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克礼

作品数:50 被引量:455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委科研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成像
  • 16篇血管
  • 13篇肿瘤
  • 11篇血管造影
  • 11篇造影
  • 9篇血管造影术
  • 9篇造影术
  • 8篇灌注
  • 8篇灌注成像
  • 6篇多层螺旋CT
  • 6篇肺癌
  • 5篇三维重建
  • 5篇结肠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三维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图像

机构

  • 47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医医...

作者

  • 48篇王克礼
  • 40篇李智勇
  • 31篇伍建林
  • 20篇刘晓峰
  • 14篇刘丹
  • 14篇宁殿秀
  • 9篇郎志谨
  • 6篇王淼淼
  • 6篇苗延巍
  • 4篇李光军
  • 4篇赵力
  • 3篇胡祥
  • 3篇韩睿
  • 3篇张清
  • 2篇刘晓风
  • 2篇刘晓锋
  • 2篇温伟
  • 2篇宋清伟
  • 2篇尹逊国
  • 2篇杜敏安

传媒

  • 8篇放射学实践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中华医学会放...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The Ch...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第八届全国临...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6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0例行多层螺旋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建的可疑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李智勇王克礼刘晓峰刘丹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6
2003年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3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 (鳞癌 14例 ,腺癌 19例 )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VD。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MVD明显高于鳞癌 ,其MVD分别为 63 .4± 11.9和 5 0 .2± 16.3 (P <0 .0 5 ) ,边缘区和间质部分的MVD高于坏死区、瘢痕区和实质部分。肺癌MVD值与CT影像上肿瘤直径、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 (P均 <0 .0 5 )。肺腺、鳞癌平均CT强化值分别为 ( 4 3 .4± 11.8)HU和 ( 3 4.6± 10 .7)HU (P <0 .0 5 ) ,与其相应的MVD值均呈正相关 (r =0 .719,P <0 .0 1;r =0 .819,P <0 .0 1)。结论 周围型肺腺癌的部分CT征象和CT增强幅度与其MVD值有密切关系 ,可用于预测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评价其恶性程度。
伍建林李巍王克礼谭庆伟王淼淼沈慧聪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CT征象动态CT增强微血管密度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癌TNM分期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功能成像的前沿,是从微循环水平来揭示肿瘤的病理生理水平的改变,从而为肿瘤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国内、外在肺部领域的 CT灌注研究仍缺少报道,...
李智勇伍建林李光军王克礼刘晓峰
文献传递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部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腹部血管造影(CTA)检查,旨在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血管造影方法,为临床医生在腹部肿瘤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4年5月间共156例临床确诊为腹部...
王克礼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造影腹部肿瘤
文献传递
结肠CT三维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结肠3D CT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5例已知直肠癌患者先后进行结肠CT仿真内镜(CTVE)和结肠镜检查,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VE。由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肠外CT所见主要依据临床、手术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所证实。结果35例直肠癌共36个病灶(1例有2个癌灶),早期癌1个,进展期癌35个。进展期直肠癌中以Borrmann2型最多见,占71.4%(25/35);中分化癌20例,占57.1%;浸润全层者30例,占85.7%。3D CT对进展期直肠癌Borrmann分型判断的正确率达97.1%(34/35),而结肠镜的正确率为88.6%(31/3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直肠癌的定位均比较满意。在3D CT中,SSD像最为直观立体,便于外科术前定位分析;CTVE像最利于病灶大小的测量,与结肠镜的结果基本一致,与手术结果相符。25.7%(9/35)直肠癌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时由于肠道严重狭窄或患者情况而失败,而这些患者在CTVE检查效果比较满意,在结肠远端发现2枚息肉和1个溃疡型癌,阳性所见占33.3%(3/9)。19例患者结肠CT检查发现结肠以外病灶,占54.3%(19/35),其中肝可疑性病灶占22.9%(8/35)。结论结肠CT检查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准确定位定性评价是有价值的,并且在补充结肠镜的不足、以及发现肠外病灶等方面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李智勇伍建林王克礼刘丹温伟刘晓峰尹逊国胡祥
关键词:直肠癌
