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脑出血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纳入病例为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部收治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麻醉方案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组患者麻醉方案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以麻醉优良率以及术前、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S100B蛋白、白介素-6(IL-6)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整体麻醉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就麻醉优良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hs-CRP水平、S100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hs-CRP水平、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7/43)(P<0.05)。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整体效果确切,患者应激反应小,脑损伤程度轻,对患者恢复更为有利。 王宁 刘鹏 崔修德关键词:脑出血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的影响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112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在全麻诱导时,观察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选择同期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条件下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观察并记录MAP、HR、SpO_2,术中麻醉药用量,单肺通气(OLV)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前30min、术毕拔出气管导管10min的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观察组术中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7d 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对照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保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王宁 崔修德 房汝敏关键词:老年患者 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与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与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58例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阻滞(A组)和插管全身麻醉(B组)各29例,分别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0、20、30min排气后10min的BP、HR、RR、SpO2、PETCO2,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A组CO2气腹后,RR加快、PET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仍可维持正常范围,而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腹时应激反应活跃,DBP、SBP、HR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气腹30min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排气后10min各项指标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术后苏醒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比插管全身麻醉能更好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效果佳、可行、实用的麻醉方法。 刘有才 蒋孟杰 李军利 王宁 刘峰 刘鹏关键词:妇科手术 腹腔镜 雷莫司琼预防丁丙诺啡术后静脉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雷莫司琼用于预防丁丙诺啡术后静脉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手术60例,A SAⅠ~Ⅱ级,年龄40~60岁。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均采用PCA泵行静脉镇痛。雷莫司琼组于手术结束接镇痛泵前30 m in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 m 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于术后24 h内分别随访观察记录并对发生恶心呕吐评分。结果:雷莫司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雷莫司琼对丁丙诺啡静脉镇痛所致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王宁 王小燕 李军利超声技术在ICU低血压患者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低血压患者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ICU内需要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低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声组(U组)和传统触摸法组(T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第二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每例患者穿刺至成功的次数及时间。结果 U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3%(35/48),T组为42%(2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第二次穿刺成功率77%(10/13),T组为54%(15/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总成功率100%(48/48),T组为83%(4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法可提高低血压患者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成功率,效果优于传统触摸法。 王小燕 王宁 房汝敏关键词:超声 低血压 桡动脉穿刺 成功率 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舒适有效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52例,随机分为含小剂量吗啡的局麻复合液试验组(A组)和不含吗啡的局麻复合液对照组(B组)进行颈丛阻滞麻醉,分别观察作用起效、显效、维持时间和循环变化情况及术中病人反应、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力作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循环系统变化上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加稳定;术中病人对不适刺激的反应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少;试验组可以维持术后切口无痛时间达12~23h。结论:含小剂量吗啡的局麻复合液颈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是一种优良、可靠且具有良好术后镇痛作用的麻醉方法。 刘有才 蒋孟杰 李军利 王宁 刘峰 刘鹏关键词:麻醉方法 颈丛 甲状腺 术后镇痛 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效果对比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患者64例,分成实验组(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和对照组(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每组32例。结果:两组手术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两组间差异不大;实验组手术后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配合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的概率明显与对照组不同(P<0.05),但出现冷战的概率几乎一致,两组均没有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对于小儿静脉麻醉的效果优于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 王宁 崔修德 房汝敏关键词:咪达唑仑 氯胺酮 静脉 麻醉效果 应用双腔气管导管行肺隔离术的麻醉管理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胸科麻醉时用双腔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68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用听诊法定位。观察插管对位成功例数,摆体位后或手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单肺通气的时间。结果 47例插管一次到位,占总例数的69%。2例定位失败,占2.9%。侧卧后或手术中有6例需要调整深度,占9.1%。单肺通气的时间(62±15)min。结论应用DLT插管可隔离两肺通气,有利于手术野暴露。若遇单肺或双肺呼吸音听不清,如肺大泡(或合并气胸)的病人,常使肺部听诊法定位失败。插管后改变体位应保持头部、颈部、躯干部位的相对位置与平卧位一致,尽量避免DLT在气管内的位置移动。手术中气道压力和SPO2变化对判断DLT位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多次调整DLT仍无法行单肺通气时,应小心施行双肺通气,以保证病人安全。 李军利 刘有才 王宁 刘峰关键词:双腔气管导管 麻醉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手术疗效对比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乳房肿块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20例(A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20例(B组),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SBP、DBP、HR、SpO2的变化,记录用药总量、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中B组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病人生命体征比A组平稳,有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时间B组比A组略长(P<0.05);呼吸抑制B组发生人次比A组少。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手术胜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具有循环稳定、苏醒迅速和副作用小的优点。 刘有才 蒋孟杰 李军利 王宁 刘峰 刘鹏关键词:氯胺酮 乳房肿块切除术 妇产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护理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出现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以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并出现下肢血栓静脉炎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临床护理干预工作,术后1个月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0.5%,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英语(P<0.05)。结论对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是一项缓和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王小燕 王宁 房汝敏关键词:妇产科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