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均均 作品数:14 被引量:4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庆地区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特征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为一类不发酵糖类杆菌,其类属革兰阴性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分布。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的广泛开展,鲍... 杨均均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医院感染 基因型 文献传递 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疗效 2012年 目的建立SD大鼠药物性肝硬化模型,探讨原代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肝硬化的疗效。方法经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2组,每组20只,Ⅰ组经脾尾注射约2×107个肝细胞,Ⅱ组经脾尾注射0.4 ml Hank’s液。观察每组大鼠的存活情况及肝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脾脏病理变化;免疫荧光观察植入的肝细胞在大鼠脾内合成白蛋白(Serum albumin level,ALB)的功能。结果经CCL4诱导10周后,大鼠肝脏经HE染色发现假小叶形成,表明成功建立了肝硬化模型;移植术后8周,Ⅰ组大鼠存活率(75%)显著高于Ⅱ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大鼠的血清ALB水平较Ⅱ组明显升高(P<0.05),血氨(Serum ammonia level,AMM)水平较Ⅱ组明显降低(P<0.05);Ⅰ组大鼠移植术后1、8周,大量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定植下来;Ⅰ组大鼠移植术后5周,植入的肝细胞在大鼠脾内具有合成白蛋白的功能。结论 CCL4能稳定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同种异体肝细胞移植能提高肝硬化大鼠的生存率,并改善肝性脑病和低蛋白血症。 杨均均 黄文祥 史芳静 冯渊关键词:肝细胞移植 肝硬化 四氯化碳 肌成纤维细胞在小鼠肝内胆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研究表明肌成纤维细胞具有促进肝祖细胞分化为胆管细胞作用,但对于肌成纤维细胞在体内胆管发育中作用仍不清楚。目的:观察小鼠肝内胆管发育的特点,以及肌成纤维细胞在胆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PF级C57小鼠购自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7-182。采用14.5d、16.5d孕鼠及刚出生(0d)和出生后10d的小鼠,麻醉后取其胎鼠肝脏(E14.5、E16.5)和出生后小鼠肝脏(P0、P1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ox9及细胞角蛋白19在E14.5、E16.5小鼠胎肝和P0、P10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E14.5小鼠胎肝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肌成纤维细胞环绕门静脉周围,Sox9阳性胆管细胞紧靠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肌成纤维细胞,并形成单层细胞排列的胆管板;②E16.5小鼠胎肝中,紧靠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角蛋白19阳性胆管细胞形成双层胆管细胞结构;③P0小鼠肝脏中,细胞角蛋白19阳性胆管细胞发育形成具有管腔的胆管结构,并且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肌成纤维细胞开始包绕胆管;④P10小鼠肝脏中,胆管进一步发育扩张,门静脉周围未形成胆管的胆管细胞开始消失。并且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肌成纤维细胞环绕胆管,胆管旁发育形成肝动脉;⑤结果表明了小鼠肝内胆管发育的特点,发现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肌成纤维细胞与肝内胆管发育的关系密切,且在肝内胆管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均均 李德卫 王伟 冯渊关键词:肌成纤维细胞 胆管 小鼠 细胞角蛋白19 经T管腔内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探查术后胆汁漏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T管腔内行胆道支架置入和肝内胆管置入鼻胆管胆道引流治疗胆道探查术后胆汁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于2016年12月收治的1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汁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该例患者采用经T管腔内置入胆道支架和肝内胆管置入鼻胆管行胆道引流。经T管腔内隧道插入导丝至肝门部,向肝门部置入鼻胆管引流;另经T管再置入导丝1根,进入十二指肠,向十二指肠内置入8.5F塑料支架1根,支架一端置于胆总管内,一端于肠腔内,行胆道引流。引流术后患者胆汁漏停止,腹腔感染得到控制,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10d顺利出院,术后20d夹闭T管和鼻胆管,2个月后行T管造影和腹部B超发现胆总管下段支架已脱落,拔除T管。门诊随访2年,患者完全康复。结论经T管腔内行胆总管下段支架置入术和肝门鼻胆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汁漏的有效方法之一,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冯渊 杨均均 杨红春 彭勇关键词:胆汁漏 胆道探查 T管 胆道支架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研究 <正>目的通过测定我院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A、B、C 3个流行克隆的毒力,分析这3个克隆持续流行的原因和致病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运动平板法测量A、B、C 3个流行克隆和非耐药流行株的蹭行运动直径;试管法检测其明胶酶活性... 尹珍 黄文祥 杨均均 李佳俊 刘成伟文献传递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ST238克隆株毒力及适应性特征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克隆ST238的毒カ和环境适应性,探讨该克隆株在当地持续流行的机制。