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晓松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湿地
  • 4篇李仙江
  • 3篇植物
  • 3篇水电站
  • 3篇李仙江流域
  • 2篇电站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水电
  • 2篇水库
  • 2篇污染
  • 1篇育苗
  • 1篇育苗移植
  • 1篇源地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育
  • 1篇湿地保护
  • 1篇湿地恢复
  • 1篇石灰岩

机构

  • 10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西南林学院

作者

  • 10篇殷晓松
  • 8篇金晓瑾
  • 4篇董海京
  • 3篇赵祥华
  • 1篇田军
  • 1篇曾昭朝
  • 1篇杜凡
  • 1篇李建鸿
  • 1篇王一竹
  • 1篇王伟
  • 1篇许毅涛
  • 1篇杨逢乐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 1篇南方农业
  • 1篇绿色科技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环境与发展
  • 1篇华东科技(综...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入库口人工湿地应用——以车木河水库和白龙河水库为例
2019年
车木河水库和白龙河水库的主要功能均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车木河水库位于安宁市南部,是安宁市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库补水河流为车木河及招坝小河,因两条主要补水河流受沿途农田面源及村落污水污染,水库水质受到影响,为削减入库污染物输入量及在入库口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于2008 年至2009 年期间分别实施了车木河(一期)入库口和招坝小河(二期)入库口人工湿地建设工程。白龙河水库位于华宁县县城西北方的白龙河上,是华宁县现有的唯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白龙河是白龙河水库最主要的入库河流,流域内生活、农业生产及服务业等人为活动不断产生的污染物排致使白龙河水库水质有所下降,经项目论证设计,于2009 年完成白龙河水库上游湿地工程一期建设。
殷晓松赵祥华金晓瑾
关键词:水源地水库人工湿地污染物削减
嵩明县嘉丽泽湿地现状调查及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2010年
嵩明县的嘉丽泽湿地是滇中典型的沼泽湿地。对嘉丽泽湿地的植物物种、鱼类物种、鸟类物种开展了调查,分析了该湿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做出总结和建议。
赵祥华曾昭朝李建鸿殷晓松
关键词:环境问题
石灰岩珍稀保护植物四数木育苗种植应用研究——作为环保措施在云南李仙江龙马、居甫渡、戈兰滩水电站的实践被引量:1
2018年
四数木属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植物,是典型的东南亚热带雨林稀有植物之一,其独特的"板根现象"体现出四数木在石灰岩地质结构生长环境中较为突出的适应性,也是热带雨林乔木标志性的代表之一。在李仙江流域龙马、居甫渡和戈兰滩水电站建设蓄水发电后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将四数木作为原生珍稀植物采育树种之一,搭配多种原生珍稀植物及乡土树种交叉种植,研究及实践流域内珍稀植物群落人工恢复措施。课题组自2008年5-6月开始在流域采集种子育苗,随后从第二年开始,陆续在龙马水电站、居甫渡水电站以及戈兰滩水电站实施种植并管护至成林。实践表明,四数木在幼苗阶段较为脆弱,易折断。人工培育成壮苗后在李仙江流域的生境条件下适应性极强,并且生长迅速,成活率可达90%以上。此外,种植地块的选择对四数木能否正常生长也极为重要,干扰因素主要是人为和牲畜。
殷晓松金晓瑾董海京王旭
关键词:李仙江流域水电站石灰岩
水资源保护背景下湿地的保护研究——以安宁市车木河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指出了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政策与制度尚不完善,另外,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同样遭受了巨大的阻碍。如何从根本上降低湿地周边地区用水量,提高周边地区水资源保护水平是现代水资源保护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主要方向。以安宁市车木河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为例,分析了车木河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现状,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益因素,提出了几点水资源保护措施,以期为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提供参考。
金晓瑾殷晓松王一竹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湿地保护
