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爱珠

作品数:28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视网膜
  • 14篇网膜
  • 13篇多焦
  • 11篇电图
  • 11篇视网膜电图
  • 10篇多焦视网膜
  • 8篇多焦视网膜电...
  • 6篇青光
  • 6篇青光眼
  • 6篇疗法
  • 6篇黄斑
  • 5篇特发性
  • 5篇特发性黄斑前...
  • 5篇前膜
  • 5篇疗效
  • 5篇慢性
  • 5篇黄斑前膜
  • 5篇光动力
  • 5篇玻璃体
  • 4篇动力疗法

机构

  • 27篇西安市第四医...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27篇潘爱珠
  • 10篇杨新光
  • 8篇王丽丽
  • 8篇于敬妮
  • 8篇王勇
  • 8篇刘建荣
  • 7篇朱忠桥
  • 6篇王润生
  • 6篇郭斌
  • 5篇薛晓辉
  • 5篇郑波
  • 5篇马千丽
  • 5篇李捍民
  • 4篇黄玲
  • 4篇杜善双
  • 3篇王睿
  • 3篇刘钊
  • 3篇唐乐
  • 3篇叶璐
  • 3篇金丽英

传媒

  • 9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中国药学会2...
  • 1篇西部地区眼科...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CNV前后mfERG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动态观察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患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经FFA/ICGA、OCT检查确诊的继发于病理性近视黄斑下活动性CNV患者30例(30眼)行PD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行mfERG检查,并与未行PDT治疗的对照组12例(13眼)进行同期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PDT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反应密度值比较: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mfERG3-5环N1波、3-5环不等P1波振幅密度值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同期反应密度值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同期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1周后3环、5环N1波和5环、6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1个月后3-5环N1波、4-5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3个月后3-5环N1波、4-5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mfERG一阶反应的振幅密度值反映了PDT治疗对于稳定CNV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及改善CNV患眼黄斑中心凹旁的视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叶璐王润生郑波王勇潘爱珠李沛韩璐琳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多焦视网膜电图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特发性黄斑前膜31例31只眼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m、3m、 6m及12m,进行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 ence tomography,O...
王丽丽朱忠桥黄玲薛晓辉潘爱珠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文献传递
PDT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CNV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经临床确诊的继发于PM的CNV患者30例(30眼),根据CNV的位置将患眼分为中心凹下CNV组(19例19眼)和旁中心凹CNV组(11例11眼),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和3mo对各患眼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结果:中心凹下CNV组治疗后1和3mo时mfERG3~5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旁中心凹CNV组治疗后1wk和1mo3~5环N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3mo3~4环N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1wk;1和3mo3~4环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mfERG显示PDT治疗能有效改善继发于PM的CNV患眼黄斑中心凹外的视功能。
叶璐吕帆王润生王勇郑波潘爱珠郑云娟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理性近视光动力疗法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的差异,以探讨mVEP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9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行双眼mVEP检查,进而各选一眼纳入研究,采用student-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信噪比(signalto noise ratio,SNR)和潜伏期,并与视野检查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人潜伏期为(97.84±8.22)ms,青光眼患者潜伏期为(108.40±15.29)ms,两组相比,青光眼患者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正常人的信噪比为2.63±0.59,青光眼患者信噪比为2.19±0.74,两组相比,青光眼患者的信噪比明显降低(P<0.01)。经相关性分析,信噪比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具有显著正相关(r=0.64,P<0.05);潜伏期与MD具有负相关(r=-0.47,P<0.05)。结论mVEP能较客观地反映青光眼患者不同视野区域的视功能损害情况;在评价mVEP方面,信噪比优于潜伏期。
杨新光刘钊于敬妮刘建荣潘爱珠
关键词:诱发电位
玻璃体腔注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对兔眼玻璃腔注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tissu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 PA)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诱导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效果。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三组 (A、B、C) ,每组 10只兔 ,右眼为实验组 ,左眼为对照组。实验组A组平坦部注入t PA(5 0 μg/ 0 .1ml) ;B组周边视网膜冷凝 +平坦部注入t PA(5 0 μg/ 0 .1ml) ;C组行周边视网膜冷凝术 ,2 4h后平坦部注入t PA(5 0 μg/ 0 .1ml) ;对照组方法同实验组 ,眼内注入BSS0 .1ml。术前、术后用裂隙灯、间接检眼镜、VOLK +90D、B超收稿日期 :2 0 0 4-0 3 -2 2 ;修回日期 :2 0 0 4-10 -0 8基金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2 0 0 2C2 80 )。作者简介 :王丽丽 (195 7-) ,女 ,陕西清涧人 ,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E -mail:wanglili72 2 @sohu .com及视觉电生理 (electroretinograghy ,ERG)进行随访观察 ,最后取眼球标本进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A组 :玻璃体后脱离 10 % (1/ 10 ) ,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B、C组玻璃体部脱离 6 0 % (6 / 10 )和 90 % (9/ 10 ) ,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均未见玻璃体后脱离。透射电镜观察t PA 5 0
王丽丽黄玲王海燕薛小辉张迎春郝安平潘爱珠
关键词:T-PA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注射组织型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光动力治疗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观察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患者光动力疗法治疗后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1例(11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患者PDT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3mo分别查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OCT)。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mfERGN1、P1波振幅密度变化。结果: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患者PDT治疗后7d时的mfERG1~6环N1波、P1波振幅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45d时mfERG1~5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3mo时mfERG1~5环N1波、1~4环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患者疗效显著。PDT疗法可以提高或稳定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患眼视力,mfERG显示它还能改善黄斑部的功能。
王勇王润生惠延年王雨生郑波潘爱珠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多焦视网膜电图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分析
本文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进行了分析。文章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ERG)对黄斑前膜进行了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评价。
王丽丽杜善双薛晓辉朱忠桥潘爱珠王睿
关键词:眼科手术黄斑前膜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21眼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3、6及12月,进行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ERG)检查,应用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12月视力改善2行以上90%(19/21),视物变形改善81%(17/21),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2)OCT显示手术前视网膜平均厚度496.76±93ìm,术后12月平均厚度(176.09±27.97)ìm,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3)术前MERG地形图可见中心峰下降,一级反应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2月MERG中央峰逐渐恢复,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升高,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可靠,视力、OCT及MERG可以较好地进行疗效客观评价。
王丽丽杜善双薛晓辉朱忠桥潘爱珠王睿
关键词:黄斑前膜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疗效分析视网膜黄斑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21眼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3,6及12mo,进行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ERG)检查,应用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12mo视力改善2行以上90%(19/21),视物变形改善81%(17/21),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CT显示前膜消失,手术前视网膜平均厚度496.8±93.0μm,术后12mo平均厚度176.1±28.0μ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MERG地形图可见中心峰下降,一级反应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 ̄12moMERG中央峰逐渐恢复;1、2环P1波反应密度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可靠,OCT及MERG可以较好地客观评价视功能的恢复。
王丽丽杜善双薛晓辉朱忠桥潘爱珠王睿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特发性黄斑前膜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慢性高眼压大鼠mfERG变化观察
目的: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并观察高眼压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对巩膜表层静脉烧灼阻断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用笔式眼压计Tonopen分别于测量模型眼和对照眼眼压。在暗适应5h以后,将视乳头对准中心刺...
杨新光郭斌潘爱珠马千丽李捍民刘建荣金丽英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