方法比较ST238克隆株与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的体外生长曲线及竞争指数(competition index.Cl),试管法测定菌株内明胶酶活性;微量法进行D-甘露糖抵抗红细胞凝集试验;运动平板法测定蹭行运动能力;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生物膜形成能力。小鼠动物模型检测体内致病力。结果ST238克隆株与标准株间体外生长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h时ST238克隆株与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在体外竞争能力无明显差异(CI=0.29,P>0.05)0明胶酶活性在ST238克隆株与敏感株间分布无差异(P>0.05)。血凝结果与菌株来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株的运动能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均强于ST238克隆株(P<0.05)。ST238克隆株与标准株的LD_(50)。分别为6.9和6.7 log CFU/mL。接种9.3 log CFU/mL菌液的小鼠平均死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238克隆株获得广泛耐药性后,其环境适应性无明显下降,同时该克隆株的毒力也无明显改变。这种生物学特性可能是该克隆株在当地长期流行的原因之一。 何小庆 尹珍 杨均均 李佳俊 陈力 黄文祥关键词:广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适应性 毒力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迁,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爆发流行的原因和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4年间591例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谱变迁进行系统性研究。用脉冲物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法对2009年包括对碳青霉烯耐药的102株泛耐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9)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主要集中于呼吸科、ICU、神经内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逐年增加,其中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多粘菌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7%、32.9%、2.5%。对碳青霉烯耐药上升较快,同时伴随该类药物用量明显上升。PFGE结果显示在ICU和呼吸科等病房存在A和B克隆株流行。结论碳青霉烯类不合理应用和克隆株流行,导致院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增加;其应对措施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王振 黄文祥 辛小娟 杨均均 史方静 刘成伟 李崇智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医院感染 2006~2010年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06~2010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采用WHONET5.4软件及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但最高不超过4.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2006年和2007年监测显示为21.3%和41%,2008年达到44.8%,在2009年下降为12.4%,但2010年又迅速增加到30.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逐年上升更为显著,从2006年9.1%上升到2010年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2006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0%,但自2007年起就增加到80.8%,最高达10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近年耐药率有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高,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株的产生。 史芳静 黄文祥 杨均均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 碳青霉烯 耐药率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期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重点检测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情况及其感染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 史芳静 黄文祥 杨均均 辛小娟 刘成伟 李崇智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性 金属Β内酰胺酶 文献传递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克隆流行情况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9)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并用PFGE法对2009年的102株对碳青霉烯耐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多重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OXA-51like),bla_(OXA-24like),bla_(OXA-58like)。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耐药高。PFGE结果显示我院存在A/B/C克隆株流行,主要分布于呼吸科以及ICU等病房,时间上呈散发流行。102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率为71.6%,产OXA-51型碳青霉烯酶率为84.3%,另外仅2株检出OXA-24型碳青霉烯酶,3株检出()XA-58型碳青霉烯酶。结论我院在呼吸科以及ICU等病房存在A/B/C克隆株流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以OXA-23、OXA-51型为主,由于对多种抗菌药物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和克隆株的流行,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杨均均 黄文祥 史芳静 刘成伟 李崇智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