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攀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动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线虫
  • 2篇内转录间隔区
  • 2篇转录间隔区
  • 2篇RDNA-I...
  • 1篇序列对
  • 1篇圆线虫
  • 1篇扫描电镜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扩增
  • 1篇寄生
  • 1篇发育分析
  • 1篇感染率
  • 1篇PCR
  • 1篇PCR扩增
  • 1篇ITS
  • 1篇肠道

机构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4篇王小攀
  • 3篇卜艳珍
  • 3篇赵鹏飞
  • 2篇勾利美
  • 1篇张路平
  • 1篇靳萍

传媒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3种冠环线虫rDNA-ITS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本试验利用PCR扩增3种冠环线虫5个样品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片段,将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显示,所测样品ITS1-5.8S-ITS2的长度范围为748~843bp,总变异位点(包括gaps)119个,简约信息位点18个;其中ITS1和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367~370bp和228~320bp,变异位点分别为14个和105个,简约信息位点均为9个。所有测试样品的5.8S片段完全相同,长度为153bp。5条序列ITS1区的G+C含量(48.0%~48.5%)明显高于ITS2区(37.7%~40.3%)。通过序列两两比对,3种冠环线虫ITS1和ITS2的种间差异性分别为1.9%~3.5%和5.6%~31.8%;而种内差异性分别为0~0.5%和0~0.9%。并且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99.07%~99.41%。本研究认为,ITS序列可以作为冠环线虫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
卜艳珍勾利美赵鹏飞王小攀
关键词:PCR
基于rDNA-ITS序列对盅口属线虫的系统发育分析
圆线虫主要寄生在马属动物大肠内,以宿主肠组织、体液、消化液为食,往往消弱宿主免疫力,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因此,为了控制圆线虫病的发生、蔓延、减少损失,圆线虫种类及系统发育分析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国...
王小攀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系统发育
文献传递
盅口属三种线虫扫描电镜的比较研究(杆形目,圆线科)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首次对四刺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tetracanthum、碗形盅口线虫C.catinatum和蝶状盅口线虫C.pateratum的体表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线虫在外叶冠的形状和数目、雄虫生殖锥和雌虫尾部等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四刺盅口线虫的外叶冠由20或22个小叶组成,小叶末端尖,向外翻卷;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有1对大的乳房状附属物;雌虫尾部直,尾长114(92~128)μm。碗形盅口线虫的外叶冠由22个小叶组成,小叶末端钝圆,平直伸向口孔;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无明显的附属物;雌虫尾部呈"人脚形",尾长62(54~68)μm。蝶状盅口线虫的外叶冠由24个小叶组成,小叶末端尖,平直伸向口孔;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有1对细长的指状附属物;雌虫尾部呈"人脚形",尾长93(78~109)μm。研究结果为盅口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更稳定的形态学依据。
卜艳珍王小攀赵鹏飞张路平
关键词:扫描电镜
河南省驴肠道寄生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明确河南省驴肠道寄生圆线虫的感染情况,从2006年2月份—2007年1月份,采用寄生虫常规检测方法随机对34头驴体内圆线虫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检出圆线虫22个种类,隶属于2亚科7属,总的感染率达到100%,而且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一年四季中,感染种类最多的季节是秋季,有21种;其次是春季,有16种;夏季和冬季种类较少,分别有14种和13种。说明圆线虫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春季和秋季往往较高,而夏季和冬季比较低。
卜艳珍靳萍赵鹏飞王小攀勾利美
关键词:圆线虫感染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