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芬
- 作品数:56 被引量:199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结构模型与要素形成被引量:4
- 2021年
- 教师课堂评价素养是由“素养、实践、反思”以及“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何时评、评如何”构成的分层次、有结构的立体模型。可用陀螺模型表征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结构,其运行特点有:以发展样态为组织生命体,以评价内外环境为机会威胁平面,以“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为机制结构环,以“何时评”为快速应变能力轴,以“评如何”为目标驱动力,它们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共同促进教师素养的动态、平衡、协调的持续发展。
- 杨钦芬
- 我国小学数学课标表现标准的缺失及改进被引量:3
- 2018年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南,更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中、美、英三国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我国小学数学课标中存在表现标准的缺失,具体表现为:课标结构重内容标准轻表现标准,课标层级缺乏组织性,课标表述缺乏可操作性。借鉴美、英两国的课标经验,我国课程标准需要开发能力表现标准,完善课标结构;目标表述需清晰明确,提高课标的可操作性;课标层次划分有待细致,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 蒋盼盼杨钦芬
-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学科课程群建设三部曲被引量:2
- 2018年
- 学科课程群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中小学在建设学科课程群时要把握三点:一是明确学科课程群建设的"风向标",具体涉及确定学校发展愿景、解析核心素养理念、界定各学科的学科素养;二是从学科课程群的分类、组织原则、组织逻辑、组织方式方面确立学科课程群构建的"整合链";三是在学校文化、课堂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搭建学科课程群运行的"支架台"。
- 杨钦芬
- 关键词:风向标
- 意义生成:有效教学的价值追寻被引量:1
- 2012年
- 有效教学既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一个价值澄清与选择问题。梳理目前文献,已有研究主要从技术层面研究有效教学的内容、特征、策略、模式等,以至于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高度统一的教学模式消解的是教学个性和风格,教学收获了高分数,却失却了学生的兴趣、激情、创造力。试问:什么是真正的教学?教学有效性的"价值依据"何在?"有效教学"异化的背后是教学价值先导立场的搁置。
- 杨钦芬滕衍平
-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个性
- 我国初中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标准的缺失——中、美英语课标对比分析
- 2015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浪潮。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开发和制定课程标准以推动本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其中美国是改革中的佼佼者,那我国的课程标准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是否存在不足?因此对比分析两国课程标准,找到我国课标的不足之处,为我国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英语学科初中阶段学业质量标准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
- 孙青杨钦芬
-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能力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 论教学的意义
- 杨钦芬
- 关键词:教学教学意义知识语言教师
- 迈向意义世界——教学的价值追寻被引量:2
- 2009年
- 人是寻求意义的主体,教学作为育人事业,有责任引导学生迈向意义世界,获得精神上的充盈,生命活力的激发,自我素质的超越以及人的主体性发挥的自由创造感。本文将教学置于人与世界的角度,认为教学作为意义世界,具有文化性、生成性、关系性和情境性特征。基于教学意义失落的现状,从思维方式的转向、文化教学和回归生活世界等方面提出几点策略。
- 杨钦芬
- 关键词:教学
- 学科能力:意蕴、结构与培养被引量:2
- 2018年
- 学科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过程中,基于实际情境调动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外在资源解决问题的可观察的、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个性化知识是学科能力的基础,思维实践是学科能力的核心,真实情境是学科能力的运行环境,各类型、各层次能力是学科能力的表现。基于学科能力的教学实践,应以学科知识为中介,向认知策略转化;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思维品质;研制学科能力评量准则,确保教、学、评合一。
- 杨钦芬李丹
- 关键词:学科能力意蕴
- 教学交往的意蕴与实现策略被引量:2
- 2009年
- 交往是教学世界中人的存在方式,教学交往具有教育学意义。它能促进师生意义共享、共同合作以及交往中发现自我等价值。本文在解读教学交往意蕴及其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实现教学交往的可能性策略。
- 杨钦芬
- 关键词:交往教学交往
-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与整合策略被引量:16
- 2008年
-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文尝试着从知识观的角度对目标"三维"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对"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
- 杨钦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