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星星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铁线蕨
  • 2篇分类学
  • 2篇分类学修订
  • 1篇叶粉
  • 1篇配子
  • 1篇配子体
  • 1篇微形态
  • 1篇微形态学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学
  • 1篇系统学意义
  • 1篇SE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毛星星
  • 3篇张钢民
  • 2篇刘贤
  • 1篇杨文利
  • 1篇王弯

传媒

  • 2篇2013年中...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旱蕨属的系统分类
旱蕨属Pellae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约40种,下分4个组:sect.Ormopteris,sect.Holcochlaena,sect.Platyloma 和sect.Pellaea.《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国有旱蕨属植...
毛星星
毛叶粉背蕨配子体的泌粉现象及其系统学意义
2015年
为探讨蕨类配子体泌粉现象的系统学意义,对5种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植物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毛叶粉背蕨(A.squamosa)的配子体(通常是雌配子体)也具有泌粉现象,而其他4种的配子体不具粉状分泌物。基于叶绿体rbc L序列的证据表明,毛叶粉背蕨与粉背蕨属其他植物、中国蕨属(Sinopteris)等构成一个具有强烈支持率的单系,即Hemionitids支,该支与美洲分布的隐囊蕨类互为姐妹群。因此,配子体泌粉现象在碎米蕨类中并非隐囊蕨类植物所特有,泌粉现象的产生,在系统发育上至少涉及2次独立的演化事件。毛叶粉背蕨的泌粉现象多发生在雌性配子体上,暗示配子体的泌粉可能与配子体的雌性分化和胚发生发育相关。
刘贤杨文利王弯毛星星张钢民
关键词:配子体系统发育
泛喜马拉雅地区铁线蕨属细叶铁线蕨系Ser.VenustaChing的分类初步研究
铁线蕨属Adiantum L.隶属凤尾蕨科Pteridaceae 书带蕨亚科Vittarioideae.本属现有200 多种,在泛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9 种,为本属亚洲的分布中心.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本属可分为7 个系:...
毛星星张钢民
关键词:微形态学
泛喜马拉雅地区铁线蕨属细叶铁线蕨系的分类学修订被引量:3
2014年
在标本研究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微形态分析结果和植物地理学资料,对泛喜马拉雅地区铁线蕨属细叶铁线蕨系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研究结果表明该系植物囊群盖的形状、末回小羽片上缘锯齿的形态和鳞片微形态特征是物种划分的重要性状。承认泛喜马拉雅地区该系植物分布有7种和2变种,分别是陇南铁线蕨Adiantum roborowskii、肾盖铁线蕨A.roborowskii var.robustum、毛足铁线蕨A.bonatianum、冯氏铁线蕨A.fengianum、长盖铁线蕨A.fimbriatum、白背铁线蕨A.davidii、长刺铁线蕨A.davidii var.longispina、细叶铁线蕨A.venustum和西藏铁线蕨A.tibeticum。对三个分类学名称进行了归并,即将圆齿铁线蕨Adiantum breviserratum处理为长盖铁线蕨A.fimbriatum的异名,肾盖铁线蕨Adiantum erythrochlamys处理为A.roborowskii var.robustum的异名,无芒铁线蕨Adiantum bonatianum var.subaristatum处理为毛足铁线蕨A.bonatianum的异名。
毛星星刘贤张钢民
关键词:分类学修订
泛喜马拉雅地区铁线蕨属的分类学修订
铁线蕨属(Adiantum Linn.)隶属广义凤尾蕨科,全世界约有200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由于该属大部分类群的变异式样复杂,形态性状趋同以及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等原因,长期以来给分类鉴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且不同学者意见...
毛星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