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114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省台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细胞比例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0.01)。随疾病进展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Ⅰ+Ⅱ期为(14.11±3.83)%,Ⅲ期为(20.54±4.25)%,Ⅳ期为(24.69±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邵明海 王建华 丁维军 胡炜 王碧云关键词: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金匮肾气丸防治放疗辐射损伤30例观察 被引量:10 2004年 马群力 王建华 吴素芳 马利中 李瀛 邱夏桑 罗文达 李伯利关键词:金匮肾气丸 恶性肿瘤 中医药疗法 临床疗效 药理机制 NPC联合MSCs移植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丁维军 田野 胡炜 朱敏 杨海华 王铮 王建华 邵明海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s,雌性SD大鼠全脑照射剂量20Gy,照射后1周采用尾静脉注射Hoechst33342荧光标记的MSCs(4×106),注射后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脑内Hoechs...关键词: 额瓣整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应用和放疗影响 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额瓣整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可行性 ,并研究放疗对其影响。方法 对 8例口腔癌行半程放疗(2 5~ 35Gy)后作口腔癌根治术加额瓣整复术。取瓣面积 4× 5~ 6× 12cm2 。术后三周追加放疗。放疗总剂量 6 5~80Gy。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创口Ⅰ期愈合 ,张口度 2 5~ 32mm ,患者 2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 % (7/ 8)和 6 6 .7% (4 /6 )。结论 利用额瓣整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术前、后的半程剂量不会影响皮瓣成活 ,中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综合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施更生 屈道利 王建华关键词:额瓣 口腔癌 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再次计划实施必要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10年 鼻咽癌的调强放疗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与整体挡铅放疗相比,照射靶区剂量分布有明显改善,同时很大程度降低了周围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变化较大,势必需要尽可能提高定位精度和减少摆位随机误差,从而保证实际照射治疗剂量。 杨海华 胡炜 丁维军 王建华 王碧云 邵明海 杨伟芳 王微 于长辉 单国平关键词:调强放疗 鼻咽癌 受照剂量 气管恶性淋巴瘤1例 2003年 邵明海 王建华关键词:气管 淋巴瘤 病例报告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并发口咽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2007年 为了探讨放疗中口咽部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笔者对因头颈部肿瘤住院行放疗患者的口咽部医院感染及治疗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 杨海华 丁维军 胡炜 王建华关键词:放射治疗患者 头颈部肿瘤 咽部感染 并发 放疗患者 口咽部 静脉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对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离体分离、培养、增殖成年大鼠MSCs。采用6 MV X线对8~10周龄雌性SD大鼠做全脑照射,照射剂量20 Gy。照后1周采用尾静脉注射Hoechst33342荧光标记的MSCs(4×10^6),注射后4、8周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脑内Hoechst33342标记细胞及分化的功能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P<0.01),静脉注射后4、8周,照射组大鼠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静脉注射MSCs可显著改善全脑照射大鼠认知功能,MSCs可在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和分化。 丁维军 王建华 朱敏 陈葆国 汪洋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照射 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治疗中抗生素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2006年 杨海华 王建华 丁维军关键词: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预防性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进食梗阻 胸部放疗 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检测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发生频率,探讨上述遗传学改变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28例胸腺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提取DNA后用PCR扩增,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显色后进行MSI和LOH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EGFR、p53、Bcl-2及Ki-67在胸腺瘤中表达情况。结果:28例胸腺瘤中有11例出现MSI或LOH。在所检5个位点中D6S1708、TP53、DM、D11S988和D8S136微卫星不平衡发生率分别为21.4%(6/28)、10.7%(3/28)、14.3%(4/28)、10.7%(3/28)和0%(0/28)。D6S1708遗传学改变多为LOH(5/6),DM和D11S988位点分别仅有MSI和LOH。胸腺瘤MSI和LOH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EGFR、p53、Bcl-2、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6S1708、TP53、DM和D11S988可以作为研究胸腺瘤微卫星的位点,微卫星不平衡可能在胸腺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邵明海 陈仕林 胡炜 王建华 王碧云关键词:胸腺瘤 微卫星不稳定 杂合子丢失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