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鹏

作品数:36 被引量:535H指数:13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断层
  • 10篇地震
  • 8篇活断层
  • 6篇隐伏
  • 5篇剖面
  • 5篇钻孔联合剖面
  • 4篇银川盆地
  • 4篇盆地
  • 4篇青藏高原
  • 4篇滑动速率
  • 4篇古地震
  • 3篇地表破裂
  • 3篇第四纪
  • 3篇东北缘
  • 3篇断层探测
  • 3篇断点
  • 3篇隐伏断层
  • 3篇隐伏活断层
  • 3篇晚第四纪
  • 3篇活断层探测

机构

  • 28篇宁夏回族自治...
  • 18篇中国地震局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36篇杜鹏
  • 22篇雷启云
  • 17篇王银
  • 16篇柴炽章
  • 12篇孟广魁
  • 10篇谢晓峰
  • 4篇俞晶星
  • 3篇夏志国
  • 3篇郑文俊
  • 3篇张培震
  • 3篇崔瑾
  • 3篇沈卫华
  • 3篇王伟涛
  • 3篇廖立兵
  • 3篇廖玉华
  • 3篇刘超
  • 2篇张学辉
  • 2篇酆少英
  • 1篇王虎
  • 1篇程绍平

传媒

  • 13篇地震地质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华南地震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质学刊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钨酸盐基质上转换白光发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钨酸盐基质上转换白光发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钨酸盐基质上转换白光发射材料的组成为Na<Sub>0.5</Sub>(Gd<Sub>0.5-x-y-z</Sub>Yb<Sub>x</Sub>Ho<Sub>y<...
夏志国杜鹏廖立兵
文献传递
罗山东麓断裂和罐罐岭断裂的高分一号卫星图像识别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国产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数据,对青藏高原东北隅的罗山东麓活动断裂和罐罐岭断裂进行构造地貌的解译。通过建立影像解译标志,对比高分影像不同分辨率解译成果以及融合处理后陡坎台地面、冲沟位错、地表破裂带的解译效果,并结合野外实际地质填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分辨率越高的影像,活断层形迹细节显示越丰富,高分16 m分辨率影像能满足小比例尺区域构造解译和较粗略的构造信息提取,可提高解译效率;高分2 m融合影像断层陡坎的宏观显示效果较好,可用于台地划分及边界较大位错显示,可识别出10 m以上的冲沟位错,但5~6 m的小位错无法显示,高分2 m影像的精度尚不能进行走滑断裂冲沟位错的定量统计,但可识别最新地表破裂,解译标志为亮白色显示。综上,在构造较强烈区,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可以满足活断层野外1∶50 000填图的应用,但对于弱活动区解译效果尚需研究。
崔瑾雷启云杜鹏王银
关键词:卫星影像遥感解译青藏高原
银川盆地西大滩隐伏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西大滩隐伏断层位于银川盆地北部,是石嘴山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的目标断层之一。在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通过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钻孔样品年龄测试,获得断层上断点埋深、主要标志层断距及沉积年龄等数据,估算了晚第四纪不同时段断层的滑动速率,结合地层变形情况探讨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西大滩隐伏断层自12 275±45aB.P.以来没有发生明显活动,属晚更新世末活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活动偏弱,平均滑动速率为0.024mm/a;除断层活动外,伴随着地层倾斜变形;两者均具间歇活动的特点,最小间隔约6 600a,最大间隔期12 275a。
雷启云柴炽章王银杜鹏孟广魁
关键词:晚第四纪滑动速率钻孔联合剖面
贺兰山东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古地震研究
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世10-12万年以来活动过,现在仍在活动,并在未来仍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其最直接的研究对象为活动断裂。活动断裂定量研究的基本参数包括:断裂长度和分段长度、累积位移量和同震位移量、滑动速率、古地震、离...
杜鹏
关键词:古地震
文献传递
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建设综述被引量:3
2014年
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是石嘴山市活断层一期探测与断层活动性初步鉴定项目中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数据库按照活动构造数据库模版建成。数据库包含6个专题数据库和一个专业数据库,记录了活断层探测与活动性鉴定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成果,包括活断层地球物理勘探、地层样品年龄测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槽探、断层活动性鉴定、地震地质调查以及地质填图等方面的内容;对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建库规范、数据库内容及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路线、数据符号化制图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可供城市活断层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参考借鉴。
王银于贵华崔瑾孟广魁柴炽章杜鹏
关键词:活断层数据库ARCGIS
