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丹丹

作品数:21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结节
  • 5篇甲状腺
  • 4篇动脉
  • 4篇肿瘤
  • 4篇腺癌
  • 4篇甲状腺结节
  • 4篇CT
  • 3篇细胞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支架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影像
  • 2篇术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腺瘤
  • 2篇良恶性
  • 2篇基因

机构

  • 1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嘉兴学院
  • 1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濉溪县...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20篇杜丹丹
  • 6篇刘斌
  • 5篇吴兴旺
  • 5篇赵小英
  • 5篇官伟宁
  • 3篇李小虎
  • 3篇周春泽
  • 3篇周勇
  • 3篇吕维富
  • 2篇王万勤
  • 2篇左春林
  • 2篇刘文冬
  • 2篇鲁东
  • 2篇李俊
  • 1篇朱先海
  • 1篇杜瀛瀛
  • 1篇唐皓
  • 1篇吴礼明
  • 1篇郝吉庆
  • 1篇仲飞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SF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评估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CTA(CS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74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采用两种分组方式,分别为(1)按心率高低分为高心率组(心率>70次/分)、低心率组(心率≤70次/分);(2)按支架部位分为右冠状动脉(RCA)支架组、左前降支(LAD)支架组、左回旋支(LCX)支架组。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常规技术及SSF技术重建出两组冠状动脉图像,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所重建的每一支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5分制),比较两种技术重建的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结果常规技术重建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38±0.75),SSF技术为(3.79±0.4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F技术重建的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常规技术。两种分组方式中高心率组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质量提高例数组内占比为60%、低心率组为19%,RCA支架组为67%、LAD支架组为22%、LCX支架组为48%。结论 SSF技术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支架CTA的图像质量,对高心率(心率>70次/分)及RCA支架植入患者图像质量提高效果更为明显。
陈化杜丹丹赵小英高照宋健刘斌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
UGRP1与甲状腺结节性质、功能及BRAF基因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的表达与甲状腺结节性质、功能及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153例甲状腺组织取自131例以甲状腺结节为主诉的患者,根据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结果分为甲状腺结节组(47例)、桥本甲状腺炎组(38例)、甲状腺癌组(46例),正常甲状腺组(22例)取自良性结节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甲状腺细胞UGRP1的表达,分析4组患者UGRP1表达情况,UGRP1阳性组和阴性组甲状腺功能、超声特征以及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组UGR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4.3%和2.2%,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GRP1表达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3、TT4、TSH在UGRP1阳性组和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GRP1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相关性(P=0.023,C=0.414)。结论甲状腺结节中,桥本甲状腺炎UGRP1阳性高表达,UGRP1可能作为区分桥本甲状腺炎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癌的参考指标之一。
吴月杜丹丹官伟宁左春林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
痰液细胞DNA定量分析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痰液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DNA-ICM)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细胞DNA-ICM和液基细胞学技术(LBC)对300例可疑肺癌患者痰液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胞DNA-ICM在痰液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7.3%(112/300), LBC在痰液中的阳性检出率为21.0%(63/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痰检阳性率为38.7%(116/300),高于L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高于DNA-I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DNA-ICM的敏感度为42.6%(112/263),特异度为100%(37/37);LBC敏感度为23.2%(61/263),特异度为94.6%(35/37),细胞DNA-ICM的敏感度高于L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病理组织分型不同的肺癌患者中,DNA-ICM在鳞癌中的敏感度高于腺癌(P<0.01)。DNA-ICM在早期肺癌及晚期肺癌检查结果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胞DNA-ICM技术是一种敏感而特异的肺癌筛查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与LBC联合应用于肺癌的筛查。
陶伟解佳奇蒋春雨方岳雨孙慧张建宇杜丹丹李俊
关键词:肺肿瘤痰液液基细胞学
定量CT纹理分析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定量CT纹理分析对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UC)103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UC)100例。所有患者在Lightspeed VCT或Discovery 750 GE Healthcare CT扫描机上以同样的扫描参数进行盆腔CT平扫,77例HGUC患者和46例LGUC患者行CT增强扫描,并在CT扫描图像上对病灶进行手动勾画,生成特征参数。采用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student t检验筛选HGUC组和LGUC组的差异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评价。结果LGUC组和HGUC组的组间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的纹理参数中熵是差异纹理参数。对熵绘制的ROC曲线,增强扫描图像的熵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3±0.036(95%CI 0.762~0.903),确定为最佳诊断参数。CT增强扫描图像纹理分析参数中,LGUC组的熵值为5.205±0.774,HGUC组的熵值为5.919±0.331,与病理染色切片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基于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的纹理参数熵能较准确地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骥李小虎赵小英杜丹丹田晓燕刘斌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级
应用UGRP1预测Graves病患者碘131治疗发生甲减风险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格雷夫斯病(GD)患者甲状腺细胞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的表达与碘131(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38例拟行131I治疗的GD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所取甲状腺细胞UGRP1的表达,分为UGRP1阳性组(20例)和UGRP1阴性组(18例),131I治疗后12周随访甲状腺功能,分别计算两组的甲减发生率。结果UGRP1阳性组采用131I治疗,甲减发生率75%;UGRP1阴性组采用131I治疗,甲减发生率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GRP1阳性表达组采用131I治疗甲减发生风险较阴性表达组高,提示可以根据UGRP1的表达情况预测GD患者131I治疗发生甲减风险。
朱莉官伟宁杜丹丹李俊左春林
关键词:GRAVES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免疫组化
