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医院学科管理创新的模式。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学科建设过程的科研立项和产出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团队的管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009年脑血管研究团队及平台建设成熟后,其学科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较2009年前大幅增多,以国家级项目增加最为明显,其中急性非致残性高危脑血管事件使用氯吡格雷的研究(clopidogrel and aspirin versus aspirin al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CHANCE)作为国际先进的研究,其成果改变了美国卒中协会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指南中的建议。结论通过资源整合、战略平台(科研团队、试验和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医院学科的快速发展、持续发展。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领域撤稿论文特征,为脑血管病领域论文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和筛选撤稿观察数据库,形成脑血管病领域被撤稿论文分析数据集,参考既往文献和政策文件对撤稿原因进行分类;通过Web of Science查询被撤稿论文的引用情况;按照文章类型、发表和撤稿时间、发表期刊及出版商、被引用情况、国家/地区分布及国际合作情况、撤稿时滞、撤稿原因及学术不端相关原因对被撤稿论文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6篇被撤稿论文,结果显示:被撤稿论文以研究性论文为主,共计334篇(86.53%);撤稿时间集中在2021—2024年的论文有273篇(70.73%);涉及撤稿期刊151种,出版商46个,撤稿数量≥10篇的期刊有5种,撤稿数量排名前9的出版商撤稿数量共计286篇(74.09%);涉及撤稿国家/地区31个,其中撤稿数量≥10篇的国家有3个,分别为中国、日本和美国。被撤稿文章的平均撤稿时滞为1218.09 d,中位撤稿时滞为609.50(338.25~1517.00)d;平均被引次数为19.61次,中位被引用次数为8.00(2.00~24.75)次。撤稿原因分析显示,因“学术不端”被撤稿论文最多,共计295篇(76.42%);其次是“不可重复”和“调查”,分别为242篇(62.69%)和232篇(60.10%)。295篇因“学术不端”被撤稿论文中,“同行评议问题”和“论文工厂”是最主要的撤稿原因,分别为129篇(43.73%)和110篇(37.29%)。撤稿原因分析还显示被撤稿论文涉及79种具体撤稿原因,其中“期刊/出版商调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涉及论文183篇(47.41%)。结论近年来脑血管病领域撤稿事件多发,被撤稿论文中学术不端问题形势严峻,因此脑血管病领域研究需重视科研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