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肾病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浆
  • 3篇血浆尾加压素
  • 3篇肾病大鼠
  • 3篇糖尿病肾病
  • 3篇糖尿病肾病大...
  • 3篇粥样硬化形成
  • 3篇尾加压素
  • 3篇加压素
  • 3篇川穹
  • 3篇川穹嗪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钙化
  • 2篇炎症
  • 2篇肾脏

机构

  • 8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0篇潘艳
  • 3篇常保超
  • 2篇刘磊
  • 1篇郭亚玲
  • 1篇吴雪平
  • 1篇杨萍
  • 1篇杨小淮
  • 1篇赵瑞萍
  • 1篇郭亚玲
  • 1篇徐鹏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肾脏病患者钙化平滑肌来源的外泌体促进血管钙化及Sortilin在其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膜结构的微小囊泡,大小约30~100 nm,包裹了来源细胞的mRNA、microRNA等小RNA、质粒DNA、酶、蛋白质和神经递质等。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周围细胞及组织。Sortilin作为囊泡分拣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它调节外泌体对钙化相关蛋白非组织特异性的碱性磷酸酶(non-tissu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TNAP)的装载,从而赋予外泌体钙化潜力。本文就慢性肾脏病患者钙化平滑肌来源的外泌体促进血管钙化及Sortilin在其中的调控作用展开综述。
潘艳吴雪萍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管平滑肌外泌体SORTILIN
沙格列汀通过下调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Sax)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4只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T2DM组和Sax组,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NC)组。Sax组给予Sax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灌胃予以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8周后处死大鼠,留存血液和肾脏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葡萄糖(Glu)、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E、PAS、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肾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大鼠Glu、ALB、AST、ALT、Scr、BUN、UA、TC、TG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球系膜细胞数量增多、系膜基质增厚;mTOR、IL-1、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T2DM组相比,Sax组大鼠Glu、ALB、AST、ALT、Scr、BUN、UA、TC、TG水平降低,肾损伤减轻;mTOR、IL-1、IL-6、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Sax可能通过下调mTOR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倪文静潘艳杨慧娟李巍孙妍徐宇陈卫东
关键词:沙格列汀肾损伤
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研究及川穹嗪对血浆尾加压素Ⅱ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及其川穹嗪对二者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10只)、糖尿病...
潘艳陈卫东杨萍常保超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川穹嗪
厄贝沙坦联合减重治疗在肥胖相关性肾病中的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减重在肥胖相关性肾病(ORG)中的疗效,并比较联合治疗在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OB-GM)和肥胖相关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OB-FSGS)两种病理类型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经肾活检确诊为ORG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OB-GM组(12例)和OB-FSGS组(1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律治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治疗前以及随访结束后两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清清蛋白(Alb)、血肌酐(Scr)、尿酸(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空腹血糖(FBS)、三酯甘油(TG)、胆固醇(TC)的变化及差异。结果与OB-GM组相比,治疗前OB-FSGS组患者的体质量、Scr、24 h UP、TC较高,eGFR、Alb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B-FSGS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的概率高于OB-G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FSGS组发生肾病综合征的概率为18.2%,而OB-GM组无肾病综合征发生。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0±5.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BMI、24 h UP、血脂、Scr、UA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虽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FSGS组Al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FSGS治疗前及随访结束后24 h UP、血浆Alb、UA、TC差值高于OB-G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联合厄贝沙坦等药物治疗对于ORG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案对于降低OB-FSGS患者蛋白尿、UA和TC,提升血浆Alb疗效较OB-GM更佳。
赵瑞萍范瑞晨徐鹏潘艳郭亚玲陈卫东
关键词:肥胖相关性肾病厄贝沙坦减重
炎症相关因子TLR4 NF-κB在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炎症相关因子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炎症因子TLR4、NF-κB在IMN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经肾活检初次诊断为IMN的患者45例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组(IMN组),同期选取因肾挫伤、肾肿瘤或输尿管肿瘤等行肾脏切除留取健康肾脏组织20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收集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性。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炎症因子TLR4、NF-κB在两组肾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平均光密度值分析,比较两组间炎症因子表达差异。将IMN组分为纤维化组29例,无纤维化组16例,分析比较两组间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性,了解炎症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组炎症因子之间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IMN组患者肾组织中TLR4、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IMN纤维化组TLR4、NF-κB表达明显强于无纤维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LR4与NF-κB两者之间密切相关(P<0.01)。TLR4与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1),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P<0.01)。NF-κB与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炎症因子TLR4、NF-κB在IMN肾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且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肾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参与了IMN的发生、发展。