青藏高原东北缘三关口-牛首山断裂的右旋走滑与弧形构造带扩展被引量:25
2016年
三关口-牛首山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地质填图、典型地貌测量和沉积地层年代测定等方法,确定该断裂是一条具有明显右旋走滑特征的断裂,而非前人认为的左旋走滑断裂.研究发现,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质界线均被断层右旋错动,断错位移相近,消除地形效应后确定的断裂最大走滑位移为(961±6)m.断裂北段的三关口断裂具有明显的新活动特征,一系列小冲沟跨断裂发生了同步右旋扭动,获得的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0.35mm/a.而形成于上新世末的先存褶皱构造被断裂错断异位,表明断裂的右旋走滑不早于上新世末.利用最大位移和平均滑动速率估算的断裂起始右旋走滑时间在2.7Ma之后.结合前人对高原东北缘扩展的认识,根据褶皱变形和断裂活动的先后关系分析,在上新世末(~2.7Ma),青藏高原的北东扩展到达三关口-牛首山一带,导致该区域地层发生广泛的褶曲变形和区域性抬升;到第四纪初,受青藏高原东北向推挤和鄂尔多斯地块逆时针旋转的联合作用,三关口-牛首山断裂开始右旋走滑活动,形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扩展的最前缘边界.
雷启云张培震郑文俊柴炽章王伟涛杜鹏俞晶星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右旋走滑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被引量:204
2014年
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代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在高原内记录到多达18次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100余次7∽7.9级地震,它们均发生在喜马拉雅板块边界构造带和板内断块区及其次级断块的边界活动构造带上.自1900年有地震仪器记录以来,青藏高原曾经历了3次地震活动丛集高潮,即1920--1937年,1947—1976年和1995-现在.在每次地震活动丛集期都形成以8级地震为核心的7级以上地震活动系列,它们分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海原-古浪地震系列、50-70年代察隅-当雄地震系列和20世纪末期以来昆仑-汶川地震系列.每一个地震系列都有自己的主体活动区,最新的昆仑汶川地震系列的主体活动区为巴颜喀喇断块.青藏高原地震活动高潮与全球MW≥8.0巨大地震活动高潮紧密相关,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自2001年至今的全球最新地震活动高潮相对应,它们反映了两者的动力学联系.经过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它们至今均仍在延续之中,全球板块边界构造带8∽9级地震和板内大陆断块区的7∽8级地震都仍在连续发生.研究了全球和区域地震活动的相关关系及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了该区当前地震活动的总体形势,评价了其近期地震危险性,提出了加强地震监测的建议.
邓起东程绍平马冀杜鹏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震丛集
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固原市清水河东侧断裂特征
2019年
为查明清水河东侧断裂的产状、性质及其浅部构造特征,跨断裂开展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探测,获得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反射叠加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清水河东侧断裂为一条走向近SN、倾向E的逆断层,其浅部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构造,并错断埋深约10~30 m的第四系沉积层,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
花鑫升姬计法酆少英杜鹏宋威刘增祺
关键词:活断层探测
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折定位方法被引量:34
2011年
基于城市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的多次实践,总结出一种优化的断层定位方法——对折法。其步骤为:首先实施剖面两端的钻孔,在确保断层在两孔间之后,在两孔中间位置布设第3孔;继续确定断层所在区段,然后在其间二分之一处布设下一钻孔,依次类推,逐渐限定出断层的准确位置。同时,引入孔间标志层位坡降这一量化指标替代落差分析,并归纳出2个判据:1)若两孔间主要标志层位坡降>0,且坡降由浅至深递增,表明断层位于两孔之间;2)两孔间实施第3孔之后,若两孔间标志层位坡降相对之前及相邻区段显著增大,且随埋深递增,则为断层所在区段,而正常层位区段孔间标志层位坡降显著减小。应用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可较好地实现隐伏活断层的准确定位。
雷启云柴炽章孟广魁杜鹏王银谢晓峰
关键词: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
银川隐伏活动断裂工程避让问题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多手段多层次综合探测的结果,评估了银川隐伏活动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未来产生地震地表破裂的可能性;通过对多种勘探剖面深浅部的衔接性分析,讨论了未来地表破裂发生的原地重复性。考虑勘探精度和前人对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的统计资料,确定了银川隐伏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可能范围,划分了断裂附近的危险地带和不利地带,并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物避让危险地带的建议距离,可供城市规划和建设参考。
雷启云孟广魁柴炽章杜鹏王银谢晓峰
关键词:隐伏活动断裂地表破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