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庆山

作品数:434 被引量:2,088H指数:2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0篇期刊文章
  • 98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6篇建筑科学
  • 4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5篇理学
  • 16篇天文地球
  • 5篇机械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85篇荷载
  • 65篇风荷载
  • 48篇屋盖
  • 44篇建筑
  • 44篇风压
  • 43篇地震
  • 42篇有限元
  • 42篇风洞
  • 38篇风洞试验
  • 38篇风振
  • 31篇膜结构
  • 29篇抗震
  • 26篇屋盖结构
  • 25篇应力
  • 25篇风振响应
  • 21篇风压系数
  • 20篇刚度
  • 19篇有限元分析
  • 17篇数值模拟
  • 13篇平屋

机构

  • 363篇北京交通大学
  • 73篇重庆大学
  • 33篇北方交通大学
  • 2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2篇中国建筑设计...
  • 8篇长安大学
  • 8篇河北大学
  • 8篇石家庄铁道大...
  • 8篇北京市建筑设...
  • 5篇河北工程大学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北京建筑大学
  • 4篇哈尔滨建筑大...
  • 4篇中国电子工程...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冶金科工...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433篇杨庆山
  • 64篇田玉基
  • 39篇杨娜
  • 37篇李波
  • 23篇陈波
  • 20篇王晓峰
  • 18篇王娟
  • 18篇张建
  • 14篇朱晞
  • 13篇卢明奇
  • 13篇武岳
  • 13篇秦敬伟
  • 13篇李玉学
  • 12篇邢佶慧
  • 10篇朱伟亮
  • 10篇江辉
  • 10篇范重
  • 10篇沈世钊
  • 10篇谭锋
  • 9篇李启

传媒

  • 58篇工程力学
  • 5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3篇振动与冲击
  • 23篇北京交通大学...
  • 15篇土木工程学报
  • 12篇空间结构
  • 11篇建筑结构
  • 7篇振动工程学报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中国安全科学...
  • 6篇第十二届空间...
  • 5篇计算力学学报
  • 5篇地震工程与工...
  • 5篇第十三届空间...
  • 4篇哈尔滨建筑大...
  • 4篇铁道学报
  • 3篇力学学报
  • 3篇工业建筑
  • 3篇空气动力学学...
  • 3篇钢结构

