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保见
-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施肥措施对玉米冠层结构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冠层结构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了不施肥对照(CK)、测土配方施肥(PF)、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PF+JG)3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测土配方肥配施处理(PF+JG)使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积指数(4.22)分别较CK和PF处理显著提高103.35%和27.56%(P<0.05),株高(100.2 cm)较PF处理显著提高15.84%(P<0.05),叶向值分别较CK和PF处理降低7.05%和5.60%;PF+JG处理中玉米叶片光合速率[27.89μmol/(m2·s)]、蒸腾速率[2.68μmol/(m2·s)]和气孔导度[0.29 mol/(m2·s)]分别比PF处理增加40.25%、6.11%和12.41%;而叶片胞间CO2浓度较PF处理减少12.86%。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比CK和PF处理分别提高47.77%和30.83%,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是CK和PF处理的3.28倍和1.75倍。由此可见,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改善了玉米冠层结构,促进了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为玉米高产创造了条件。
- 金友前郜红建杜保见常江章力干
- 关键词:施肥措施冠层结构光合特性玉米
- 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及聚类分析被引量:30
- 2014年
- 【目的】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素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筛选和培育氮高效小麦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44个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考察,初步筛选出具有氮高效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利用循环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安徽省44个小麦品种(系)在正常氮(5 mmol/L)和高氮(45 mmol/L)条件下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采用隶属函数法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区间为[0,1];而后采用客观赋权法将标准化后的数据整合成一个无量纲的综合值,最后基于综合值运用最短距离法、欧氏距离平方聚类分析方法,将44个小麦品种划分成不同的氮效率类型。【结果】在两种供氮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茎叶干重、根干重、叶面积、茎叶氮累积量和根氮累积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在27.9%33.7%和21.5%32.8%之间,可作为小麦苗期氮效率的评价指标。小麦苗期氮效率综合值在正常氮和高氮水平下分别在0.053 0.920和0.001 0.853之间,其中"鉴76"在正常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效率综合值均大于80%。通过隶属函数氮效率综合值及其聚类分析,将44个供试小麦品种分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和氮低效型三类;其中"扬麦16"和"鉴76"在正常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表现为高效型,"皖麦68"、"F60501-4"、"鉴62"和"安农1026"只在高氮条件下表现为高效型。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小麦品种在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54%、54.55%、40.91%和13.63%、38.64、47.73%。【结论】在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44个供试小麦品种的茎叶氮累积量、茎叶干重、根部氮累积量、根部干重和叶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小麦苗期氮效率评价指标;初步确定"扬麦16"和"鉴76"为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高效型品种,"皖
- 杜保见郜红建常江章力干
- 关键词:小麦苗期聚类分析
- 玉米和小麦不同氮效率型品种初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氮肥在粮食产量增长和稳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氮肥的过量施用和施用方式的粗放,导致氮素大量流失,使氮肥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这一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
- 杜保见
- 关键词:玉米小麦氮效率生物特性
- 文献传递
- 玉米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及聚类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采用循环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安徽省23个玉米主推品种苗期吸收与积累氮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常氮(5 mmol/L)和高氮(45 mmol/L)水平下,玉米茎叶干重、总干重、叶面积、茎叶氮累积量和整株氮累积量的变异系数分别在0.34~0.58和0.35~0.51;其中,常氮和高氮条件下茎叶干重、总干重、叶面积、茎叶氮累积量和整株氮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在0.529~0.998和0.821~0.995。以玉米茎叶干重、总干重、叶面积、茎叶氮累积量和整株氮累积量为玉米苗期氮高效评价指标,玉米苗期氮效率综合值在常氮和高氮水平下分别在0.199~1.113和0.216~1.128,其中,浚单20在常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效率综合值均大于0.90,且聚类分析中均在第一类群,为氮高效品种。
- 杜保见郜红建常江章力干
- 关键词:玉米聚类分析
- 玉米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水分动态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为给冬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原理,利用野外小型蒸渗仪,以不施肥为对照(CK),原位研究了配方施肥(PF)以及配方施肥+秸秆还田(PF+JG)处理对砂姜黑土水分动态和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主要影响0~40cm土层土壤剖面水分含量,而40~8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小麦出苗期和拔节期,PF+JG处理的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PF处理分别提高50.9%和34.6%。土壤水分最大有效库容在小麦全生育期呈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在返青期;PF+JG处理的出苗期土壤水分最大有效库容较CK和PF处理增加了8.25%和20.82%,拔节期增加8.07%和10.95%,且均差异显著(P<0.05)。PF+JG处理的土壤水分入渗量分别是CK和PF处理的4.53和3.55倍;小麦耗水量较PF处理降低9.2%;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和PF处理增加124.1%、18.8%和144.0%、30.8%,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与增加土壤水分有效库容、水分入渗量和减少总耗水量有关。
- 金友前杜保见郜红建常江章力干
- 关键词:冬小麦秸秆还田砂姜黑土水分动态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