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岩

作品数:223 被引量:1,082H指数:16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3篇医药卫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1篇针刺
  • 46篇电针
  • 44篇针灸
  • 44篇卒中
  • 37篇脑卒中
  • 28篇卒中后
  • 21篇脑梗
  • 20篇脑梗死
  • 20篇梗死
  • 18篇失眠
  • 17篇针刺疗
  • 17篇针刺疗法
  • 17篇针灸治疗
  • 17篇灸治
  • 17篇刺疗法
  • 16篇中风
  • 16篇脑卒中后
  • 15篇电信号
  • 13篇穴位
  • 11篇血管

机构

  • 179篇黑龙江中医药...
  • 163篇黑龙江中医药...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连云港市中医...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黑龙江省鸡西...
  • 1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214篇王东岩
  • 68篇董旭
  • 22篇冯丽媛
  • 16篇孙忠人
  • 14篇宋晶
  • 12篇张莹
  • 10篇孙远征
  • 8篇张蕊
  • 8篇佟丹
  • 7篇孙立宁
  • 7篇杜志江
  • 7篇李庆玲
  • 6篇王帅
  • 5篇霍宏
  • 5篇周海纯
  • 5篇曹东辉
  • 5篇刘洋
  • 5篇卫哲
  • 5篇王玉良
  • 5篇王伟

传媒

  • 56篇针灸临床杂志
  • 20篇上海针灸杂志
  • 11篇中医药信息
  • 11篇中医药学报
  • 11篇中国针灸
  • 7篇辽宁中医药大...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医临床研究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世界睡眠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4篇2025
  • 17篇2024
  • 16篇2023
  • 23篇2022
  • 18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5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穴丛刺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方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和头穴丛刺组(C组)和尼莫地平组(D组)。C组采用头穴丛刺法,D组行尼莫地平灌胃,A组和B组不予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术后8星期B、C、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与B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HE染色C组和D组变性、死亡神经细胞较B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A组偶见VEGF阳性细胞表达,B、C、D组均可见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较B组表达升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其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表达,从而对慢性脑缺血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对神经元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春霞王东岩王雅青许娜徐军孙远征
关键词:脑缺血海马VEGF
针刺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文章对以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发现研究选穴多为郄穴、标本配穴及头部、腹部、腕踝部取穴;针刺方法包括:电针、调神止痛针法及醒脑开窍针法;综合疗法的优势也日益突出。针刺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冲动的传导,激活内阿片肽系统以及对痛的情绪进行调控等方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诊疗拓展新思路。
刘月王若愚李慎微韩沂晓杏亚婷王益言陈虹旭王东岩
关键词:脑卒中丘脑痛针刺
归脾汤治疗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验案一则被引量:1
2020年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一种在快速眼动期睡眠中反复出现肌张力不消失的现象,并出现与梦的内容有关的复杂运动行为的疾病.本案介绍归脾汤治愈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并对归脾汤在治疗本病中的临证运用经验进行分析.
王东岩王若愚冯丽媛何雷矫梦璐程羽航
关键词:梦游归脾汤
电针改善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脑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究电针干预脑梗死相关失眠的脑效应机制。方法:将36例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8例,剔除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18例,剔除1例、脱落2例)。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电针组于四神聪穴行电针干预,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假针刺组于远端非穴行假针刺,电针参数同电针组,予电刺激30 s后中断。两组每次均治疗2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 CA-B)评分及短时记忆(STM)编码试验正确率、平均反应时间;采用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价患者睡眠结构,同时采集脑电(EEG)数据,观察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 CA-B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01);电针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假针刺组、Mo CA-B评分高于假针刺组(P<0.001,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电针组患者STM编码试验正确率升高、平均反应时间缩短(P<0.01,P<0.001);睡眠效率(SE)提高(P<0.01),总睡眠时间(TST)、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3延长(P<0.01,P<0.05),入睡潜伏期(SL)缩短(P<0.01);EEGF3、C3、C4、O1、O2通道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减小(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STM编码试验正确率高于假针刺组、平均反应时间短于假针刺组(P<0.05);SE高于假针刺组(P<0.01),TST、REM、N3长于假针刺组(P<0.01),SL短于假针刺组(P<0.01);两组患者EEG各通道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调节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结构,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脑电慢波活动减弱有关。
矫梦璐王东岩何雷冯丽媛王若愚隋雪
关键词:电针四神聪睡眠结构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脑卒中躯干肌评定与重建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相关特征值的提取和分析,建立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运动功能评定的新方法,客观评价分析中枢神经损伤后躯干肌的运动功能以及针灸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选取坐位平衡在Ⅱ级以上(无支持能坐,体质量能很好地前移且分配均匀)的脑卒中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常规康复组),治疗组B(常规康复加针灸治疗组)。从患者家属中选取11例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躯干前倾时主动肌(骶棘肌)肌电信号的最大值(MAX)、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骶棘肌在偏瘫侧与非偏瘫侧的MAX、RMS比较,均P<0.05,治疗组A、B治疗后均有疗效,且治疗组A、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脑卒中患者一侧偏瘫,躯干肌双侧力量均下降。常规训练加上针灸电刺激腰部夹脊穴法,可提高偏瘫患者康复效果。
王东岩郇靖周围王伟王玉良
关键词:中风经皮神经电刺激
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对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多靶点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对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入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侧肩、肘、腕关节周围的肌肉采用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给予患者评估焦虑量表评分SA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BI指数评分、Fugl-Meyer(FMA)评分;并对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和腕屈肌进行主动收缩测定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SAS、MAS评分、BI指数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主动肌收缩的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S评分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指数评分、FMA评分比较,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MS值比较,肱二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RM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肱三头肌治疗前后RM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电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侧肌张力、肌肉痉挛状态、提高肌力,增加主被动肌间的协同收缩,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对肱二头肌的肌力、肌张力影响大于上肢其他肌。
谢兴国董旭张虹岩尹鑫张莹王东岩
关键词:浮针疗法电针疗法表面肌电图
王东岩教授针刺治疗喉痉挛验案1则
2018年
介绍1例喉痉挛患者的就诊、治疗以及预后的过程,患者为处于更年期的女性,突发呼吸困难,产生巨大的心理恐惧,王东岩教授根据中医辨证,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经过5次治疗,喉痉挛未作,巩固治疗5次,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宋晶王东岩何雷姜媛媛
关键词:针刺喉痉挛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2010年
提高中医院校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学》,通过对课程特点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探索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王东岩孙忠人王蕾
关键词:神经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电针结合中频预防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基于电针与中频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预防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方法。治疗组:给予康复方法和电针与中频相结合治疗方案。结论: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东岩姚辉
关键词:肩关节半脱位电针
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有效率84.21%,对照组有效率64.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王东岩张然王玉良李梦堂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针刺药物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