CT影像组学对甲状腺腺瘤及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对甲状腺腺瘤结节及乳头状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110例甲状腺腺瘤(TA)及15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使用影像组学智能分析软件(AK)对甲状腺结节的CT平扫图像进行分析,共勾画出541个感兴趣区(ROI),其中腺瘤结节172个,乳头状癌结节369个,通过直方图参数,灰度共生矩阵,游程矩阵等六类方法先获得高通量纹理特征参数396个,再通过特征降维获得179个特征参数,共组合成支持向量机模型(SVM)、逻辑斯谛回归模型(LR)及贝叶斯方法三种模型,分别随机选择70%病例为训练组,30%病例为验证组,获取不同模型对于两类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并与常规超声检查及CT平扫诊断结果对比。结果SVM诊断效能最佳,其训练集诊断准确度为100%,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100%,测试集诊断准确度为91.4%,特异度为95.5%,敏感性为82.7%。常规检查超声诊断准确度为77.3%,特异度为73.8%,敏感度为79.5%,CT平扫诊断准确度为71.7%,特异度为61.5%,敏感度为84.3%。结论CT影像组学联合SVM模型对TA及PTC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优于超声及常规CT平扫检查。
杜丹丹李小虎刘斌周勇张学喜吴兴旺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CT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7日~2018年6月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病例911例,术前行FNAB者248例(超声引导下181例,触摸法67例),术后病理良性者80例(超声引导下69例,触摸法11例),恶性者168例(超声引导下112例,触摸法5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术前行FNAB的诊断符合率,比较US-FNAB与触摸法FNAB分别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进一步比较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直径<10 mm组和≥10 mm组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前行FNAB 248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90例,诊断符合率为76. 61%。FNAB 248例中,US-FNAB 18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64例,诊断符合率90. 61%;触摸法FNAB 6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26例,诊断符合率38. 81%。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触摸法FNAB(P <0. 001)。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 96%、88. 41%、92. 79%、87. 14%;US-FNAB对于甲状腺结节直径<10 mm组和≥10 mm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 US-FNAB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一种高效方法,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触摸法FNAB。US-FNAB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甲状腺结节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杜丹丹陈婷婷官伟宁
关键词: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
平扫、增强CT直方图分析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平扫、增强CT直方图分析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3例,其中良性结节16个,恶性结节37个,患者术前均行颈部平扫和增强CT扫描,将图像导入Artificial Intelligent Kit软件,对病灶的最大层面进行勾画,软件自动计算,提取直方图参数:熵、偏度、峰度、SD值,第50、90、95百分位数。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直方图各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最佳诊断阈值。结果熵在平扫和增强图像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偏度、峰度和第50百分位数均没有统计学意义;SD值,第90、95百分位数只在平扫图像中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增强图像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平扫图像中熵的AUC为0.698(95%CI:0.547~0.84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3.8%、89.2%,增强图像中熵的AUC为0.841(95%CI:0.705~0.97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2%、81.1%;增强图像中SD值,第90和95百分位数AUC分别为0.787(95%CI:0.638~0.937)、0.660(95%CI:0.493~0.828)、0.687(95%CI:0.525~0.850),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6.2%、97.3%,50%、83.8%和43.8%、91.9%。结论直方图参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增强图像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其中第95百分位数的诊断效能较高。
田晓燕杜丹丹徐骥吴兴旺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CT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12例神经鞘瘤的CT影像表现,总结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9例多形性腺瘤均与腮腺深叶关系密切,8例有分叶,均对同侧颈动脉鞘无明显压迫;CT增强扫描呈结节状、破网状中等程度强化,部分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或不强化;7例病灶内见迂曲走行血管。12例神经鞘瘤中9例与腮腺深叶分界清晰,9例无分叶改变,9例压迫同侧颈动脉鞘向外侧移位,血管间距增宽;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呈斑点、斑片状、结节状显著强化;8例病灶内见断续显示的不成熟肿瘤血管,4例不同程度囊变,3例病灶沿神经走行方向延伸至颅内或椎管内。结论CT可正确判断咽旁间隙肿瘤与腮腺深叶有无关系、病灶有无分叶、增强扫描有无明显强化区、病灶内血管是否完整、病灶有无颅内或椎管侵犯以及相邻颈动脉鞘位置有无改变这些特征,有助于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神经鞘瘤的诊断。
杜丹丹吴兴旺赵小英刘斌
关键词: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神经鞘瘤计算机断层扫描
纯磨玻璃结节的CT特征及定量分析对肺腺癌病理分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结节的CT特征及定量分析对肺腺癌病理分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107个病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T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图像。按照病理结果分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腺癌(IAC)3组,比较结节的各定量资料及定性资料。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组间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保存预测概率值,再以预测概率以及各定量资料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得出各组间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AH和AIS、MIA、IAC 3组间及两组间结节平均大小、最大直径、平均CT值和最大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H和AIS与MIA组间上述指标对应临界值分别为10.46 mm、12.42 mm、-548.00 HU及-459.06 HU;MIA与IAC组间上述指标对应临界值分别为16.06 mm、16.21mm、-348.36 HU及-269.09 HU。随着病灶病理浸润程度逐渐加重,从AAH和AIS到IAC,pGGN的大小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高。3组间病灶形态、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血管改变及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H和AIS与MIA比较,分叶、毛刺和空气支气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A和IAC比较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H和AIS和MIA组间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模型一为logit(P)=0.236+0.374X1+0.007X3-1.626X6(1),MIA和IAC组间回归模型二为logit(P)=-0.965+0.490X1+0.027X3-0.016X4-1.776X7(1)。回归模型一和模型二的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所得曲线下面积为0.887和0.937,均高于各定量资料单独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pGGN的CT特征及定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可有效提高pGGN的诊断准确性,通过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更好地预测CT表现为pGGN肺腺癌的病理分类,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各定量资料单因素独立运用。
张为李小虎杜丹丹吴宗山余永强刘斌
关键词:腺癌肿瘤侵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