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伟民

作品数:2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胃癌
  • 8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胃癌患者
  • 6篇癌患者
  • 5篇增殖
  • 5篇术后
  • 5篇肠癌
  • 4篇胆囊
  • 4篇胆囊癌
  • 4篇预后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癌
  • 4篇癌细胞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机构

  • 26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6篇汪伟民
  • 23篇蔡炜龙
  • 18篇许洪宝
  • 9篇潘杰
  • 5篇韩春蕃
  • 5篇余胜
  • 3篇魏云海
  • 2篇邬仲鑫
  • 1篇张贵阳
  • 1篇马波
  • 1篇沈小英
  • 1篇钱福初
  • 1篇严强
  • 1篇尹德刚
  • 1篇王雁
  • 1篇沈华
  • 1篇郑照正
  • 1篇吴辰
  • 1篇张鸣杰
  • 1篇马志红

传媒

  • 10篇浙江医学
  • 4篇胃肠病学
  • 3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盆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临床预测价值及可行性,以期为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60例,于术前及术后第1、3天检测血清CRP及PCT质量浓度,术后第1、3、5天无菌法采集盆腔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分析CRP、PCT及细菌培养结果对吻合口漏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有8例(13%)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在术后第3天明显高于非吻合口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漏组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在术后第1、3、5天分别是25%、62.5%和85.7%,均较非吻合口漏组高,但仅在第3、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第3天出现高水平CRP、PCT应警惕吻合口漏发生,建议影像学评估.盆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升高对吻合口漏有早期预测价值.
蔡炜龙余胜汪伟民许洪宝楼能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率对不同pN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率对不同pN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话、门诊等方法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超过60个月。比较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100例胃癌患者60个月生存率变化。采用Kaplan-Meier检验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单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多因素。采用分层分析淋巴结转移率对不同pN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00例胃癌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大多超过55岁,肿瘤直径<4 cm,肿瘤部位以胃下多见,pT4分期占比明显高于pT1、p T2、pT3,pN0、pN1、pN2、pN3分期占比分别为32.00%、20.00%、22.00%、26.00%;淋巴结转移率,无转移、≤20%、≥21%占比分别为32.00%、18.00%、50.00%,患者CA19-9、CEA含量分别以低于27 U/ml、5μg/L多见,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个/L,胃癌大多数为低分化,且患者术后经化疗治疗。100例胃癌患者中,术后12、36、6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00%、60.00%、52.00%。经Kaplan-Meier检验分析,肿瘤直径、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CA19-9、CEA、血小板计数、原发术后化疗、分化程度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CA19-9、CEA等均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Kaplan-Meier分析,淋巴结转移率对pN1期及pN2期胃癌患者的60个月生存率具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CA19-9、CEA均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对pN1、pN2胃癌患者60个月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余协媛徐永灿汪伟民
关键词:胃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联合CA19-9预测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联合糖类抗原19-9(CA19-9)预测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8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特征、术前F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A19-9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水平等,采用ROC曲线分析各生化指标的AUC及最佳截断值并进行分组,结合患者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并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FAR联合CA19-9的评估患者预后的AUC最大,并根据其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3组:FAR联合CA19-90分组(FAR<0.075且CA19-9<21.04 U/ml)47例,FAR联合CA19-91分组(FAR≥0.075或CA19-9≥21.04 U/ml)61例,FAR联合CA19-92分组(FAR≥0.075且CA19-9≥21.04 U/ml)76例。3组患者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是否有神经及脉管侵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性别、肿瘤大小、p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FAR联合CA19-90分组、1分组、2分组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83.0%、65.6%、36.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低、pTNM分期晚及FAR联合CA19-9评分高均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FAR联合CA19-9是根治性胃癌术后患者预后有效的预测指标,高FAR、高CA19-9的患者预后差。
张津瑜蔡炜龙邬仲鑫汪伟民尹磊魏云海
关键词:胃癌预后肿瘤标志物
下调gankyrin通过调节β-catenin/cyclin D1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Gankyrin是一个含锚蛋白重复序列的原癌蛋白,其高表达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目的:探讨下调gankyrin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携带gankyrin si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KN28,分别采用MTT实验、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下调gankyrin表达对MKN28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其β-catenin/cyclin D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慢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在90%以上,转染gankyrin siRNA后,MKN28细胞gankyrin蛋白表达显著受抑(P<0.01)。与未转染慢病毒和转染对照病毒的细胞相比,转染gankyrin siRNA的MKN28细胞体外生长于第3天起显著受抑,细胞周期G1期细胞比率增高,S期细胞比率降低,细胞中的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调胃癌细胞中的gankyrin表达可通过抑制β-catenin/cyclin D1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周期G1期阻滞和细胞增殖抑制,gankyrin有望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潘杰汪伟民蔡炜龙许洪宝韩春蕃钱福初
关键词:RNA干扰细胞增殖细胞周期Β连环素细胞周期蛋白D1