刘程君潘艳刘磊陈卫东陈畅常保超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炎症TOLL样受体4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镁、鸢尾素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镁(Mg)、鸢尾素(Iris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3例CKD患者(CKD组)与9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Mg、Irisin。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CKD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KD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Mg、Irisin水平与CKD患者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及对照组血清Mg分别为(0.89±0.13)、(0.93±0.07)mmol/L,血清Irisin分别为(199.19±25.30)、(272.74±26.59)ng/mL,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133例CKD患者中66例存在颈动脉钙化、67例无钙化,血清Mg分别为(0.86±0.15)、(0.92±0.10)mmol/L,血清Irisin分别为(185.19±17.91)、(212.98±23.98)ng/mL,与非钙化者比较,P均<0.05。年龄、血清Mg、血清Irisin、钙磷乘积与CKD患者的颈动脉钙化有关(OR分别为1.049,0.021,0.937,1.909,P均<0.05)。血清Irisin水平与CKD患者血清Mg水平呈正相关(r=0.214,P<0.05),与血清磷、钙磷乘积及PTH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37,-0.210,-0.271,P均<0.05)。结论存在颈动脉钙化的CKD患者血清Mg、Irisin水平降低。血清Irisin水平与CKD患者血清Mg水平正相关,与血清磷、钙磷乘积及PTH均负相关,血清Mg、Irisin可能参与CKD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血清Mg、Irisin水平降低可能是CKD患者颈动脉钙化形成的危险因素。
丁慧潘艳郭亚玲陈卫东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
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效应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大鼠睾丸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型糖尿病(T2DM)组和达格列净组,每组6只。T2DM组和达格列净组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配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T2DM模型,达格列净组予以达格列净治疗。干预8周后,测定血糖、血睾酮及睾丸质量系数。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改变。检测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睾丸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α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比于正常组,T2DM组大鼠血糖和睾丸质量系数明显增加(P<0.001),血睾酮水平降低(P<0.001);睾丸组织中生精细胞层数及数量减少,排列紊乱;MDA水平明显增加(P<0.001),SOD水平明显下降(P<0.01);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α和TGF-β1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01)。与T2DM组大鼠比较,达格列净干预后血糖、睾丸质量系数明显下降(P<0.001),血睾酮水平增高(P<0.001);睾丸病理损害好转,MDA表达下降(P<0.001),SOD表达增高(P<0.05);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α和TGF-β1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睾丸激素水平表达异常,睾丸组织出现病理变化,发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达格列净可能通过调节NLRP3/ASC/Caspase-1炎性小体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从而减轻糖尿病所致的睾丸损害。
梅志杰杨慧娟陈梦杰郭园园潘艳徐宇孙妍梁金宝杨小淮
关键词:糖尿病睾丸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了解IMN患者肾组织细胞自噬的溶酶体降解过程是否参与了IMN的发生发展。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06月经肾活检初次确诊的IMN患者42例,免疫组化检测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分析两组间自噬蛋白表达差异性及IMN组自噬蛋白表达与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等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肾组织相比,IMN组的肾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1);在IMN组中,与无纤维化组相比,有纤维化组LC3Ⅱ、P62的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5);IMN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24 h尿蛋白定量与肾组织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IMN患者的肾组织中自噬体数量增加,自噬溶酶体数量不增加,自噬体的降解受阻,在IMN患者中,细胞自噬的溶酶体降解阶段受损所导致的自噬通量不足参与了IMN的发生发展。
张翠陈卫东刘磊吴雪平潘艳常保超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自噬
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研究及川穹嗪的干预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本实验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及其川穹嗪对二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肾病DN组、川穹嗪CZ组(150mg·kg-1·d-1灌胃)(人与大鼠剂量之比约为7∶1,人常规剂量80~160mg/d除以标准体重×7,所得约为150~300mg/kg;用药方式选为灌胃,应静脉临床试验中难以进行),检测各组大鼠重量、24h尿白蛋白量、血糖、血脂、肾功能等;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观察UⅡ、GPR14蛋白表达;RT-PCR观察UⅡ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N组各项检查及病理学改变明显增大,免疫组化中UⅡ、GPR14蛋白表达增加;RT-PCR观察UⅡ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Z组相对DN组各项结果有所改善(P<0.05)。结论:肾小球UⅡ及其受体GPR14的高表达,提示其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川穹嗪可能是通过抑制UⅡ和GPR14异常表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肾脏病理损伤,保护肾功能。
潘艳陈卫东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川穹嗪
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研究及川穹嗪对血浆尾加压素Ⅱ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本实验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及其川穹嗪对二者的影响。 方法: 1.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10只...
潘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川穹嗪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