五个步骤进行:提取河口湿地大尺度潮沟水道空间网络拓扑数据、高连通关键潮沟区段垫脚石微单元识别、采集关键潮沟垫脚石微单元动态影像、关键潮沟垫脚石微单元连通度动态量化分析、...
张婷婷马巧珍王思凯赵峰庄平高宇杨刚张涛刘若晖费姝洁杜楠
长江口盐沼分级潮沟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格局,2007年沿潮沟级别梯度在九段沙盐沼湿地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四季调查.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3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与甲壳类,优势物种为谭氏泥蟹、圆锯齿吻沙蚕与背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在不同季节与不同级别潮沟间没有明显差异.优势物种圆锯齿吻沙蚕的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最高,而春、秋季较低.一级潮沟中大型底栖动物总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级别潮沟,尤其以谭氏泥蟹在一级潮沟中数量最多.研究结果暗示盐沼湿地的保护、修复与恢复应考虑潮沟生境的异质性,尤其需注意维持低级别潮沟的数量.
宋慈玉储忝江盛强王思凯吴纪华
关键词:长江口湿地盐沼大型底栖动物
崇明东滩南部大弹涂鱼食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崇明东滩南部湿地4、5月份采集到的大弹涂鱼的食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大弹涂鱼δC和δN值分别为-19.28‰14.59‰,7.96‰0.13‰。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Iso Source)计算包括白...
马荣荣王思凯赵峰宋超王妤裴倩倩纪严庄平
关键词:大弹涂鱼食源
长江口鳗鲡亲体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研究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亲体的洄游习性,应用10枚分离式卫星标志(PAT)和500枚T型(T-bar)标志对野生和养殖鳗鲡亲体在长江口三甲港沿岸水域(121°49′E、31°12′N)进行标志放流研究。放流44 d后共收到4枚PAT标志的反馈信息,并回捕到10尾T-bar标志的鳗鲡。标志放流结果显示:野生亲体放流后水平移动距离较远,放流9 d后已到达距放流位点117.66 km的舟山水域;野生亲体洄游过程主要分布在水体上层,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夜间在水体上层分布的时间较多,存在规律的下潜移动。养殖亲体水平移动距离较近,放流44 d后最远到达距放流位点106.13 km的嵊泗水域;养殖亲体洄游过程中沿水体底层移动,没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综上可见,野生亲体放流后可以快速的进入洄游移动状态;而养殖亲体放流后主要沿水底移动,在沿岸水域逗留时间较长;野生和养殖亲体表现出不同的入海洄游习性。
宋超张涛张涛刘鉴毅赵峰王思凯刘鉴毅庄平
关键词:长江口标志放流
河口鱼类生态廊道研究进展
2025年
河口鱼类生态廊道是陆海联动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渔业资源和促进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鱼类提供迁徙、繁殖、觅食和生存的必要通道,对于保持河口水生生态系统“三场一通道”(繁殖场、育幼场、觅食场和迁徙通道)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至关重要。然而河口鱼类生态廊道的研究面临着目标物种观测跟踪难、河口维度复杂、生境因子高度动态性等挑战。因此,需要对河口鱼类迁徙行为、生态廊道主要生境类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并且采取综合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的生态廊道识别评估、保护修复和规划构建方法,以确保其连通性和生态功能的长期维持。本文对河口鱼类多样化的迁移行为和生态廊道内复杂的生境类型进行了梳理,阐述了识别河口鱼类潜在的迁移路线和生活史周期中关键生境的技术进展,从功能效益和经济成本两个方面总结了河口鱼类生态廊道的评估方法,探讨了河口鱼类生态廊道保护措施和工程修复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提出结合结构和功能连通性能进行更有效的河口鱼类生态廊道规划和构建的观点。展望未来,本文强调了多尺度规划、生态网络集成、采用新型生境恢复技术以及整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开展跨学科合作、公众参与和政策支持的必要性,以实现河口鱼类生态廊道的长期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张婷婷赵峰赵峰杨刚王思凯袁瑞
关键词:河口鱼类生态廊道
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查明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21年6月(春季)、2021年11月(秋季)、2022年1月(冬季)、2022年7月(夏季)于长江口南支采用定置插网对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区与对照区进行鱼类样品采集,比较分析修复区和对照区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27种,隶属于8目9科21属,其中,修复区采集到鱼类22种,对照区采集到21种。修复区和对照区鱼类的个体数、生物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修复区明显高于对照区。4季修复区鱼类群落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6.8,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92,总Simpson单纯度指数(C)为2.47,总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2.99,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为17.18,高于对照区(15.82)。春季修复区鱼类幼体出现频率(67%)明显多于对照区(44%),表明幼鱼对修复区存在较强的偏好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潮滩湿地进行生境修复能够缓解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幼鱼提供育幼场所,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育幼场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
谢雯王思凯秦泽夏瑛杨刚杨刚赵峰
关键词:长江口优势种鱼类多样性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及其启示被引量:49
2018年
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国家的供水水源地,对欧洲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19世纪下半叶,莱茵河及其沿岸地区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为代表,沿岸各国建立协作机制,整治污染,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经过数十年的治理过程,如今的莱茵河生机盎然、重现美丽。通过综合介绍莱茵河流域曾经经过的污染、治理、生态恢复过程,针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行动,提出借鉴莱茵河治理模式与发展经验:(1)打造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平台,建立"长江保护委员会";(2)加强流域整合管理,明确流域治理目标,制定"长江保护行动计划";(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协调流域内各方利益;(4)积极鼓励政府、民众和企业参与,形成保护长江的共识与合力;(5)从源头治理污染,提升水质;(6)建立完整的全流域监测方案;(7)完善生态修复模式,以期对我国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王思凯张婷婷高宇赵峰庄平
关键词:流域管理生态治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