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樊毅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食品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农村
  • 3篇污染
  • 3篇健康
  • 2篇职业病
  • 2篇职业病危害
  • 2篇职业病危害因...
  • 2篇职业健康检查
  • 2篇中毒
  • 2篇食品污染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卫生监测
  • 2篇卫生质量
  • 2篇卫生质量监测
  • 2篇甲型
  • 2篇健康监护

机构

  • 19篇重庆市万州区...

作者

  • 19篇樊毅
  • 1篇陈雁冰
  • 1篇吴萍
  • 1篇张太敏
  • 1篇石嘉
  • 1篇段继祥
  • 1篇张应祥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国初级卫生...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起农村食源性O_(139)霍乱暴发调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2008年万州区某镇农村因聚餐引起食源性0139群霍乱暴发流行的原因及传染来源,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现患调查方法,描述霍乱患者发病情况,利用个案调查表、调查登记表、实验室检测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暴发流行始于2008年7月28日,止于2008年8月4日,暴露人口742人,发病4例,罹患率为0.49%,无死亡病例;检出带菌者114例;感染率为14.39%(119/813)。最小年龄11月龄,最大86岁。7月31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酒楼的熟食菜刀采样检出O139霍乱弧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带菌者是由于进食了家人从该酒楼带回的凉菜(香酥金鸭)后而被感染,证明酒楼加工的凉菜已被O139群霍乱污染。结论本次霍乱暴发流行的原因为集体性聚餐,传播途径为经食物传播,传染来源不明。
樊毅
关键词:食源性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由婴儿与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调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查明2009年重庆万州区一起因丧宴引发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就餐者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剩余食物、餐具、病人和食品从业人员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食源性疾病共发病22例,罹患率为7.38%;发病以20岁~49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平均潜伏期20小时;同时从现场采集的样品中,检出4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3株婴儿沙门菌。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是由婴儿与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污染食物、餐具等所引起的局部爆发。
樊毅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万州区部分市售食品中铝污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了解万州区市售食品中铝污染情况,为今后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部分市售食品抽样检测,检测方法按国家标准GB5009.182-2003执行,即铬天青S比色法;卫生学评价按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面制食品中铝限量指标)进行。结果:在抽检的48件市售食品中,面粉和面包铝含量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饼干铝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为90.91%,油饼和膨化食品铝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均为80%,馒头铝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为71.43%,油条铝含量均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抽检食品铝含量为<12.0 mg/kg^661 mg/kg,以油条中的铝含量最高,其含量范围为278~661 mg/kg。结论:食品中铝含量超标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含铝膨松剂(如明矾)的过量使用有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含铝膨松剂使用的监管。
樊毅
关键词:市售食品污染
2012年重庆市万州区游泳池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万州区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保障游泳池水质卫生安全,保护广大游泳者的身体健康。方法采集游泳池水,按照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GB/T 18204.9、10-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2012年共监测48份游泳池水样,7项检测指标均合格的游泳池水样为10份,游泳池水样合格率仅为20.83%;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池水温度100.00%、浑浊度100.00%、pH值100.00%、尿素100.00%、游离性余氯27.08%、细菌总数66.67%、大肠菌群89.58%。检测浸脚消毒池水8份,均不合格。结论 2012年万州区游泳池水水质检测结果合格率偏低,需加大游泳池场所的监督监测力度,加强对游泳场所池水质量的管理,落实池水净化、消毒措施,确保游泳池水的卫生安全。
樊毅张应祥
关键词:水质卫生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随着海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各地常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散在发生。2011年8月16日8时30分,重庆市万州区某镇X酒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该酒店于15日中午举办满月宴席共35桌,约350余人进餐。
樊毅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重庆市部分区县9类食品铅和镉污染状况的监测被引量:1
2010年
樊毅
关键词:食品污染
重庆市万州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39家企业作业岗位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对调查企业1 004名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和217名无接触噪声作业史的职工进行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作业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5.01%,作业工人8小时等效声级合格率为60.66%;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为1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6%;高频听力损失率为14.34%,明显高于语频听力损失率的2.79%;男性工人听力损失率为18.40%,明显高于女性工人的10.56%;听力损失率呈随着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结论万州区企业噪声检测合格率较低,工人听力损失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性别和工龄是影响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因此,应加强作业场所噪声治理和工人的个体防护。认真搞好工龄长和男性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樊毅吴萍
关键词:噪声作业听力损失职业健康监护影响因素
重庆万州区及周边6县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放射健康监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规定的检查项目,2010年对万州区及周边6县415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临床检查异常人数249人,占受检放射工作人员总数的60.00%;实验室检查异203人,占受检放射工作人员总数的48.92%,其中放射性敏感项目异常检出率白细胞减少6.75%、红细胞减少0.24%、血红蛋白减少1.93%、血小板减少3.13%,其他项目异常检出率为肝功能11.81%、肾功能6.75%、尿常规17.35%;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人数为7人,淋巴细胞微核异常检出人数为30人,异常率分别为1.69%和7.23%;不符合国家健康标准的人员占受检放射工作人员总数的10.36%。结论导致万州区及周边6县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不符合国家健康标准规定的主要原因是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其次为染色体畸变率升高、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因此,必须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和人员的健康监护管理工作。
樊毅
关键词:电离辐射职业健康检查健康监护
重庆万州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重庆万州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为预防经空气传播性疾病、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监测合格率分别为积尘量96.67%、细菌总数92.67%和真菌总数80.67%,空调冷却水嗜肺军团菌合格率为86.67%。结论:重庆万州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风管内表面积尘污染以真菌为主,娱乐场所真菌合格率仅为60.00%,对人群健康有潜在危害。因此,应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督管理。
樊毅
关键词: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
重庆市万州区农村食品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农村2008年食品卫生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农村食品卫生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开展农村卫生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万州区农村生产销售的10类453件食品,根据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53份食品样品中有312份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为68.87%。不同类别食品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9,P<0.01),粮食、植物油、调味品、酱腌菜等合格率最高为100.00%,熟肉制品合格率最低,仅为46.67%,瓶(桶)装饮用水合格率为74.19%;不同检测项目食品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P<0.01);春、夏、秋、冬四季食品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P<0.01),夏季食品合格率最低,为60.22%。结论万州区农村食品卫生质量较差,应进一步重点加强农村夏季食品、特别是熟肉制品及瓶(桶)装饮用水的监测和监督管理力度,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确保农村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樊毅
关键词:食品安全卫生监测农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