年份

  • 3篇2024
  • 18篇2023
  • 12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15篇2018
  • 12篇2017
  • 24篇2016
  • 13篇2015
  • 23篇2014
  • 28篇2013
  • 31篇2012
  • 21篇2011
  • 51篇2010
  • 25篇2009
  • 23篇2008
  • 23篇2007
  • 16篇2006
  • 11篇2005
4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貌类型和长宽比对平屋面建筑风荷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地貌类型和建筑物平面长宽比对平屋面建筑平均风压系数、均方根风压系数、极值风压系数、屋面平均升力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貌类型对平均风压系数影响较小,对均方根风压系数、极值风压系数影响显著,对于与模型短边正交的风向角下,C类地貌下典型断面迎风分离区均方根风压系数最大值约为A类地貌的1.5倍,A、B、C类地貌条件下典型断面的再附点距迎风前缘的距离分别为0.7H、0.4H、0.3H(H为模型高度);建筑平面长宽比对风压系数的影响较小,增大沿风向方向的建筑物长度,屋面更多区域处于气流再附后区域,平均升力系数幅值减小;地貌类型和长宽比对屋面角部区域全风向极值风压系数影响较大,对中间区域影响较小,对于角部区域,C类地貌下的极值风压系数较A类和B类地貌的明显偏大,长宽比为2.5模型的极值风压系数明显较长宽比为1.5和2.0模型的大,增幅均在20%左右。
陈波黄正源尹泽鹏杨庆山
关键词:长宽比地貌风压系数
基于气动声学理论的喇叭型隧道缓冲结构优化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有效缓解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导致的"声爆"现象,基于气动声学理论,对带喇叭型缓冲结构的隧道入口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Green函数求解气动声学FW-H方程,得到了隧道内初始压缩波波前的压力和压力梯度,并根据喇叭型缓冲结构的特点,对缓冲结构的横断面积函数、入口断面积和长度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显示:隧道内压力梯度峰值随缓冲结构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考虑经济性因素,喇叭型缓冲结构的优化长度为10倍的隧道半径,优化缓冲结构的横断面积函数、入口断面积后,可使压力曲线成线性变化,压力梯度峰值降低63.9%,可避免入口处压力突变,缓解了"声爆"等微压波现象.
闫亚光杨庆山骆建军
关键词:气动声学隧道压力梯度
大跨度封闭式柱面屋盖脉动风荷载非高斯分布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对一大跨度封闭式柱面屋盖结构进行刚性模型同步测压试验,获得了结构表面测点在36个风向角下的风压数据,根据测试结果对结构脉动风荷载非高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结构表面测点脉动风荷载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与标准高斯分布曲线对比分析,发现结构表面受特征湍流影响显著部位,其测点脉动风荷载非高斯分布特性比较突出;通过对测点间脉动风荷载相关性分析,发现特征湍流影响显著部位,大尺度漩涡不满足独立同分布,相关性较强,风压信号表现为非高斯特性。以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测点脉动风荷载测试信号的斜度值和峰态值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得到累积概率为80%对应的斜度值和峰态值,并以此为标准,划分了该柱面屋盖表面高斯与非高斯区域,发现不同风向角下,在迎风前缘来流撞击位置以及结构边角附近为非高斯区域,气流平稳位置为高斯区域。
李玉学李玉学杨庆山白硕
关键词:脉动风荷载风洞试验
均匀流场作用下ETFE气枕的流固耦合分析
2020年
ETFE(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气枕由于自重轻、造型丰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大跨空间钢结构如水立方等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空间可展结构。ETFE气枕属于风敏感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振动,进而使得周围风场发生变化,引起显著的流固耦合效应。这种耦合效应可以通过结构形状改变、附加质量、气动阻尼和气承刚度的变化来表征。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对张拉膜结构在均匀流情况下的流固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尚未发现有关ETFE气枕等充气膜结构方面的研究报道。以方形ETFE气枕为研究对象,借助商用有限元软件ADINA,通过将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SD(Computational Structure Dynamics)分析结果与FSI(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探究其在均匀流场情况下的流固耦合作用的特点以及对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数值计算中忽略能量的耗散,因此没有考虑气动阻尼的影响,通过有势流体考虑气承刚度的影响,着重研究了流固耦合作用中气枕形状改变和附加质量的影响作用。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假定外部流场为均匀层流场,采用8结点层流单元进行离散;ETFE气枕外围薄膜为线弹性材料且其变形满足大转动、小应变条件,采用3D-4结点膜单元进行离散;ETFE气枕的内充气体为小扰动、无旋的理想流体,采用8结点线性势流体单元进行离散。在CFD模块,通过瞬态分析求得ETFE气枕刚性模型表面的风压分布和风荷载时程,然后将风压时程施加在CSD模块中ETFE气枕的膜面上,借助隐式时间积分进行时程分析,求得在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气枕的风致响应。通过分别在CFD和CSD模块中设置流固耦合界面,并在CFD模块中引入ALE(Arbitary Lagrangian-Euler)网格离散计算域以考虑流固耦合边界的运动问题,对均匀流场中的ETFE气枕进行双向耦合分析,计算其在考虑流�
王晓峰张玉清杨庆山
关键词:ETFE气枕流固耦合作用均匀流场
