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杰
- 作品数:3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客家视野看清代台湾史研究几个问题被引量:2
- 2006年
- 在清代台湾的移民开发史上,客家人是仅次于闽南人的重要群体,以往已有不少文章对客家人的渡台垦殖以及族群关系、历史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作为族群社会史研究,客家人的移民迁徙不仅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及其历史文化创造。从这个意义出发,从民间视角研究客家移民史,对于开拓清代台湾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根据笔者十几年来在客家地区做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和认识.从民间历史的角度,就清代台湾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 杨彦杰
- 关键词:台湾史族群关系社会史研究移民史文化创造
- 何斌相关史事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何斌是郑成功复台过程中一个颇受瞩目的人物。他出生于南安一个小山村,早年他的父亲到台湾打拼,长大以后他自己也下海经商,父子二人均与南安郑氏发生关系。何斌在接近而立之年渡往台湾。他为人机敏,很快成为当地汉人的重要首领,也成为郑成功的依靠对象。1659年所谓的"何斌事件",实际上是郑成功势力在台湾发展的结果,与当时郑、荷对峙的局面相关,不可仅从何斌个人的作为加以判断。何斌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积极主张收复台湾。他与郑泰关系密切,深刻影响了他的成长和人生经历。因此研究郑氏阵营的相关人物及其复杂关系,对于深化郑成功研究,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 杨彦杰
- 关键词:荷兰人
- 从清朝档案看澳门在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
- 1999年
- 杨彦杰
- 关键词:清政府交通史中琉关系葡萄牙人乾隆对外交往
- 一份难得的明郑台湾史料——从连横《雅堂文集》的两篇文章谈起被引量:2
- 2018年
- 华佑《台湾游记》是连横首先揭示的一部关于台湾的早期历史文献,可惜书稿已经散佚。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沉淀,当年连横所见的部分书稿仍在两岸流传。通过不同版本的比对,并参照其他史料,可以发现目前所见的华佑"遗书"是明郑时期澎湖、台湾东部的珍贵史料,它得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考察,对于研究明郑时期台湾的社会、经济、军事、民族等状况有重要价值。如果能找到华佑所有书稿,使散于两岸的历史文献成为完璧,对于促进学术研究和两岸交流,将有积极的意义。
- 杨彦杰
- 关键词:历史文献
- 清郑对峙的历史记忆——以王忠孝及其家族的遭遇为中心被引量:1
- 2013年
- 清朝初年,海峡两岸出现长达二十几年的对峙,一方是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清朝政府,另一方是据守台湾的明郑政权。在这长时间的两岸对峙中,留下了不少令人心酸的历史悲剧,其中王忠孝及其家族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王忠孝是紧随郑成功抗清的一位明朝遗老。他后来终老台湾,在临终前仍留下遗嘱希望能归葬大陆,可是这个简单的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却难以实现,以致给两岸族人留下了极其伤痛的历史记忆。本文利用清朝初年的历史文献,结合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对当时清郑对峙对王忠孝及其家族的影响做一个全面探讨。文章认为,清朝初年的两岸对峙是一种历史悲剧,而某个地方民俗的产生则往往与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以习俗的形式承载着对过往历史的集体记忆,历史还活着。
- 杨彦杰
- 关键词:历史记忆家族文化
- 追寻祖先:闽台《江氏族谱》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以现在能收集到的闽台《江氏族谱》为分析个案,重点讨论这支在两岸有众多族人的“客家江氏”如何追寻祖先的历史过程及其意义。文章认为“客家江氏”追寻祖先的历程是渐进式的,从永定谱系到上杭谱系再到江万里家族,脉络相当清楚。每次更换或认同新的祖先都是宗族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族谱的编撰尽管是掌握书写权利的个人所为,对祖先的追寻也不具有学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从较长的历史过程看,却是无组织的集体行为,是宗族集体实践的一种结果,里面浸透着中华文化深沉积淀的基本内涵和人文精神。
- 杨彦杰
- 关键词:祖先追寻
- 客家移民台湾的历史记忆被引量:5
- 2005年
- 本文从官方文献、民间记述以及口头传说等方面,分析清代客家人移民台湾留下来的各种资料,并把它们都视为社会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文章认为,就客家人移民台湾而言,官方和民间的记述明显不同。统治者关心的是社会治乱,因此在官方文人的笔下,客家人被描述成社会边缘人群。而民间资料则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画卷。客家人的民间故事保留着老百姓的记忆,但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历史,而是在原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因此,不管是官方文献还是民间资料,都有“记忆”和“失忆”两个方面。善用这些资料,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客家人迁移台湾以及他们在台湾的历史文化创造,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 杨彦杰
- 关键词:客家移民历史记忆
- 闽西畲族的女性崇拜及其意义
- <正>闽西是客家人的祖居地之一,也是历史上畲族的住地,因此至今在客家人聚集的地方仍存有一部分畲族居民。尽管他们人数不多,居住地也比较分散,但对于研究畲族的古老文化以及畲、客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 杨彦杰
- 文献传递
- 从官方到民间:安溪城隍信仰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 2015年
- 安溪城隍信仰传播范围广泛,仅台湾一地,就有供奉安溪城隍的庙宇多达200余处,因此安溪城隍信仰的由来及其演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安溪城隍信仰大约在清乾隆初年就已经向民间转移了,嘉庆以后城关游城隍的规模盛大。这个变化与安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城隍成了安溪商人向外迁徙移动的保护神。而随着民间崇拜城隍活动的日益兴起,安溪官员不仅没有反对,反而予以支持和鼓励,这与当时福建省官府的立场大相径庭。因此,从安溪的个案看,官民之间在对待城隍信仰的问题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地方官员的容忍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利于安溪城隍信仰的发展和向外传播。
- 杨彦杰
- 关键词:城隍信仰官方互动
- 闽南移民与闽台区域文化被引量:12
- 2003年
- 闽台区域文化从总体上说与闽南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闽台共同文化区的形成,既是移民与文化传播的结果,同时也是两岸密切交往关系的产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过程,强调指出,历史上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以及闽南文化在台湾传播为闽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两岸的交流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结成的血缘文化纽带则是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最终标志。
- 杨彦杰
- 关键词:移民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