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蔚婷
- 作品数:73 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曲拉西利预防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药物经济学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前,化疗仍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chemotherapy-induced myelosuppression, CIM)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化疗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同时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曲拉西利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可逆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制剂。临床数据显示,曲拉西利可将骨髓细胞暂时停滞在G1期降低CIM发生率,减少化疗剂量调整和延迟的比例,增加化疗的耐受性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本文就目前CIM带来的危害、CIM的临床预防、CIM治疗现状以及曲拉西利预防CIM及其药物经济价值进行系统阐述及探讨,为患者选择合理的CIM预防以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 雷玮成郭晨晨杜宝萍刘韬梁蔚婷
- 关键词:化疗骨髓抑制药物经济学
- 建立用大鼠肝微粒体快速考察药物体外CYP3A1活性抑制的方法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酮康唑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1(CYP3A1)活性的作用,建立一种用大鼠肝微粒体快速考察药物体外CYP3A1活性抑制的方法。方法采集大鼠肝微粒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酮康唑药物处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酮康唑,对照组只加入培养液,混匀后放入37℃培养箱中孵育15 min,然后加入CYP 3A1底物睾酮,继续孵育10 min,最后加入内标物氢化可的松。用HPLC法测定睾酮经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后生成6-β羟基睾酮的量,代表CYP3A1的活性。结果各个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大鼠同工酶CYP3A1的相对活性百分比随着酮康唑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5)。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25μg/ml。结论酮康唑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1的活性有强抑制作用,建立的通过大鼠肝微粒体快速考察药物体外CYP3A1探针抑制的方法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为评价新药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1的活性的体外作用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 梁蔚婷黄红兵刘韬
- 关键词:酮康唑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3A4
- 1例多元药物过敏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选择
- 目的:为多元药物过敏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选用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一例多元药物过敏患者,既往对莫西沙星、头孢类抗菌药物严重过敏,亚胺培南、阿奇霉素皮试强阳性,临床药师介入后提出使用庆大霉素5mg/Kg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采用...
- 潘莹李晓燕魏雪梁蔚婷陈卓佳刘韬黄红兵
- 关键词:临床药师
- 16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ADR)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5-01-2014-12收集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不良反应信息、涉及药品及合理用药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6例报告中中年患者所占比例较高;82.5%ADR发生在用药开始2 h以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新发案例占66.9%;所涉中药制剂98.2%为注射剂型,复方制剂ADR发生比例高于单方;48.2%的ADR涉及不合理用药,其中最常见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超剂量用药(30.7%)。结论中药制剂的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潘莹刘韬魏雪梁蔚婷李晓燕陈卓佳黄红兵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
- 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应用注射用黄芪多糖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与常规化疗组患者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数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实体瘤疗效为7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的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联用黄芪多糖,可显著减少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提高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林晓泉廖海梁蔚婷
- 关键词:黄芪多糖化疗恶性肿瘤
- 1例淋巴瘤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消除异常的药学监护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发生消除异常时实施药学监护的模式、方法与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淋巴瘤患者出现的大剂量甲氨蝶呤消除异常及严重不良反应(皮疹、口腔溃疡、Ⅳ度骨髓抑制)的对症处理及解毒过程,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制定水化、碱化、亚叶酸钙解救等方案,对甲氨蝶呤消除异常的情况积极查因,并进行医嘱重整。结果临床药师分析可能是肾功能损伤、高BMI/BSA、低白蛋白、药物相互作用联合导致患者甲氨蝶呤消除异常,在全程个体化药学监护下,患者解毒成功,皮疹消退、口腔溃疡好转、骨髓抑制恢复。结论临床药师建立全方位、个体化的大剂量甲氨蝶呤药学监护路径,对临床安全用药意义重大。
- 钟桂珍刘澍李金兰陈卓佳梁蔚婷黄红兵刘韬
-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学监护皮疹骨髓抑制
- 1例多元药物过敏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的病例分析
- 潘莹李晓燕魏雪梁蔚婷陈卓佳刘韬黄红兵
- 由我院166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看中药安全使用
-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提供数据。方法:收集我院10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16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患者、ADR/ADE类别、涉及药品及合理用药...
- 潘莹刘韬梁蔚婷魏雪李晓燕陈卓佳黄红兵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中药安全用药
- 文献传递
- 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调查分析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查阅2015年1月-6月妇科肿瘤患者符合围手术期要求的1066份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围手术期妇科肿瘤患者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98.78%;单药使用为术前用药的主要方式,占术前给药总病例的99.33%;二联用药为术后主要给药方式(占术后71.70%),主要以硝基咪唑类联合头孢米诺、哌拉西林舒巴坦最为常见;给药时机主要为术前30 min至术前2 h,占术前给药病例的96.96%;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88%,Ⅱ~Ⅳ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00%;Ⅱ类切口占总病例数的87.05%,该类中68.53%预防用药时长在大于48 h至5 d范围之间。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和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管理。
- 李晓燕潘莹魏雪梁蔚婷陈卓佳刘庆刘韬
- 关键词:妇科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 1例临床药师参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患者的全程药学实践
- 目的通过对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方案优化和药学监护...
- 梁蔚婷陈卓佳潘莹魏雪李晓燕黄岩刘韬
- 关键词:晚期NSCLCCKD个体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