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刚
- 作品数:4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胡适编辑思想之变迁
- 2017年
- 作为近现代文化史上有名的编辑家,胡适的编辑思想并不是一以贯之的,从用匿名、笔名写作到反对匿名评论,从"以文艺思想为主"到"以政论为主、以文艺为辅"的编辑方针,从与执政当局激烈对抗到巧妙妥协,这些无不体现着胡适的编辑思想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胡适思想变迁的一种证明。该文作者试以时间为经,以胡适对"匿名写作"的态度、"在文艺与政论之间的抉择""妥协的艺术"三个问题为纬,来梳理胡适编辑思想的变迁。
- 林建刚
- 沉默·抵制·反抗——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的“学衡派”文人被引量:1
- 2017年
- "学衡派"文人与胡适的思想主张向来不合,他们的文化保守主义姿态也是胡适所不赞同的。不过,在1949年之后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当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被迫批判胡适的时候,"学衡派"文人的表现耐人寻味,他们并没有人云亦云地跟风批判胡适,而是有人保持沉默,有人公开抵制,也有人给胡适的学生俞平伯写信,表达对俞平伯的同情与理解。这其中,可以作为代表的是胡先骕、汤用彤、吴宓和陈寅恪。
- 林建刚
- 百年新文学的优与劣
- 2017年
- 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到现在,中国新文学已经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一百年里,中国新文学经历了太多的悲喜剧。百年再回首,反思百年新文学的优与劣,回顾百年新文学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为了梳理过往,更是为了新文学未来的发展。
- 林建刚
-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文学改良刍议》悲喜剧
- 2015年胡适研究出版物盘点
- 2016年
- 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胡适的研究著作已经出版有上百种之多。近几年来,这个数字以每年十多本的速度递增。今年出版的《心长路远一一胡适研究的历程》一书,是一本胡适研究的学术史回顾。据这本书的编者宋广波先生统计:2010年关于胡适的著作,大陆出版了13本,2011年关于胡适的著作,大陆出版了14本,2012年关于胡适的著作,大陆出版10本,2013年关于胡适的著作,大陆出版了15本。
- 林建刚
- 关键词:胡适研究研究著作学术史
- 勒庞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且持久的影响,这一研究所针对的社会背景至今仍是人类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现象。本文试图梳理勒庞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史,并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对勒庞思想的介绍与评说来剖析勒庞的群体心理研究对中国学界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勒庞思想对社会群体运动的警示作用。
- 林建刚
- 关键词:中国学传播史勒庞社会群体心理研究古斯塔夫
- 关于胡适的两则新史料
- 2016年
- 笔者偶然从雅昌艺术拍卖网上发现一封胡适写给杭立武的书信。这封信是上海道明有限公司拍卖的。经查,这封信并没有编入《胡适全集》,胡适的其他文集中也未见收入,而这封信对于我们理解胡适与胡思杜的父子关系很有帮助。胡适的字娟娟可喜,非常好认,兹抄录如下:
- 林建刚
- 关键词:《胡适全集》新史料父子关系拍卖网
-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胡适形象——以叶圣陶《脆弱的心》和郁达夫《采石矶》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在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叶圣陶的小说《脆弱的心》和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都以胡适为原型,塑造了文学作品中的胡适形象。叶圣陶的小说通过对胡适教育家形象的塑造,对知识分子的启蒙表示了怀疑,不过,真实的历史演变则证明了知识分子启蒙的必要性。与叶圣陶小说中相对正面的胡适形象不同,郁达夫《采石矶》中的胡适形象多是负面的,这源于郁达夫与胡适的一场论争。两人在论争之后,很快化干戈为玉帛,因此,郁达夫《采石矶》中塑造的胡适形象,并不代表郁达夫心目中真正的胡适形象。不过,与郁达夫同为创造社成员的郭沫若,随着时势的演变,与胡适渐行渐远,因此,郁达夫小说《采石矶》中的胡适形象,某种程度上恰恰代表了1930年代之后郭沫若心中的胡适形象。
- 林建刚
- 关键词:叶圣陶
- 胡适为什么不去看雷震——与王彬彬先生商榷
- 2014年
- 一
在《扬子江评论》看到王彬彬先生的《鲁迅的不看章太炎与胡适的不看雷震》一文,受益匪浅。此文从当时险恶的历史大环境出发,对鲁迅不看章太炎,给予了“理解之同情”。不过,关于胡适为什么不去看雷震,我不太赞同王彬彬先生的观点。
- 林建刚
- 关键词:雷震章太炎
- “问题与主义”之争中的胡适形象被引量:1
- 2019年
- 20世纪50年代,胡适因为“问题与主义”之争,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本文通过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着重指出两点:第一,胡适与李大钊的这场争论,乃是朋友之间很正常的意见分歧,这场论争并没有损害两人的友谊。第二,在当时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中,以陈独秀、钱玄同、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其实也是支持胡适的,不仅如此,就是当时以周恩来、毛泽东、曾琦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在这一问题上,也是支持胡适的。因此,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与李大钊的这一论争,并未损害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思想领袖的正面形象。
- 林建刚
- 关键词:主义
- 民国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在中国也有影响——与许纪霖先生商榷
- 2014年
- 在中国知识分子研究领域,许纪霖先生成就卓著。一方面,他"解剖麻雀",从一个个具体的个案出发,为我们呈现了具体生动的知识分子群像;另一方面,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他从代际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20世纪六代知识分子"的概念,为我们研究知识分子提出了新视角与新坐标。不过,许纪霖先生在研究民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时,尤其强调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受拉斯基影响所形成了民主社会主义传统,似乎忽略了哈耶克对民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 林建刚
- 关键词:民国时期古典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研究民主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