长链非编码RNAMMP12-001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MP12-001在胆囊癌(GBC)细胞中的表达及对GB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ncRNA MMP12-001在GBC癌组织、癌旁组织、GBC细胞株及胆囊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RNA核质分离实验确定lncRNA MMP12-001的亚细胞定位。构建特异性靶向lncRNA MMP12-001的沉默序列及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多株GBC细胞株。通过细胞存活率检测、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RNA互作蛋白拉下实验结合蛋白质谱、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RIP)方法筛选lncRNA MMP12-001在GBC中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qRT-PCR结果显示癌组织及GBC细胞株中lncRNA MMP12-00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胆囊上皮细胞。RNA核质分离实验发现lncRNA MMP12-001主要位于细胞质内。过表达lncRNA MMP12-001明显促进GB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沉默lncRNA MMP12-001表达则导致相反的结果(均P<0.05)。RNA互作蛋白拉下实验结合蛋白质谱鉴定结果显示lncRNA MMP12-001在GBC中可与去乙酰化酶沉默调节蛋白3(SIRT3)直接结合。SIRT3 RIP实验也发现SIRT3能够富集lncRNA MMP12-001。结论lncRNA MMP12-001能够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尹磊张津瑜蔡炜龙汪伟民
关键词:胆囊癌增殖迁移
miR-366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miR-366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30对人胆囊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将GBC-SD和SGC-996细胞分为miR-3662组和miR-NC组,其中miR-3662组细胞转染miR-3662,miR-NC细胞转染miR-NC;将8只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4只,其中实验组裸鼠接种miR-3662组细胞,阴性对照组裸鼠接种miR-NC组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miR-3662在30对人胆囊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吸光度(A)值、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集落形成数、制取裸鼠皮下移植瘤检测瘤体质量。结果 miR-3662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3662组GBC-SD和SGC-996的miR-3662的相对表达量较miR-NC组均明显上调(均P<0.05);加入CCK-8后第5天时,与miR-NC组相比,miR-3662组细胞A450值明显为小(P<0.05);miR-3662组GBC-SD和SGC-996的集落形成数较miR-NC组均明显减少(均P<0.05);实验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质量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miR-3662在人胆囊癌组织中低表达,能够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可能作为胆囊癌治疗的新靶点。
蔡炜龙余胜汪伟民楼能
关键词:胆囊癌增殖
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中超重及肥胖患者的比例,探讨该人群的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93例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NRS2002评分、糖尿病与术后并发症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RS2002评分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患者中超重或肥胖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这一群体,根据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筛选出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适当的围手术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蔡炜龙余胜汪伟民许洪宝楼能
关键词:超重肥胖并发症胃癌
siRNA靶向抑制ATDC蛋白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ataxia-telangiectasia group D complementing gene(ATDC)在永生化胃黏膜细胞GES与胃癌细胞系MNK45、AGS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TDC在胃癌细胞系MKN45、AGS及永生化胃黏膜细胞系GES表达差异,利用慢病毒携带的siRNA下调ATDC在MKN45细胞表达水平。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ATDC在人胃癌细胞系MKN45与AGS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永生化胃黏膜细胞GES(均P<0.05);转染siRNA慢病毒后,与Con-MKN45及MKN45比较。Si-MKN45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下调ATDC表达后MKN45细胞的生长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增殖指数克隆形成率及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慢病毒携带的siRNA下调ATDC表达后能够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生长、增殖与侵袭能力,可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蔡炜龙汪伟民潘杰王雁许洪宝马志红
多层螺旋CT在术前胃癌浸润深度预测中的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索和分析多层螺旋CT在术前胃癌浸润深度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经过胃镜活检并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处于T_(1)~T_(2)分期和处于T_(3)~T_(4)分期的患者的CT征象的差异、肿瘤长短径的差异以及各期CT扫描的CT值及其差异;分析多层螺旋CT在术前胃癌浸润深度的预测中的准确率。结果 处于T_(1)~T_(2)分期的患者和T_(3)~T_(4)分期的患者在CT征象、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和强化方式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T_(1)~T_(2)分期的患者和T_(3)~T_(4)分期的患者的肿瘤长径与肿瘤短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分期的患者和T_(3)~T_(4)分期患者平扫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_(3)~T_(4)组的患者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CT值均高于T_(1)~T_(2)组(P<0.05)。多层螺旋CT基于上诉征象对纳入的患者的T分期进行预测,其总体的准确率为73.1%(38/52),对T_(1)、T_(2)、T_(3)及T_(4)分期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1.8%(9/11)、57.1%(8/14)、80%(8/10)以及76.5%(13/17)。结论 多层螺旋CT在术前胃癌浸润深度的预测中可以根据其影像特征、肿瘤长短径和各期CT值进行分析,同时多层螺旋CT对T分期的预测能力较好。
周云汪伟民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胃癌
p28GANK在食管胃交界部癌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p28GANK在食管胃交界部(EGJ)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患者手术切除的EGJ癌及对应切缘癌旁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28GANK在EGJ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鳞状细胞癌、腺癌分别占19.7%(13/66)、80.3%(53/66);肿瘤组织侵犯淋巴管或血管的占28.2%(19/66);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占45.5%(30/66)。p28GANK在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8GANK在EGJ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对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p28GANK在EGJ癌中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较晚的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p28GANK在EGJ癌中高表达,可能是EGJ癌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许洪宝潘杰汪伟民蔡炜龙韩春蕃
关键词:病理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