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锋
- 作品数:73 被引量:2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摘要》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对叶志坚先生质疑的回应
- 2016年
- 本文针对叶志坚先生《也谈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主题》一文的质疑进行了详细回应,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主题新探》的学术观点做了有力的辩护。本文重申,马克思晚年所作的"柯瓦列夫斯基笔记",其主题并非探讨"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而是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澄清这一点,有助于合理认识该笔记的学术价值、历史地位,还原马克思晚年思想、晚年探索的本来面目。
- 林锋
- 关键词:主题原始社会文明起源
- 马克思哲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吗?——“两次转变论”质疑被引量:16
- 2007年
- “两次转变论”者认为,马克思在摆脱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之后,转向了费尔巴哈式的一般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历史观,在经过“费尔巴哈阶段”之后,才从根本上修正和超越了其费尔巴哈哲学立场,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演进的真实轨迹,夸大了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而忽视了两者的根本差异,也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继承,曲解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观的出发点。对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两次转变论”者的评价也与马克思本人及恩格斯、列宁的科学评价不相符合。在马克思哲学史上,费尔巴哈的影响的确存在,但不存在所谓的独立的“费尔巴哈阶段”。
- 王东林锋
- 关键词:人本主义
- “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与西方学者的学术对话被引量:11
- 2006年
-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人类学笔记”称谓和人类学解读模式,是一种在国内外学界中影响巨大、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的笔记称谓和解读模式。我们认为,这一称谓和模式是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严重误读,是对笔记的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的歪曲。为实现马克思晚年笔记解读模式的根本突破和创新,恢复笔记本来面目和马克思晚年思想原貌,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超越这种错误称谓和解读模式,确立对笔记新的科学解释、科学理解———用“国家与文明起源的历史哲学研究”来解释马克思晚年笔记,并将笔记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
- 王东林锋
- 关键词:马克思晚年笔记历史哲学研究
- 实践观的初次表述究竟在马克思的何文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及其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学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奠基之作和初次表述。通过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与《提纲》实践观的基本要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实践观的经典论述进行双重文本对照,可知《手稿》不仅先于《提纲》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框架,而且包含着比《提纲》的实践观更为丰富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说,《手稿》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初次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架构在《手稿》中已接近形成,《提纲》是《手稿》中初步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运用。
- 林锋毕秋
-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概念及其现代发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劳动方式及生活条件的改变,“无产阶级消失论”的论调兴起并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要对这一论调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去,考察、还原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无产阶级”概念的本来涵义,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对“无产阶级”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因不占有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笔下的“无产阶级”的核心特征。在现代世界,符合该特征的社会群体持续存在,证明了这一概念在当代仍有强大解释力和适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客观上构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理论的挑战。作为现代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有必要在现代语境下对“无产阶级”概念予以捍卫和发展,在坚持其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对“无产阶级”作出一些新的诠释。具体地说,应将这一概念的适用领域从狭义的物质生产领域扩展至广义的、具有丰富类型和多样性的劳动领域,将概念的适用群体从绝对贫困人群调整为相对贫困人群,从而使这一经典概念拥有更强大、更广泛的解释力。
- 林锋王先鹏
- 关键词:无产阶级
- 人本主义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吗?——对我国学界一种学术观点的质疑被引量:6
- 2014年
- 我国学界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人本主义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与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界限分明的,他后来抛弃、超越了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根据表明,人本主义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他在后来的"唯物史观成熟著作"中继承而不是抛弃了早期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其前后期著作的人本主义思想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具有一致性。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之间并不构成"对立"或"冲突",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有机结合的。澄清上述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价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乃至其早期著作的历史地位,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 林锋
- 关键词:人本主义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
- 评诺曼·莱文对晚年恩格斯的两个质疑
- 2024年
- 作为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者”,美国学者诺曼·莱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人类学》一文中论证了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的所谓原则性分歧,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予以高度赞扬,而对恩格斯则予以尖锐批评,称其为“机械唯物论者”。在莱文看来,恩格斯的社会发展观认定,所有各种社会都必然经历“一种单线性分阶段发展的过程”;在恩格斯那里,生产力这种“经济力量”是“外在于人的力量”,“最初的原动力是存在于人之外的经济力量。这种经济力量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而人本身只不过是对这种原动力的简单反应”。莱文这两个质疑是其制造“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对立论”的重要论据。依据深入、透彻的文本学分析足以确定,这两个指责均建立在莱文对晚年恩格斯历史观的误解之上。事实上,恩格斯高度重视不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差异性,坚决反对简单按照“经济必然性”,用抽象、单一的解释框架、分析模式,对各民族、各具体社会的历史轨迹、演进过程作出单调齐一、毫无差异的描述。与莱文的片面理解不同,晚年恩格斯与晚年马克思一样,在人类不同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轨迹问题上,充分展示了“辩证法学者”的特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生产力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力量,人类整体及其中的每一个体都参与了生产力的创造,“生产力”既是人们面对的既定事实、客观环境,亦是他们共同活动的产物,他们继承和面对前人创造的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起点创造了新的生产力;“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与人无关的僵硬的外部力量,这个主体就是“人”自己。
- 林锋
- 关键词:恩格斯历史观生产力经济力量
- 《资本论》异化观新探——与《1844年手稿》异化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长期以来,在异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上,流行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曲解,它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事实上,《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异化问题的新探索,与早期《手稿》异化观之间,绝不是“断裂”关系,而是继承创新关系。它们既直接继承了早期异化观的基本思想,也在《手稿》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赋予“异化”新的思想内容,填补了早期异化观的重大空白,使异化理论趋于完备和系统化。
- 王东林锋
- 关键词:《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
- 诺曼 莱文对晚年恩格斯历史观的误读
- 2019年
- 美国学者诺曼 莱文在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人类学》一文中人为地制造了作为“辩证法学者”的晚年马克思与作为“机械唯物论者”的晚年恩格斯的对立。事实上,晚年恩格斯是一个“经济决定论者”,但绝非莱文所指控的那种机械的、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经济决定论者”。他与马克思既肯定经济因素“归根到底”主导和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全局和总体进程,也对非经济因素的历史作用予以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坚决反对片面地、过度地强调经济因素的历史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经济决定论”是用来解释、理解、把握人类历史的全局和整体的.
- 林锋
- 关键词:经济决定论晚年恩格斯晚年马克思非经济因素历史观
- 再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性质”被引量:5
- 2019年
- 澄清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与"人类学"的真实关系,正确界定笔记的"研究性质",对于深刻认识笔记的思想主题及晚年马克思的学术志趣、学术贡献,有着重大的意义。晚年马克思在其"人类学笔记"中所从事的学术研究,不应定性为实证科学、经验科学性质的"人类学研究",而应界定为一种唯物史观色彩的"历史哲学研究"。笔记是为了配合晚年马克思一个重要的唯物史观"创新计划"而作的。晚年马克思并不是像摩尔根等人类学家那样去从事什么实证科学色彩的"人类学研究",而是试图利用当时世界人类学的最新科学成果,创造性地发展唯物史观,系统地探索唯物史观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理论。澄清这一点,有助于还原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真相,深刻理解"人类学笔记"的主题、主旨及晚年马克思学术探索的实质,驳斥西方学界有关"两个马克思"对立的观点。
- 林锋
- 关键词:人类学笔记人类学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