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燕
- 作品数:44 被引量:59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CH_4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于2008~2010年,根据邻近样地采样原则,选择位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天然草地和不同开垦时间的农田作为研究样地(G-草地;C5-开垦5a的农田;C10-开垦10a的农田;和C50-开垦50a的农田),利用静态箱法通过3a的野外试验,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CH4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草地转变为农田后,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土壤和草地土壤CH4吸收存在显著差异2008年(FCH4=273.7,P〈0.001),2009年(FCH4=264.8,P〈0.001)和2010年(FCH4=362.4,P〈0.001).草地转变为农田促进CH4吸收,2008,2009和2010年生长季的生长季(4~10月),草地CH4吸收量最低分别为141.4,210.0,236.0mg/m^2.2008~2010年农田土壤CH4累积吸收量与草地土壤相比增加20%~280%.农田开垦年限影响CH4吸收,随着农田开垦年限的增加从开垦5~50a,CH4累积吸收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CH4吸收与土壤水分含量和NH4+-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2=0.7380,P〈0.01).草地转变为农田后,土壤水分含量和NH4+-N含量驱动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土壤和草地土壤CH4吸收差异.
- 焦燕侯建华赵江红杨文柱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特性开垦年限
- 不同电导率盐碱土壤固碳潜力被引量:1
- 2022年
- 采集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壤(电导率EC为0.27mS/cm),利用NaCl调节土壤电导率为(0,10,20,40,80mS/cm),基于稳定碳同位素分析不同电导率土壤添加定量δ^(13)C-CO_(2)后,土壤CO_(2)吸收量以及土壤难溶性无机碳含量(SIC)-δ^(13)C值.结果表明,盐碱土壤能够吸收CO_(2),随土壤电导率(EC)升高,土壤CO_(2)累积吸收量增加,S5(EC=80mS/cm)CO_(2)累积吸收量比S1(0.27mS/cm)高1.6640mg.土壤SIC含量(R^(2)=0.7080,P<0.05)和土壤可溶性无机碳含量(DIC)(R^(2)=0.6096,P<0.05)与土壤EC显著负相关关系.盐碱土壤吸收CO_(2)部分固存于土壤无机碳中,外源添加δ^(13)C-CO_(2),盐碱土壤SIC-δ^(13)C值(-5.299‰~-0.8341‰)显著增加.EC为20mS/cm土壤固相保存δ^(13)C-CO_(2)总量最高1.276mg,固存δ^(13)C-CO_(2)总量占土壤吸收^(13)CO_(2)总量比例30.28%最高;EC为80mS/cm固碳量最低为0.2749mg,固存δ^(13)C-CO_(2)总量占土壤吸收^(13)CO_(2)总量比例5.579%.
- 刘宇斌焦燕焦燕张婧杨文柱灵灵
- 关键词:盐碱土固碳潜力碳吸收碳同位素土壤
- 农牧交错带开垦年限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9年
- 为研究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转变为农田后,开垦年限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按照邻近样地的取样原则,于2007年10月选择位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的天然草地和邻近的6个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样地(垦殖年限为5、10、15、20、35、50a)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在0~30cm土层中,天然草地转变为农田后,开垦年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状均有显著影响。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随农田开垦年限的延长而降低,草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最高。与天然草地相比,0~1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36%、47%、43%、57%、68%、68%;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33%、55%、39%、65%、60%、40%。开垦年限对土壤物理性状也有明显影响,草地土壤的粘粒含量最高,砂粒含量最低;开垦年限越长的农田,土壤砂粒含量越高,粘粒含量越低;农田土壤的容重显著高于草地,随农田开垦年限的延长,土壤容重增加;而土壤pH值显示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天然草地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开垦年限越长越易导致土壤养分的缺乏和土壤的酸化和沙化,影响整个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 焦燕赵江红徐柱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开垦年限土壤养分土壤质地
-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壤N_2O排放特征被引量:4
- 2019年
- 选择内蒙古河套灌区强度盐碱土壤S_1[电导率(EC)2.60dS/m]和轻度盐碱土壤S_2[电导率(EC)0.74dS/m]为研究对象,2014~2016年,利用静态箱法3年野外原位观测试验,研究盐碱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2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N_2O排放每年均存在显著差异,轻度盐碱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低;随EC升高,土壤盐碱程度加重,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升高.2014~2016年作物生长季(4~11月)轻度盐碱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80.6,167.6,118.2mg/m^2;强度盐碱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比轻度盐碱土壤分别增加19%、26%和45%,修复盐碱土壤成为减缓盐碱土壤N_2O累积排放的重要农艺措施.