大叶木兰和红椿育苗移植应用探究
2018年
居甫渡和戈兰滩水电站是李仙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建设中的两个电站,在蓄水发电后,淹没区原有的10种Ⅱ级保护植物、2种Ⅰ级保护植物将被淹没。作为环保措施之一,项目课题组通过在当地或异地采种育苗,幼苗装袋培育1年后,将包括大叶木兰、红椿在内的珍稀植物移植在两个水电站的绿化带中。物种搭配以珍稀树种群落构建为主体目标,少量搭配保护性树种。种植方式采用自然分布,避免株行距规则式种植。大叶木兰及红椿等珍稀植物在没有人畜干扰、相对理想的生长条件下,经专职人员管护一年,成活率达90%。
殷晓松金晓瑾王旭董海京金瑞强
关键词:红椿李仙江流域
安宁市车木河水库治理中表流湿地技术应用
2013年
表流湿地属于生态治污技术的一种,在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净化和对微污染水体进行治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在安宁车木河水库上游两条河流末端应用表流湿地技术进行生态治污,并取得治污效益明显、生态功能恢复及景观改善显著的成功案例。
赵祥华殷晓松金晓瑾田军
关键词:微污染河水
大理市罗时江入湖河口湿地恢复植物工程设计被引量:1
2019年
罗时江位于洱海北部,自大楼桥起,经西湖,过新州、兆邑,南至沙坪九孔桥注入洱海,全长18.29km,来水量占洱海总来水量的13%。沿途农田、村庄密布,河流水体中随地表径流进入的面源污染物负荷较大。2007、2008年罗时江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基本上全年为IV、V类水质。因此,在入湖河口涨落区域实施恢复湿地建设工程,对于消减总磷、总氮等污染物负荷;缓解洱海富营养化趋势;恢复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及自然景观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湿地植物全部选择乡土物种,依据水位高程的不同分别配植湿生乔灌木,以及挺水、沉水、浮叶水生植物,设计选用的植物种类70种以上,以期通过人工辅助手段恢复构建成植物群落结构多样、进而逐步趋于自然良性演替的入湖河口湿地。此外,在突出净化效果及可持续性的基础上选择有经济价值的水生作物在湿地中适地适量种植,前提是严禁为提高作物单产而施用农药及化肥,并在作物成熟时及时收获。
殷晓松杨逢乐王伟
关键词:洱海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
不同光照和土壤水分对望天树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解决望天树在人工繁育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和土壤水分对望天树种子发芽率及出苗情况的影响。[结果]望天树种子在光照强度40%、土壤含水量60%的条件下发芽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望天树的迁地保护、种群恢复及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金晓瑾殷晓松许毅涛
关键词:望天树光照土壤水分种子萌发
珍稀保护植物勐仑翅子树的生态保育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勐仑翅子树作为原生石灰岩山季雨林特征种,在李仙江流域河谷两侧均有分布。该流域干流河段开发建设了7个梯级水电站,蓄水发电后淹没区原有的勐仑翅子树等珍稀植物将不复存在。以居甫渡和戈兰滩水电站为例,作为环保措施,课题组通过异地采种育苗,培育14个月后将生长至60-80 cm高的勐仑翅子树袋苗转运到这2个水电站的生活区和电厂厂区的绿化带实施移植。种植群落的构建以多种乡土珍稀植物为主,种植方式为自然式混植。人工管护一年后成活率达90%,在同一生境条件下与其他树种相比较,勐仑翅子树的生长优势不明显。
殷晓松金晓瑾董海京王旭
关键词:李仙江流域梯级水电站
水电站建成后保护植物的恢复利用研究——以云南省李仙江土卡河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水电资源丰富的国家。多年来,在许多水电站开发后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大规模地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物种,造成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而且很难恢复。文章选择的云南省李仙江土卡河流域为一条国际河流,该流域分布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境内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热带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文章根据水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分析水电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水电建设中陆生珍稀保护植物恢复利用情况和具体措施,为今后水电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
董海京杜凡殷晓松金晓瑾
关键词:水电站水库淹没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