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迅

作品数:3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16篇社会学
  • 8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人类学
  • 8篇仪式
  • 6篇视觉人类学
  • 5篇影像
  • 4篇影视
  • 4篇影视人类学
  • 4篇展演
  • 4篇傈僳族
  • 3篇地戏
  • 3篇摄影
  • 3篇视觉
  • 3篇民族
  • 2篇刀杆节
  • 2篇人类学考察
  • 2篇他者
  • 2篇中缅边境
  • 2篇族群
  • 2篇族群认同
  • 2篇文化
  • 2篇脉络

机构

  • 25篇中山大学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0篇熊迅
  • 3篇李婧
  • 2篇孙正国
  • 1篇范长风
  • 1篇田兆元
  • 1篇刘琛
  • 1篇邓启耀

传媒

  • 8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民族艺术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铜仁学院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田野调查选点过程及思考
2005年
田野调查的选点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种田野工作者与环境多方互动的过程。作者的田野选点经历及有关的背景材料都说明这一点。
熊迅
关键词:人类学田野工作
卫星和互联网情境下的神话学讨论被引量:2
2016年
远古的神话,在卫星和互联网时代,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演绎。以神话符号命名人造卫星,以及在互联网讨论的神话符号挪用现象,涉及政治意识形态转型、文化象征、民俗习惯,甚至社会性别等问题。这是神话在当代社会特殊情境中的一种存在形式,可以引发我们对神话的跨学科思考。
邓启耀熊迅
关键词:卫星互联网神话
仪式结构与国家认同:跨越中缅边境的傈僳族刀杆节被引量:15
2010年
古永(古勇)乡位于云南西部中国——缅甸边境地区,居住于此的傈僳族长期处于多种力量并存和族群交汇的边缘状态中。每年农历二三月间举行的"刀杆节"是当地著名的仪式性的传统节日。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通过对刀杆节的参与观察,从空间结构、人群结构、叙事结构以及仪式程序几个维度对仪式结构进行描述,并讨论它们与当地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呈现处于国家边境一带的傈僳族人群如何在民间的仪式中多方面地强化对国家的认同。
熊迅
关键词:傈僳族国家认同跨境民族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
2023年
影视人类学伴随着影像技术和现代人类学的出现开始起步,在理论和实践、文字和图像、科学研究和影像艺术的混合地带成长并时有冲突。虽然人类学家在1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影像来辅助研究和呈现研究成果,但影像表达在人类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多处于边缘地位。文化阐释理论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后,影视人类学在理论范式上的合法性得到提升,而在影像制作和传播已经融入生活世界的“大视觉”时代,影视人类学在人类文化的影像书写、视觉文献的社会应用、跨学科的人类学影像实验、视觉现象相关的人类学研究具有较为丰富的可能性。
熊迅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视觉人类学视觉传播媒介社会
从蒙太奇到马赛克:纪录电影《烟火人间》的影像实验与表述流变被引量:2
2022年
诗意模式、参与式模式与自反模式是纪录片的三种基本表述型,它们也处于民族志影像的发展脉络中,并在不断变迁的价值建构和文化阐释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目前,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媒体影像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也正在形成媒介化的社会景观。收集用户生成内容甚至是机器生成内容来建构完整影像作品的实践逐渐增多。院线纪录电影《烟火人间》延续了诗意电影的表述方式,并采用了大时空跨度的用户生成内容作为素材来源,因此又部分具有参与式和反身性影像的特点。与此同时,它既不能被视为传统的诗意电影,也不能被视为完整的参与式影像作品。那么,这类呼应当下的影像实践用什么方式建构了何种意义?我们需要观察基于网络社区、平台媒体相关的影像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以及分析它们在表述方法、制作主体、文本形态、受众结构和意义建构等方面的机制和流变。
熊迅
关键词:诗意电影
摄影人类学的困境与前景
2018年
以社会纪实摄影和人类学影像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摄影人类学的困境和前景。通过梳理两者在建构他者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呼应的表达范式,进而分析其背后的具有一致性的认识论发展脉络。在主体和对象关系上两者皆通过强化差异性来把他者对象化处理;都经历了从猎奇异化到系统性现场观察方法的方法论发展脉络;科学主义和形式美学成为文本的客体化建构的双重路径;而在意义网络的建构上,两者均需要通过阐释学的引入,来反思、拓展"自我"与"他者"的影像联系和文化关系。
熊迅
关键词:纪实摄影
村落的仪式与变迁——一个屯堡村落中地戏的人类学考察
地戏是屯堡人用来塑造与被塑造认同的一种仪式展演。本研究基于对贵州安顺周官村的地戏、地戏队、旅游开发中地戏的活动的田野调查,用文本和人类学电影互相配合的方式,试图描述在地戏这种仪式展演中和地戏的运作中所呈现出的人群性格、社...
熊迅
关键词:地戏仪式
科学民族志的“他者”呈现——略论庄学本的中国西南摄影被引量:4
2010年
以纪实摄影大师庄学本在1934~1942年间在中国西南拍摄的民族学调查影像,尤其是少数民族摄影作为探讨的对象,来呈现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西学中对待异文化的"他者"观念,以及西方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学派,如何影响了中国早期的民族学调查者的文化视野,进而对这些调查者的纪实摄影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影视人类学的视角,来检视庄学本作品的成就与缺失。
熊迅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理解村落社会:视觉人类学的实践被引量:6
2011年
回顾了视觉人类学目前面临的处境和引起讨论的问题,以自身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认为视觉人类学的可能性之一是把与视觉现象有关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对视觉材料和视觉现象的理解应建立在对区域社会文化的整体把握之上,并最终对理解一种社会文化有所贡献。
熊迅
关键词:视觉人类学村落社会
民间游戏的视觉仪式——对“中国民间体育摄影展”的媒介人类学解读被引量:4
2015年
大型竞技性体育赛事具有鲜明的现代仪式特征。其视觉传播过程,尤其是电视转播和收看过程也可被描述为仪式现象。透过对"中国民间体育摄影展"的分析可以发现,静态摄影图片的图片内容、视觉呈现方式等虽然与竞技体育特征各异,但同样具有仪式性传播的内在结构。而摄影作品中凸显的角色选择与社会隐喻、连续时空的瞬间表述、画面空间的视觉秩序、主体意义的阐释结构等,既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民间传统所面临的传播语境,也揭示出仪式性的视觉传播所具有的文化意涵和视角局限。
熊迅
关键词:民间体育摄影作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