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效成

作品数:36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鼠疫
  • 11篇疫情
  • 9篇食源
  • 9篇食源性
  • 8篇源性疾病
  • 7篇人间鼠疫
  • 7篇食源性疾病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疫源
  • 4篇疫源地
  • 3篇自然疫源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疫情处理
  • 2篇疫情动态
  • 2篇疫情动态分析
  • 2篇疫情分析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源性
  • 2篇致病

机构

  • 36篇甘肃省疾病预...
  • 2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酒泉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6篇梁效成
  • 12篇吴得强
  • 12篇张宏
  • 9篇王鼎盛
  • 8篇王世明
  • 8篇盖永志
  • 5篇崔燕
  • 4篇刘广宇
  • 4篇姚呈祥
  • 4篇桑向来
  • 4篇苗克军
  • 3篇郭丽民
  • 3篇格鹏飞
  • 3篇裴小康
  • 3篇席进孝
  • 3篇潘卫民
  • 2篇徐大琴
  • 2篇王建国
  • 2篇陈国娟
  • 1篇王三桃

传媒

  • 10篇地方病通报
  • 6篇卫生职业教育
  • 6篇疾病预防控制...
  • 4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环县蚤类组成调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探讨环县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可能性,并为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提供媒介昆虫学资料。方法依据《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蚤类调查方法,梳检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收集洞干及巢蚤进行鉴定,对蚤类种群分布、染蚤率及蚤指数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发现有蚤类4科11属18种,蜱2种。阿拉善黄鼠体蚤总指数1.12,总染蚤率34.7%。阿拉善黄鼠主要寄生蚤是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蚤指数为0.83,占阿拉善黄鼠体蚤总数的75%。结论该县媒介昆虫种类组成、主要寄生蚤染蚤率、蚤指数均与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基本相同,具有构成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媒介条件。
王鼎盛梁效成王世明张宏裴小康盖永志苗克军刘广宇潘卫民
关键词:蚤类
2000~2010年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现状,掌握人间疫情动态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0~2010年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资料。结果 2000~2010年甘肃省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5起,发病5例,死亡3例,病死率60%;感染者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传染源为染疫病死旱獭,基层医务人员是发现鼠疫疫情的前哨。结论甘肃省人间鼠疫正处于流行期,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控制人间鼠疫的应急准备。
梁效成
关键词:人间鼠疫疫情
2007年甘肃省一起肺鼠疫疫情与应急处理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对2007年甘肃省一起肺鼠疫疫情及应急处理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今后鼠疫疫情应急处理积累经验。方法根据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作出诊断,根据疫情态势采取应对措施。结果确诊为肺鼠疫。严格按照《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要求,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结论鼠疫防治是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形势,应把鼠疫防治工作作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卫生工作来抓。
席进孝格鹏飞梁效成张宏张肃军付国民于启华丁俊
关键词:肺鼠疫
甘肃省2009~2010年人间布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甘肃省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也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的重病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省86个县、市(区)中已有72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稳定区控制标准。进入21世纪后,全省布病疫情不断上升。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或流行,尤其是2009~2010年部分县暴发布病疫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疫情,现将近2年布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王建国梁效成王鼎盛刘广宇
甘肃省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患病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患病流行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干预措施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选取甘肃省3个调查点共4917户居民,完成4229份样本人群的调查,通过入户面对面访谈的形式,用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结果食源性疾病加权月患病率为6.57%(95%CI=5.84%~7.30%),病例就诊率为70.67%(95%CI=65.29%~76.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季度、监测点对食源性疾病患病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季度以及地域等因素对食源性疾病患病有影响。
桑向来梁效成孙建云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患病率影响因素
201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09起,累计发病14 057人,死亡113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6.2%(212/809)和37.6%(5 292/14 057),化学性因素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39.8%(45/113)。结论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化学性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应不断加强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增强报告意识。
李薇薇朱江辉甄世祺梁效成蒋玉艳李宁徐娇刘秀梅郭云昌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亚硝酸盐毒蘑菇死因
甘肃省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感染流行特征和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掌握甘肃省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感染流行特征,开展风险评估。方法 采集腹泻≥3次/d的就诊患者信息和粪便样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DEC检测。结果 沙门菌、志贺菌、DEC总体感染率分别为1.53%(95%CI:1.33%~1.73%)、0.64%(95%CI:0.46%~0.71%)、3.60%(95%CI:3.33%~3.86%)。沙门菌、志贺菌和DEC感染率分别在3~<6、6~<15、15~<25岁年龄组中最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致病菌感染率不同,3~<6岁年龄组男性患儿沙门菌和DEC感染率最高,3~<6岁女性患儿志贺菌感染率最高。DEC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有持续高峰期,沙门菌和志贺菌全年最高峰分别在9、10月。报告的可疑暴露食品种类、食品包装方式、食品来源地不同,致病菌感染率不同。结论 甘肃省志贺菌、DEC流行水平较高,沙门菌较低,流行高峰期与其他地区有差异。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不同致病菌感染率不同,3~<6岁学龄前儿童是3种致病菌感染的重点人群。散装食品消费可能导致更高的致病菌感染风险,来自超市的食品消费引起致病菌感染的风险较低。
桑向来石振银吴小平梁效成
关键词: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
甘肃省旱獭鼠疫疫源地疫情态势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旱獭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现状,从而更好地掌握今后疫情动态发展趋势。方法对甘肃省旱獭疫源地人间与动物间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甘肃省旱獭疫源地发生人间鼠疫4起,发病4例,死亡2例;10年间检菌440株,其中动物检菌318株,检出率为1.60%;昆虫检菌122株,检出率为1.20%;IHA检测发现阳性418份,阳性率3.50%。结论甘肃省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正处于猛烈流行期,应做好控制人间鼠疫的应急准备。
梁效成王鼎盛
关键词:鼠疫旱獭疫情
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首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甘肃省历年人间鼠疫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循证流行规律,为下一步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人间鼠疫病例为基础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959~2010年甘肃省共发生28起鼠疫疫情,30例首发病例中腺型鼠疫占53.3%,败血型鼠疫11例,占36.7%;传染源主要为染疫的喜马拉雅旱獭,其次为猫、野兔、牧羊犬;首发病例高峰时间为7、8、9月份;首发病例职业以农牧民居多。结论甘肃省人间鼠疫首发病例其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应加强对首发病例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以严防疫情蔓延扩散;另今后应当加强对进入疫区的外来人口鼠防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王鼎盛梁效成刘广宇徐大琴
关键词:人间鼠疫首发病例流行学特征
全面禁止猎捕旱獭 严防发生人间鼠疫被引量:1
2010年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储存宿主是种类繁多的啮齿类动物。由于鼠疫储存宿主种类不同及其与人居住环境的关系密切,人感染鼠疫的危险性、感染途径、病型等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储存宿主为家栖和家野两栖鼠类的,人感染途径多为跳蚤叮咬;而储存宿主为野栖鼠类的,人感染途径多为直接接触染疫动物,如在旱獭鼠疫疫源地,猎捕和接触旱獭等疫源动物是人间鼠疫发生的主要原因,感染途径多为直接接触。
盖永志梁效成吴得强
关键词:旱獭人间鼠疫鼠疫疫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