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
-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经病理证实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复治晚期NSCL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药物毒性标准3.0版评价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且无CR病例,其中获PR 12例,SD 42例,PD 30例,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4.8%和64.8%;全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和8.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高血压、肝功能损害、皮疹等,以1、2级为主。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上推广。
- 郑静娴张晶林晶徐振武吴标朱凯黄诚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
- 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TNF)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1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注入TNF200~300万单位,每周1次。结果51例胸腔积液,CR 21例,PR 22例,NC 8例,总有效率84.3%。结论 TNF胸腔注射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推广。
- 朱凯张爱萍陈胜佳林晶
-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肺癌肿瘤坏死因子
- 中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被引量:4
- 2022年
- 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0.9/10万)与西方国家比较(22/10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危害性大,部分地区对黑色素瘤的认识不足。近年来,黑色素瘤领域发展迅速,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因此,更需要加强规范化诊疗知识的普及和质控指标的监管。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以期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推动黑色素瘤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1年版等黑色素瘤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质控专家委员会郭军牛晓辉陈静陈誉李永恒李忠武林晶林伟龙刘基巍刘巍峰罗志国毛丽丽时黎明斯璐吴荻徐立斌杨文静杨煦叶挺于胜吉张晓实
- 关键词:黑色素瘤质控指标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辅助化疗Ⅲ期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POF)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FOLFOX)作为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肿瘤内科就诊的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6例。其中接受POF方案辅助化疗24例,接受FOLFOX方案化疗42例。比较这些患者无疾病生存期(DFS)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POF组和FOLFOX组患者中位DFS分别为16个月和11个月(HR:0.558;95%CI:0.314~0.990,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能够能耐受。结论POF方案对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的辅助化疗优于FOLFOX方案,且不良反应多能耐受。
- 陈丽珠陈誉林晶郑静娴陈玲郭增清
- 关键词:紫杉醇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辅助化疗
- EGFR蛋白表达状态对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EGFR蛋白表达对KRAS野生型晚期肠癌(meRe)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方法:纳入KRAS野生型mCRC患者15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GFR蛋白,随访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体能状态(ECOG-PS)、治疗基线情况和生存时间等资料。结果:158例患者中位OS为16.0个月,EGFR高表达者38.096(60/158)0单因素分析显示,0S与ECOGPS、EGFR蛋白状态、是否使用西妥昔单抗相关(P〈0.05)。亚组分析显示,标准化疗+西妥昔单抗组,EGFR高表达者中位OS明显延长(P=0.002);标准化疗组,EGFR蛋白表达情况对OS无影响(P=0.616)。COX生存模型显示,ECOGPS、是否使用西妥昔单抗、EGFR/使用西妥昔单抗交汇均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体能状态良好、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是KRAS野生型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同时,EGFR蛋白水平高表达可能是KRAs野生型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
- 林晶陈誉师怡朱伟峰王晓杰陈玲郭增清
-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EGFR蛋白西妥昔单抗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232例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术后17.3个月(95%CI:15.0~19.6),早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时间≤24个月)153例(65.9%),晚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时间>24个月)79例(34.1%)。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侵犯(P=0.009)、术后并发症(P=0.013)是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侵犯、术后并发症与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相关。
- 陈玲林晶陈丽珠陈誉王晓杰郭增清余家密郑静娴
-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复发转移
- 血常规及乳酸脱氢酶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乳酸脱氢酶(LDH)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0例在我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胃癌手术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根治性胃癌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病例共110例,其中Ⅰ~Ⅱ期40例,Ⅲ期70例。全组患者随访13~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0.9个月。110例随访患者中,有44例死于胃癌,66例仍生存。对不同临床病理因素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显示,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LR和LDH水平的胃癌患者预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分化程度、PLR和LMR水平的患者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LR、PLR水平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明显(均P<0.05);不同LMR、LDH水平患者的TNM分期不同(均P<0.05);LDH还与PT分期即局部浸润程度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LR水平和LDH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TNM分期、NLR水平和LDH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郑静娴王晓杰余家密詹周伟陈誉陈玲林晶陈丽珠黄于芳郭增清
-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胃癌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6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除肿瘤组织中HER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16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标本中HER2阳性率为19.8%(23/116)。高中分化胃癌患者HER2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胃癌患者[33.3%(11/33)比14.5%(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2,P<0.05]。肺转移患者HER2阳性率高于不伴有肺转移的患者[42.1%(8/19)比15.5%(1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7,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复发部位、TNM分期、转移部位数及是否有神经脉管侵犯、肝转移、局部复发的患者间HER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ER2表达与无病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HER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部位有关,但其尚不能作为预测胃癌复发的指标。
- 陈玲林晶王晓杰陈誉陈丽珠郭增清余家密郑静娴
- 关键词:胃肿瘤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EGFR蛋白表达状态对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 林晶陈誉师怡朱伟峰王晓杰陈玲郭增清
- 美沙酮治疗慢性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15年
- 目的观察美沙酮对慢性重度癌痛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住院的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初治或经吗啡片治疗后疼痛仍控制不佳的癌性疼痛患者97例,97例重度癌痛患者经即释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美沙酮,记录使用剂量、达到稳定剂量时间;于美沙酮治疗前后对患者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症治疗。结果患者达到稳定剂量时间平均为(1.0-3.0)d,观察2周后有86.6%的患者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4分;生活质量部分项目评分(食欲、疲乏、精神状态、睡眠、家庭理解与配合)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结论美沙酮治疗重度癌痛的效果显著、快速、安全,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林晶张晶郑静娴徐振武朱凯黄诚
- 关键词:疼痛美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