充气薄膜管气-膜耦合作用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充气薄膜管通过内充气压获得刚度和承载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会导致内充气压改变,进而引起结构刚度的变化,体现为内充气体与外围薄膜耦合作用。该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充气薄膜管的气-膜耦合作用及其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将内充气体等效为小扰动线性有势流体以考虑内充气体与外围薄膜的耦合作用;通过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相应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考虑气-膜耦合作用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精确性;通过将分析结果与内充气体被等效为外围薄膜静力边界条件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气-膜耦合作用对充气薄膜管褶皱临界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及其随初始内压、长细比、端部约束类型以及轴向荷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气-膜耦合作用对褶皱临界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且呈现非单调变化的特点,在影响因素的变化范围内,出现极大值或(和)极小值。该文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充气薄膜管的气-膜耦合作用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充气薄膜管的力学行为,确保空间充气薄膜结构设计计算的可靠性。
王晓峰付慧杰杨庆山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压弯荷载极限承载力
预应力积成材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2016年
预应力积成材是将胶合板材剖解成片状单元,然后将片材垂直于板面排列,再由预应力钢丝将其贯穿、挤压形成整体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简支单板面内受弯的承载力分析切入,通过改变构件的几何参数得出了单板内力分布、破坏模式以及承载力的变化规律,然后分析了预应力积成材的内力分布和破坏模式,并且通过对预应力大小、预应力钢丝的直径及其纵向间距、预应力钢丝的上下边距等参数的分析确定了极限承载力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单板构件的高宽比越大,破坏模式越趋向于失稳破坏,材料强度越不能得以充分发挥;通过预应力钢丝的合理选取与布置及预应力的合理施加,分散的单板结合成一个共同受力和变形的整体,使预应力积成材的承载力远高于失稳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且稍高于等体积原木的承载力。最后提出了合理参数下积成材的分析模型。
马佳杨庆山
关键词:非线性屈曲分析极限承载力
褶皱发展对平面张拉薄膜屈曲后动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剪切位移荷载作用下,平面张拉薄膜经历缺陷、临界褶皱和宏观褶皱3种状态。该文依次分别对处于3种状态的薄膜进行自振特性分析,并明确了3种状态的划分原则。计入平面张拉薄膜的微小抗弯刚度,采用ANSYS/LS-DYNA中显式-隐式连续求解的方法对屈曲后薄膜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依据忽略面外变形的理想模型自振特性分析结果,把平面张拉薄膜的振型划分为贯通振型和间断振型,贯通振型又划分为纵向贯通振型和横向贯通振型。研究结果表明:薄膜处于缺陷状态时,面外变形对薄膜自振特性的影响可以完全忽略,受主应力分布的影响,低阶振型中纵向贯通振型更易于出现,纵向贯通振型的波峰或波谷数量随着频率阶数的递增而规律递增。临界褶皱状态,薄膜的各阶频率均随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出现大幅波动,面外变形对薄膜振型的影响逐渐增大,横向贯通振型消失,纵向贯通振型的递增规律逐渐破坏;宏观褶皱状态,薄膜的各阶频率趋于稳定,其主应力分布及振型受面外变形的影响显著。
马瑞杨庆山王晓峰
关键词:非线性屈曲自振特性
汶川地震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有效性研究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汶川地震中具有“强梁弱柱”震害和轻微破坏的各一个框架结构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时程动力分析,探讨了设防烈度7度、抗震等级三级、柱端弯矩增大系数1.1的框架在遭遇大震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强柱弱梁”...
阎红霞杨庆山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弯矩增大系数强柱弱梁
文献传递
不同支座工作模式下大跨度高铁连续梁桥地震损伤性能对比研究
桥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变形延性、滞回耗能和结构损伤,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以京沪高铁某代表性大跨度连续梁桥为对象,建立考虑支座破坏滑移的多阶段非线性力学行为(模型Ⅰ)以及支座保持理想工作状态(模型Ⅱ)的两种全桥模...
崔禹婷江辉赵松涛杨庆山朱晞
关键词:滞回耗能
文献传递
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的防震缝宽度确定方法被引量:1
2012年
目前中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防震缝宽度取值一般较小,且缺乏理论依据,不能有效防止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之间发生碰撞,为此对相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相对位移进行研究。分别讨论周期比、高度比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两单自由度体系最大相对位移的计算方法,并进而确定相邻结构的防震缝宽度。结果表明:任意高度比的相邻单自由度体系最大相对位移可由高度比为1和0两种情况求得;所提出的防震缝宽度确定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较为接近,说明所提方法较为准确,可以用于相邻结构防震缝宽度的设计。
卢明奇杨庆山
关键词:防震缝周期比碰撞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