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原
- 作品数:24 被引量:7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转型社会学视野下的劳工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中国劳工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学术领域,大量研究层出不穷。一批关注中国劳工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也已经对中国工人的变化与命运进行了扎实、深入的研究。他们关注的很多问题却颇为相似,如劳工运动与组织、工人教育、政府治理、劳工政策等。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作为我国劳工问题研究的中心之一,近年来致力于为从事劳工研究的青年学者打造学术交流、对话的平台,进而能够让更多的青年学者对劳工问题产生研究兴趣。近年来,《中国工人》杂志作为我国劳动关系、劳工问题研究的标志性杂志之一,发表了很多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见解与评论。现开设"清华劳工研究工作站"这一专栏,旨在通过与清华社会学系的合作,将国内从事劳动社会学和劳工研究的青年学者的成果与观点进行集中展现。
- 沈原闻翔
- 关键词:社会学视野劳工工人阶级社会学研究
- 又一个三十年?--转型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建设被引量:47
- 2008年
- 沈原
- 关键词:社会建设社会学总体性长时段节奏感
- 社会学者的呼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杜绝富士康悲剧重演被引量:4
- 2010年
- 自今年1月份以来,富士康集团已经发生员工跳楼事件9起,造成7死2伤的惨剧。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什么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选择离开这个世界?逝去的生命让我们痛心不已,更让我们在个体心理层面之上去思考“世界工厂”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问题。
- 沈原郭于华卢晖临潘毅戴建中谭深沈红任焰张敦福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富士康农民工问题心理层面
- 走向良性社会:给底层社会赋权
-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由改革前期的利益集团的分化进入利益集团的博弈时代。在这个时代,底层社会、弱势群体由于没有组织,没有能力参加博弈。给底层社会赋权,让他们组织起来:对培育国内大市场有好处;对防止个人恐怖主义有好处。这是建...
- 沈原
- 文献传递
- 老旧街区的社区建设
- 2021年
- 本文依据田野调查提供的经验事实,重新探讨了“社区”概念,并将之界定为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共同体,认定居民、关系、空间和传统构成界定社区的四个关键要素。从此出发,本文尝试将北京市的社区概括为单位制社区、商品房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和城边村以及乡村等五个基本类型,并依据清华社会学大栅栏社区建设团队的工作经验,探讨了老旧街区社区建设的三条主要路径:社区社会组织抚育、院落空间调整和利用社区文化再生“活化”。
- 沈原
- 关键词:社区建设院落空间社区文化
- 公民资格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被引量:12
- 2007年
- 沈原
-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民资格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竞争力
- 论新经济社会学的市场研究
- 沈原
- 关键词:新经济社会学
- 专题:中国非正规经济(下)被引量:8
- 2011年
- 三、非正规经济与社会流动
李明欢(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劳动力市场跨国化和跨国的非正规经济
我要谈的题目是关于劳动力市场跨国化和跨国的非正规经济。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和本次会议主题有一定距离的话题,因为我讲的是跨国的非正规经济,而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的非正规经济。那么,两者是否有联系呢?
- 李明欢李丁张静麻国庆金一虹庄孔韶卢晖临高原郭伟和潘毅张勇沈原刘世定郑也夫黄宗智王则柯邱泽奇
- 关键词:非正规经济劳动力市场社会流动社会学系跨国化
- 社会的生产被引量:95
- 2007年
- 在当今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家权力和市场联袂登台,携手推进商品化。这个急剧扩展的进程将经济(和政治)领域极大地膨胀起来,挤压了社会领域。这就迫使“保卫社会”成为当代社会学的核心议题。不过,在中国市场转型期的独特背景下,由于以往的“再分配体制”从根本上压抑了自组织的社会生活,因此,“生产社会”而不是“保卫社会”成为第一位的任务,它既是一个社会实践的任务,也是社会学认知的任务。同样由于历史条件的独特聚集,“生产社会”表现为二重性,即我们不得不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将波拉尼意义上的“能动社会”与葛兰西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共同地生产出来。此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在社会行动的层面上必须同时打造“阶级”和打造“公民”。本文旨在说明“社会生产”的二重机制,并借以探讨“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 沈原
- 关键词:公民社会公民权
-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被引量:379
- 2006年
- 从波兰尼所谓“大转变”、特别是布洛维所谓“第二次大转变”的观点来看待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转型,形成了“新古典的社会学”与“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两条不同的学术路线。前一条路线关注精英,后一条路线关注工人阶级和底层社会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命运。在中国社会,由于转型起点上社会制度安排的不平等,市场社会意义上的中国工人阶级可能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被塑造成型,社会学的“劳工研究”的理论传统中现存的两大理论模式,即“马克思模式”和“波兰尼模式”,分别对“农民工”和原国有企业工人如何形成为市场社会中的工人阶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透镜。借助于这些理论透镜,可以重建对“农民工”的整个研究问题并将之纳入阶级形成的框架中。最后,布洛维的“工厂政体”概念,可能为对转型期工人阶级再形成过程进行具体的、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方法论的立足点。
- 沈原
- 关键词: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