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三种大型海藻对对氯苯胺的去除行为及光合生理响应被引量:1
- 2013年
- 以龙须菜、坛紫菜和石莼3种大型海藻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对不同浓度对氯苯胺(PCA)的去除行为,以及石莼对PCA的光合生理响应.实验结果显示,7d实验结束时,3种藻类对海水中PCA的最终去除率排序分别为:6mg·L-1PCA处理组,龙须菜(58.7%)<坛紫菜(75.7%)<石莼(94.9%);60mg·L-1PCA处理组,龙须菜(50.2%)<石莼(61.3%)<坛紫菜(74.9%);海藻的培植密度越大,PCA的去除率越高,在受PCA污染的海域中大面积种植大型海藻来有效地处理修复此类污染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不同浓度PCA处理过程中,石莼的生长受到抑制,有效光化学效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呈现出低浓度(<5mg·L-1)促进、高浓度(>10mg·L-1)抑制的现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表现出确定趋势,表明PCA对石莼生长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呼吸速率的增加而引起的.
- 王建华张永清
- 关键词:龙须菜坛紫菜石莼
- 广州城区一富营养化浅水池塘的光照特征及沉水植物栽植的对策被引量:2
- 2007年
- 沉水植被的重建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而光照是沉水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根据2005年7月和2006年3月对广州市一富营养化浅水池塘水下照度的监测结果,建立水深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模型,模型通式为I=I0e^-ax。其中光衰减系数d平均为0.1002±0.0097(2005年7月)和0.1190±0.0063(2006年3月)。据此模型计算,监测期间每天仅有9—10个小时池塘光补偿深度大于10cm。在2005年7月和2006年3月每天池塘光补偿深度大于10cm的时间段内。池塘平均光补偿深度分别为29.1cm和28.7cm,距池塘底部分别为24.4cm和16.7cm。池塘底部照度在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内不足水面照度的2%。水下照度过低是导致在此类池塘中带水栽种沉水植物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带水栽植沉水植物前,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以保障沉水植物的生长需要。
- 蔡建楠潘伟斌王建华黄华
- 关键词:沉水植物
- 鲢和奥尼罗非鱼对池塘蓝藻水华及水质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2004~2005年在广州市一个富营养化浅水池塘中开展原位围隔试验,研究放养鲢鱼和奥尼罗非鱼对蓝藻水华的控制效果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和奥尼罗非鱼可以有效控制蓝藻水华,使围隔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由蓝藻渐变为裸藻、绿藻和硅藻。鲢鱼、奥尼罗非鱼围隔水体中总悬浮物浓度较池塘水体分别下降29.7%和18.6%;叶绿素a浓度分别下降26.6%和15.9%。同时,围隔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但鱼类放养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并会造成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范围变宽,使水体中新增加了直径大于500μm的悬浮颗粒物。
- 蔡建楠潘伟斌王建华黄华丘焱伦
- 关键词:奥尼罗非鱼富营养化藻类水华
- 城区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被引量:31
- 2005年
- 生物修复技术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生物操纵控藻技术、植物控藻技术和微生物控藻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和展望了不同生物修复技术相互结合在水体修复中的作用。
- 王建华潘伟斌
- 关键词:富营养化生物修复景观水体
- 小飞扬草(Euphobia thymifolia L.)对土壤Cr Cd N i复合污染的反应和积累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针对目前植物修复中对Cr、Cd、N i复合污染的超富集杂草类植物缺乏的状况,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飞扬草(Euphobia thym ifoliaL.)对3种重金属的积累特性以及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飞扬草在低浓度组合下对Cr、Cd、N i的富集系数最大值均>1,分别为1.54、3.93、5.68,且能同时富集Cd、N i,具备了作为超富集植物的特征;3种重金属在小飞扬草内的迁移率大小顺序为Cd>Cr>N i;小飞扬草能耐受Cr、Cd、N i复合污染,可作为尾矿废弃地植被重建到修复过程中的优先选择植物。
- 陈红玲潘伟斌王建华
- 关键词:超富集CRCD迁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