- 杨文柱杨文柱杨铭德焦燕
- 关键词:盐碱土壤N2O排放
- 喷灌和沟灌方式对农田土壤NH_3挥发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研究了2016和2017年传统灌溉(沟灌)和节水灌溉(喷灌)方式氨(NH_3)挥发的季节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对NH_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H_3挥发速率的峰值出现在施用氮肥后1~2周,喷灌有效降低NH_3挥发峰值,喷灌和沟灌的NH_3挥发速率峰值在2016年分别为2.67kg/(hm^2·d)和11.11kg/(hm^2·d),2017年分别为2.42kg/(hm^2·d)和11.73kg/(hm^2·d);马铃薯生长季NH_3挥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挥发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追肥期高于基肥期.2016~2017年农田土壤NH_3累积挥发量均表现为喷灌<沟灌,与沟灌相比,喷灌分别减少58.15%和43.55%.NH_3挥发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积含水量、NH_4^+-N、NO_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 杨洁焦燕杨文柱谷鹏白曙光刘立家于俊霞
- 关键词:灌溉方式土壤温度NH4^+-N
- 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及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研究沟灌、滴灌、喷灌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土壤通透性的影响及不同灌溉处理下微生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控制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微生物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土壤通透性受灌溉方式的影响显著,节水灌溉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提高了土壤的Eh和孔隙度。不同灌溉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丰度,与沟灌处理相比,滴灌与喷灌处理下细菌丰度分别增加了17.8%与30.63%,真菌丰度分别增加了13.09%和21.68%,放线菌丰度分别增加了3.87%和59.72%。节水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丰度,具体表现为喷灌>滴灌>沟灌。RDA分析表明,微生物丰度与Eh、孔隙度、有机碳和pH值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0.718、0.445和0.443,与土壤体积质量、氨态氮和硝态氮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508和-0.361。【结论】节水灌溉能显著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度。土壤通透性、pH值、氨态氮与硝态氮是影响微生物丰度的主要因子,土壤通透性、pH值高,铵态氮、硝态氮量低的土壤微生物丰度高,有机碳、总氮与相对密度对微生物丰度影响不显著。
- 谷鹏焦燕杨文柱温慧洋白曙光杨洁
- 关键词:灌溉方式通气性EH
- 用磷脂脂肪酸(PLFA)谱图技术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被引量:22
- 2014年
-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不同盐碱程度(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盐土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低于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盐土的细菌PLFA含量较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的细菌PLFA含量都显著降低;以27种PLFA含量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盐碱化程度不同,土壤微生物结构必然发生变化;ShannonWiener等多样性指数分析可得盐碱程度越大,主要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物多样性越单一,反之则越丰富;以PLFA标记物为物种,以土壤含盐量、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为环境变量,借助CANOCO软件主成分分析生成物种-环境双序图,两个排序轴对物种变量的解释量达94.3%,土壤含盐量、pH与第一主成分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7,0.909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与第一主成分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8和–0.8992。
- 李新焦燕杨铭德
-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微生物
- 氮肥水平对不同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8年
- 鉴于N2O排放量占施用氮肥量的比例即N2O排放系数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室外盆栽试验于2002-2003年选取3个供试土壤,各土壤设置对照和低、中、高氮肥水平,全年施尿素量(以N计)分别为334、670和1 004 kg/hm^2.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各个土壤的N2O累积排放量与其对照相比的增加量在低、中、高氮肥水平间无明显差异;而小麦生长季,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各个土壤的N2O累积排放量与其对照相比的增加量在3种氮肥水平之间的差异显著.整个稻麦轮作系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明显促进麦田N2O的排放.无论水稻或小麦生长季,对照3个土壤的N2O累积排放量并无显著差异,F土壤(江苏溧水)、G土壤(江苏涟水)和H土壤(江苏农科院)的N2O累积排放量,在水稻生长季分别为168、127和146 mg/m^2;小麦生长季,分别为134、124和168 mg/m^2.在施氮肥后,3个土壤的N2O排放量出现差异,如在中氮水平下,小麦生长季,F土壤、G土壤和H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976、744和626 mg/m^2.稻麦轮作生长季内,在低氮与中氮2个水平下,不同土壤间N2O排放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以1个稻麦轮作周期为时间尺度,F土壤、G土壤和H土壤总的N2O排放系数分别为1.1%±0.23%、0.75%±0.17%和1.01%±0.11%,表明不同土壤对N2O排放系数的影响不同.
- 焦燕黄耀宗良纲周权锁Ronald L.Sass
- 关键词:N2O排放氮肥稻麦轮作盆栽试验
- 不同盐碱程度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途径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4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极度盐土、盐土、重度盐土和轻度盐土),通过室内低浓度乙炔抑制技术和纯氧气抑制技术,研究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N_2O的排放途径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N_2O累积排放量随着土壤盐碱程度的升高而升高,轻度盐土(SA)、重度盐土(SB)、盐土(SC)和极度盐土(SD)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89.71、500.08、951.66、1 750.39μg·kg^(-1);在整个培养实验期间,4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的N_2O排放总贡献率分别为22.51%~35.75%和60.35%~72.46%,其他过程的N_2O排放贡献率为3.90%~5.81%,表明反硝化过程是盐碱土壤中N_2O的主要排放途径。4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不同排放途径N_2O排放贡献率随着土壤盐碱程度(电导率)的升高,硝化过程的N_2O排放贡献率逐渐升高,反硝化过程的N_2O排放贡献率逐渐降低。
- 温慧洋焦燕杨铭德白曙光谷鹏
- 关键词:盐碱土壤氧化亚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贡献率
- 土壤理化特性对麦田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6
- 2002年
-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特性对农田N2 O排放的影响 ,室外盆栽试验于 2 0 0 0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 ,1 8个供试土壤分别取自江苏宜兴、江宁、六合、仪征及宝应等地的水稻土 .所有供试土壤的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为 1 94 8± 80 1μg (m2 ·h) ,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 61 0 μg (m2 ·h)和 393 6μg (m2 ·h) ,两者相差约 6 5倍 .单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及C N比成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r2 )分别为 0 541 6(p <0 0 0 1 )、0 450 8(p<0 0 1 )及 0 370 5 (p <0 0 1 ) ;排放通量与土壤pH成正相关 ,r2 为 0 4535 (p <0 0 1 ) .本研究未发现N2 O排放与土壤质地、磷。
- 黄耀焦燕宗良纲周权锁郑循华Ronald L.Sass
- 关键词:土壤理化特性麦田N2O排放盆栽试验一氧化二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