MSCTA在四肢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0例行四肢 MSCTA检查的患者,7例同时行DSA检查。使用GE4层及16层螺旋CT机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 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及曲面重建(CPR)4种技术进行图像重组。结果:40 例患者中,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漏3例,深静脉血栓15例,恶性肿瘤5例,外伤血管断裂术后复查3例,血管探查4例,骨 移植术后复查、前臂血管瘤、胫后动脉闭塞、左胫后动脉闭塞、膝关节骨折及外伤性肱动脉断裂各2例。本组病例检查成 功率为100%。7例与DSA进行对比研究显示,DSA只观察到与血流相关的信息,而MSCTA可同时观察到血流、瘤体、 骨组织、软组织及其结构关系。后处理技术中以VR及MIP法显示血管效果较好。结论:MSCTA创伤小,图像清晰,后 处理功能强大,有助于观察血管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四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宁殿秀王克礼李智勇苗延巍伍建林郎志谨
关键词:血管病变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肾动脉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肾动脉相关性疾病病人的MSCT造影增强检查,使用GELightspeed Ultra16排CT进行螺旋薄层扫描,扫描条件:层厚1.25mm,螺距1.75:l,转速0.5s,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造影剂总量80~100mL,注药速度3.5-4mL/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肾动脉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肾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及其与肿瘤性病变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肾动脉血管图像能充分显示肾动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肾动脉性疾病与畸形病人做出明确诊断,而且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肾动脉与肾肿瘤的空间解剖关系,为手术提供较好的术前评价。其中空间结构显示VR最佳,狭窄测量及血管腔内观察2D-MIP最佳。[结论]MSCT三维肾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肾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肾动脉相关性疾病的在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王克礼李智勇刘丹刘晓峰伍建林
关键词:肾动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造影术
结肠CT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06年
结肠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检查方法也很多。近年来随着多层CT的出现及CT仿真内镜等新技术的应用,使CT逐步成为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病人检查、普查和术前分期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就结肠CT成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以及其前景展望作一综述。
王克礼李智勇
关键词:结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仿真内窥镜
16排CT结肠三维成像在结肠癌及息肉诊断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初步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包括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结肠镜(CTVC)和全景内镜显示(PE)在结肠癌及息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使用16排CT进行全结肠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375:1,转速0.8s,120Kv,俯卧位240mA。仰卧位50mA。扫描总时间10—14s。对3种三维成像方法分别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时间、病变检出率、Borrmann分型等的评价。[结果]16排CT的SSD、CTVC、PE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CTVC、PE和SSD的病变检出时间递减,SSD和PE用时最短,为3—5min,明显快于CTVC;SSD、CTVC和PE的病变栓出率递增,1.0—5、0mm息肉的栓出率分别为37、5%、80%、80%;5、0—10.0mm息内分别为61.5%、100%、100%;10.0mm以上息内均为100%:SSD、PE和CTVC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准确率100%,高于结肠镜检86.96%。[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在结肠小息肉的诊治中发挥巨大潜能。
刘丹李智勇张清王克礼刘忠张健胡祥
关键词:结肠肿瘤CT图像处理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诊断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10例进行了传统MRI平扫、增强及DWI扫描。11例仅进行了常规MRI扫描。[结果]21例患者单发肿瘤15例(71.40%),多发肿瘤6例(28.6%),共31个病灶,27个病灶位于大脑(87.1%),3个位于小脑(9.7%),1个位于下丘脑(3.2%)。病灶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近。所有病灶都有占位效应,水肿程度不一。所有病灶都呈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7个病灶(22.6%)中心见裂隙状低信号影,周围呈环带状明显强化区。10例共13个病灶进行了DWI扫描,所有病灶在DWI图像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结论]脑内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传统MRI及DWI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明确诊断。
王丽君王克礼刘铁利伍建林郎志谨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淋巴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