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娟娟
- 作品数:9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比较胶原川芎嗪缓释剂穴位埋药与腹腔注射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4h组、72h组、120h组)、穴位埋药组(24h组、72h组、120h组)、腹腔注射组(24h组、72h组、120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组大鼠海马组织TNF-α含量即明显升高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TNF-α含量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正常。穴位埋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腹腔注射组(P<0.01)。结论穴位埋药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海马组织TNF-α的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继发的脑神经元损伤,疗效优于腹腔注射组。
- 孔立红毛娟娟孙国杰陈振江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穴位埋药腹腔注射TNF-Α
- 浅谈大椎在脑缺血疾病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4
- 2006年
-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尤以缺血性脑病最为常见。缺血后所致的神经元损伤一旦达到不可逆阶段,将会造成严重后果。针刺治疗缺血性脑病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治疗选穴多种多样,但对大椎穴的选用则鲜见报道。因此,本文拟从古代文献记载、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探讨大椎穴对脑缺血疾病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孔立红毛娟娟
- 关键词:脑缺血电针大椎
- 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观察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30min再灌注1d、3d、5d,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脑梗死体积大;穴位埋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结论穴位埋药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缩小脑梗死体积,发挥脑保护作用。
- 孔立红毛娟娟孙国杰陈长虹陈振江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穴位埋药大椎内关
- 胶原川芎嗪缓释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制备胶原川芎嗪缓释剂并做相关检测。方法:采用酸溶解法从大鼠尾腱提取胶原蛋白,与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合成制备胶原川芎嗪缓释剂,对缓释剂的体外释药特性及过敏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胶原川芎嗪缓释剂有很好的缓释效果,且对豚鼠无致敏反应。结论:胶原川芎嗪缓释剂的制备有可能为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 毛娟娟孔立红陈振江殷丹
- 关键词:缓释剂胶原川芎嗪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uPA、PAI-1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uPA、PAI-1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uPA与PAI-1含量的变化以及电针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缺血区uPA、PAI-1呈低水平表达;缺血再灌后24h uPA表达增加、PAI-1表达降低;电针可下调uPA表达、上调PAI-1的表达。结论: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uPA、PAI-1蛋白的表达,减轻脑微血管基底膜的损害进而通过保护脑微血管的完整性来达到脑保护作用。
- 孔立红毛娟娟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 穴位埋药和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IL-6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比较穴位埋药和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埋药组各24只。后4组又分为24、72、120 h各时段组,每时间段组各8只。另16只造模备用。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大椎"、双侧"内关"穴,采用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1 mA;穴位埋药组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埋入"大椎""内关"穴。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组大鼠海马组织TNF-α含量即明显升高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TNF-α含量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正常。模型组各时段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IL-6含量均有升高,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IL-6含量升高更明显,72 h出现高峰,之后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模型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穴位埋药对TNF-α、IL-6水平的调节更明显,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药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TNF-α的水平,升高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神经元损伤,作用优于电针。
- 孔立红孙国杰毛娟娟苏芙蓉高珊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穴位埋药电针IL-6
-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NF-κB及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9
- 2009年
-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表达变化的规律和电针干预对其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观察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及核转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和海马组织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各组大鼠相比,电针治疗组缺血侧海马组织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TNF-α的表达上调后可活化NF-κB,参与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电针能抑制其活化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孔立红刘胜洪毛娟娟周华杜艳军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核转录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Fas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用免疫组化学法观察假手术24h组、假手术48h组、假手术48h组、模型24h组、模型48h组、模型72h组、电针治疗24h组、电针治疗48h组、电针治疗72h组海马CA1区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针刺相应各组,且于再灌注后48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电针可通过下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促凋亡基因Fas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损害。
- 孔立红任婕周华毛娟娟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再灌注海马FAS
- 针刺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研究电针百会、肾俞、后三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VD模型,观察电针百会、肾俞、足三里对VD大鼠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位航行试验成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孟培燕孙国杰毛娟娟苏芙蓉周次利
- 关键词:针刺预处理海马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