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剑宏

作品数:14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急性
  • 6篇卒中
  • 6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4篇脑卒中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脑血管意外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出血
  • 2篇妊娠
  • 2篇妊娠合并
  • 2篇溶栓
  • 2篇卒中患者
  • 2篇微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脑梗死

机构

  • 13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桐乡市第一人...
  • 1篇山东丹红制药...

作者

  • 13篇杨剑宏
  • 4篇吴宇飞
  • 4篇吴月飞
  • 1篇叶亚儿
  • 1篇安芸
  • 1篇谢浩芬
  • 1篇冯波
  • 1篇董俭
  • 1篇楼敏
  • 1篇董力群
  • 1篇邬静密
  • 1篇韩栋
  • 1篇黄毅

传媒

  • 7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57例临床分析
2007年
妊娠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与普通血管原因引起的脑卒中相比有其疾病的特异性。为了观察研究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对妊娠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57例,分析如下。
杨剑宏吴宇飞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妊娠脑卒中疾病
脑微出血与抗血小板治疗及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与抗血小板治疗及脑出血转化(HT)相关性。方法采用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MRI GRE-T2*)及CT扫描检测2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MB的患病率及HT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组中CMB患病率为27.63%,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组中CMB患病率为2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MB阳性组HT率为15.87%,而CMB阴性组为1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MB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HT无相关性。
杨剑宏吴月飞
关键词:脑微出血脑梗塞出血转化抗血小板
青年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青年脑卒中且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卒中患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他还包括烟雾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及不明原因的动脉狭窄等。长期饮酒、吸烟、高脂血症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动脉狭窄的重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干预其危险因素对青年脑卒中的治疗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杨剑宏
关键词:脑卒中脑血管造影术动脉狭窄
妊娠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5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表现的特异性。方法:妊娠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57例,观察其临床表现与其他脑血管意外的区别,并与年龄、妊高症等因素作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孕妇年龄、基础疾病的关系。结果:妊娠合并...
杨剑宏吴宇飞
文献传递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对50例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与20例脑血管正常的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率测定,对照研究脑血管意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CD4+T细胞比率(33.67%)低于正常对照组(46.00%),且低CD4+T细胞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机会(32%)明显高于对照组(5%),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并发肺部感染。
杨剑宏吴宇飞
关键词:急性病脑血管意外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加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6月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接受营养支持患者35例,根据是否接受SPN,分为单纯EEN组9例,EEN+SPN组2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总结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周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等营养监测指标,比较肺部感染、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疾病结局。结果EEN+SPN组24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EEN组9tJtJ均治愈出院。两组手术前后HGB、TP、TLC、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术前与术后2周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SPN组肺部感染、腹泻、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5.38%、19.23%、11.54%,与E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SPN组平均住院日(22.94±12.91)d,住院费用(12.53±4.98)万元,与E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的患者给予单纯EEN容易导致ALB下降,应结合病情,给予EEN联合SPN,防止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态。
邬静密谢浩芬杨剑宏黄毅冯波
关键词:卒中肠内营养机械取栓
麻醉方式对急性后循环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时选择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登记的656例急性后循环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清醒镇静组(163例)和全身麻醉组(493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42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清醒镇静组(155例),全身麻醉组(273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24 h出血转化、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神经功能结局等的影响。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清醒镇静与全身麻醉患者除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出血转化、3个月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醒镇静与全身麻醉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后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51,95%CI:0.751~1.765,P>0.05),在患者3个月mRS评分3分及以下、3个月mRS评分4分及以下、3个月死亡、血管再通良好和24 h出血转化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后循环脑卒中患者,采用清醒镇静或全身麻醉对患者神经功能结局无明显影响。
朱晓锋张哲宇钟晚思贺耀德罗钟毓张凝远程超婵杨剑宏楼敏
关键词: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全身麻醉清醒镇静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MRI磁敏感序列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CMB组与无CMB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72例患者中64例伴有CMB,占37.2%。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LDL-C与CMB有相关性(OR≥3.97,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CMB发生率较高,年龄、高血压病史及LDL-C水平下降是CMB相关危险因素。
吴月飞杨剑宏
关键词:脑梗塞高血压脑微出血年龄
UHPLC/Q-TOF-MS法分析决明子化学成分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HPLC/Q-TOF-MS)分析决明子Cassiae Semen化学成分。方法决明子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10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50℃;检测波长284 nm。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得到各成分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得到其碎片信息。再通过与对照品比较,结合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决明子中共鉴定出30个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决明子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安芸杨剑宏王臣臣蔡慧玲
关键词:决明子化学成分
微小RNA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微小RNA(miRNA)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脑出血患者发病48h时外周循环血液中miRNA-16、miRNA-223、miRNA-19b、miRNA-107、miRNA-92a和miRNA-124的表达量,病后3个月所有患者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预后判断。另选45例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miRNA-16、miRNA-223、miRNA-19b、miRNA-107、miRNA-92a和miR-12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miRNA-16、miRNA-223、miRNA-19b、miRNA-107、miRNA-92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而两组miR-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早期检测外周血miR-124表达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杨剑宏
关键词:脑出血微小RNA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