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剑辉 作品数:12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血清IgM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流腮)血清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查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报告的60例流腮病例检测血清Ig M抗体,分析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血清Ig M抗体阳性54例,阳性率90.00%。血清Ig 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差异(P〈0.05):冬季100%,春季90.91%,秋季77.78%,夏季50.00%;男性84.21%,女性100%(P〉0.05);0岁组100%,1~3岁组93.33%,4~12岁组85.29%,13~20岁组100%,21~57岁组100%(P〉0.05);有免疫史病例77.78%,无免疫史病例100%(P〈0.05);无发热病例53.85%,有发热病例100%。职业构成比以小学生最高46.30%,婴幼儿次之37.04%。结论本次抽查病例的采血时间掌握较好,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高,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主要受到免疫史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今后要加强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预防接种。 黄业草 何慧萍 梁剑辉 胡术贤 华卫平 杜玉忠 黄燕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IGM 影响因素 清远市2009—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清远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2009—2012年报告的AEF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清远市共报告AEFI 553例,年均发生率为7.6/10万,以一般反应为主(72.33%);AEFI监测县区覆盖率、48 h内及时报告率和调查率、个案调查表完整率等运转指标均明显提高;发生时间以3、9、11月份居多(占40.87%),人群以≤2岁婴幼儿为主(占60.58%),接种后1 d内发生AEFI占85.90%;发生率较高的疫苗主要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吸附白破联合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占46.84%)。结论清远市AEFI集中在小年龄组及接种早期。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逐年提高。为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须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加强AEFI监测。 黄嘉迎 何慧萍 蓝志辉 胡术贤 华卫平 梁剑辉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清远市2012年吸附无细胞百白破(DTaP)接种副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DTaP副反应发生情况,为该疫苗安全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预防接种副反应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2年全市DTaP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全市DTaP副反应发生率为24.06/10万,其中一般反应率21.84/10万,异常反应率2.22/10万;一般反应的重度发热和局部反应中的强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分别是3.33/10万和1.85/10万;地区间以少数民族地区最高(347.33/10万),年龄组中以大年龄组最高(48.01/10万)。结论虽然DTaP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但也要在接种前中后采取一些可行措施加以防范,尽最大限度降低其副反应发生率。 胡术贤 何慧萍 华卫平 黄嘉迎 梁剑辉关键词:DTAP 预防接种副反应 2005-2013年清远市清城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清远市清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城区2005-2013年流腮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城区2005-2013年共报告流腮病例24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45/10万;发病高峰为5-7月,共报告1093例,占45.00%;病例年龄以0~14岁为主,共报告2006例,占82.59%;男性1554例(占63.98%),年平均发病率为49.40/10万,女性875例(占36.02%),年平均发病率为30.6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学生为主(1233例,占50.76%)。结论清远市清城区流腮发病率较高,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今后应规范并加强麻腮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胡术贤 何慧萍 华卫平 黄嘉迎 梁剑辉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清远市2002-2010年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清远市乙型肝炎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工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同期HepB实种人数和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应种人数相比,估算HepB接种情况。结果 9年来,报告HepB全程接种率较高,分别是97.38%、97.14%、97.41%、97.86%、97.10%、97.99%、98.72%、98.10%和98.97%;但估算接种率较低,9年分别是73.57%、82.79%、83.76%、89.93%、87.74%、91.16%、94.15%、95.44%和97.58%。结论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提示还存在着一定的免疫空白点,需进一步加强HepB纳入免疫规划工作,不能松懈。 张铭驱 胡术贤 何慧萍 华卫平 黄嘉迎 梁剑辉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报告接种率 估算接种率 清远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清远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干预效果,为如期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清远市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清远市共报告麻疹1794例,年均发病率为8.69/10万,各年发病高峰在4~7月;病例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清城区和清新县;发病以小年龄组儿童为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O.5岁年龄组,散居儿童和学生为麻疹发病高发人群。结论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率,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监测质量和实现早期疫情应急处理,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黄嘉迎 何慧萍 华卫平 胡术贤 梁剑辉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清远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与短期气候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清远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清远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每日手足口病病例数,同时收集清远市同期每日气象资料,包括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温、日累计降雨量、相对湿度和平均气压等,利用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拟合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2009—2013年清远市共报告41 587例手足口病病例,日平均气温(≥27.20℃)、日平均风速(<1.49 m/s)、日累计降雨量(≥0.51 mm)、相对湿度和日平均气压(<991.73 k Pa)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日平均风速(≥1.49 m/s)和日平均气压(≥991.73 k Pa)是手足口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清远地区短期气候因素是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杜玉忠 李翠华 梁剑辉 孙小康关键词: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04—2010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清城区麻疹发病数为934例,年均发病率为22.77/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人群,4—8月份为麻疹发病的高峰期;2004—2008年麻疹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和2010年在全区开展儿童普种麻疹疫苗后,疫情得到明显控制,2009、2010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04/10万和1.03/10万。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质量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华卫平 蓝志辉 陈丽萍 杜玉忠 胡术贤 梁剑辉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分析 清城区2009-2013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清城区2009-2013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变化趋势,为今后常规免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法),每年在全区范围内随机抽取30个村(居)委,对每个村(居)委进村入户随机调查7名适龄儿童进行接种率调查。收集清城区2009-2013年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清城区适龄儿童BCG、HepB、OPV、DPT、MV单苗年均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达95%以上,年均"六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各年度建卡率、建证率均达100%,卡证符合率均达95%以上,年均BCG疤痕率97.34%,年均HepB首针及时率89.04%;DPT、MV、JEV加强免疫接种率和HepA、A群MPV接种率呈逐年升高态势,前三者年均合格接种率达90%以上,后两者则未达90%。结论清城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工作较扎实,但仍需加强MV、JEV基础免疫和DPT、MV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黄嘉迎 何慧萍 胡术贤 华卫平 梁剑辉关键词:疫苗 接种率 2013年清远市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做好清远市辖区内儿童脊灰疫苗免疫工作,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收集全市2013年1月份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情况资料及快速评估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报告接种率和评估接种率均达到95%或以上,不管是本地儿童还是流动儿童,各年龄组均存在未免疫儿童,其中1岁以下年龄组占96.56%;流动儿童中未免疫儿童所占比例(4.77%)明显高于本地儿童(2.65%)。结论此次补充免疫接种率达到实施方案要求,但还要通过加强未免疫儿童和流动儿童特别是1岁内儿童的查漏补种等措施,以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消除人群中免疫空白,维持无脊灰状态。 蓝志辉 胡术贤 何慧萍 华卫平 黄嘉迎 梁剑辉关键词:儿童 脊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