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昌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围栏禁牧对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蝗虫丰富度的影响被引量:9
- 1997年
- 报道了围栏封育后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蝗虫丰富度的变化,比较了蝗虫在羊 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以毛足棒角蝗为主导种的大针茅草原蝗虫生 物量是以小翅雏蝗为主导种的羊草草原蝗虫生物量的4~5倍;围栏封育后,羊草草原蝗 虫的生物量增加 24%,而大针茅蝗虫的生物量略有减少;围栏措施改变蝗虫的结构组成, 使毛足棒角蝗、鼓翅皱膝蝗、宽须蚁蝗、亚洲小车蝗等旱生和中旱生的地栖或兼栖偏地栖 种类的发生减少,条纹鸣蝗、小翅雏蝗、红腹牧草蝗等中生的植栖或兼栖偏植栖种类增加, 短星翅蝗及狭翅雏蝗的生物量在大针茅草原增加而在羊草草原减少.
- 邱星辉李鸿昌
- 关键词:草原生态学蝗虫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
-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直翅目昆虫生态分布规律与植被类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6
- 1989年
- 本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59种直翅目昆虫的分布规律及其16种生境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结合环境条件和实地调查分析了聚类结果。根据直翅目昆虫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特点,聚类图将16种生境划分为5个生境型和2个生境亚型;将59种直翅目昆虫划分为10个生境选择相似的生态种组。文中指出:植被类型和水分条件是影响该区直翅目昆虫分布的主要因素。植被组成和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决定直翅目昆虫种类丰富度的重要因子。文中还指出了一些昆虫种的生态指示意义,并就草原开垦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 康乐李鸿昌陈永林
- 关键词:直翅目昆虫生态分布植被类型
- 中国北方草地蝗虫学研究概况被引量:21
- 1992年
- 就目前所知,我国严重为害草地的害虫约计40余种(田畴等,1988),其中主要为蝗虫类。其为害遍布我国北方草地。仅在内蒙古,每年发生面积约500~1000万亩,在为害严重的局部地区其虫口密度达200头/m^2。
- 李鸿昌邱星辉
- 关键词:蝗虫
- 大针茅草原蝗虫的群落结构和能流研究被引量:13
- 1997年
- 大针茅草原蝗虫的常见种类有11种,其中7种属蝗亚科。毛足棒角蝗、短星翅蝗和鼓翅皱膝蝗、狭翅雏蝗分别构成蝗虫早、中、晚期的优势种类。蝗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在蝗虫的发生中期较高。蝗虫的次级生产力为5.18kJ/m2·a,是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0.18%。通过整个蝗虫群落的能流为16.84kJ/m2·a。不同的蝗虫种群在生态系统能流中具有不同的贡献,其中毛足棒角蝗在整个蝗虫群落的能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它的能流占总能流的40.2%。从季节上看,在蝗虫发生的后早期和中期,通过蝗虫的能量较多。大针茅草原蝗虫种群的生产量和呼吸量之比在30%~70%间,平均为44.8%,蝗虫的生长效率(P/A)在23%~41%间,平均为30.9%。
- 邱星辉李鸿昌
- 关键词:草原生态学大针茅草原蝗虫群落结构
- 内蒙古蝗总科Acridoidea区系组成及其区域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0年
- 作者1983~1989连续七年,对内蒙古高原本部、边缘山地、外沿平原和高原的不同类型草原植被进行考察并广泛采集昆虫标本;其中,获蝗总科标本计34613号,经鉴定有5科13亚科40属95种(包括亚种)。文中分析了各蝗种的区系地理成分、种属分配,讨论了三大不同地形区域及其所属13个不同自然地区的蝗虫区系组成及其区域分布特性。提出了“阿拉善蒙古种”应被视为是一个独立的区系地理成分,以及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森林及森林草原地区和西部的阿拉善荒漠地区应被视为是两个各具湿冷或干热——截然不同生态地理特征的蝗虫区系起源地。最后作者对内蒙古蝗总科区系的地史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 李鸿昌马耀张卓然潘秀文马爱实
- 关键词:蝗总科区系组成
- 内蒙古草地害虫的发生与防治被引量:31
- 1990年
- 本文分析和论述了内蒙古各种类型草地害虫的种类组成、分布、发生数量及发生特点。就当前内蒙古草地害虫发生原因及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内蒙古草地害虫的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 康乐李鸿昌马耀潘建梅张卓然
- 关键词:草地害虫
- 草原生态系统狭翅雏蝗种群的能量动态被引量:12
- 1993年
- 为揭示蝗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从一关键种着手,采用室内能量参数(取食量、排泄量、呼吸量、生产量)的测定结合野外自然种群数据的方法,讨论了3个植物群落(代表不同的退化程度)中狭翅雏蝗的能量动态。结果表明:(1)狭翅雏蝗种群的生产量(P)为1.1—2kJ/m^2,通过种群的能流(A)为3.4—6.6kJ/m^2,(2)其同化效率(A/C)为48%—58%,生态效率(P/C)为14%—18%,生长效率(P/A)为30%—32%;(3)狭翅雏蝗总摄食量(C)为6.9—13.8kJ/m^2,占地上初级生产量的0.21%—1.03%;另有0.21%—1.93%的牧草因蝗虫取食而掉落;狭翅雏蝗对牧草的压力表现为在越退化的草场,其压力越大。
- 邱星辉李鸿昌
-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
- 中国散居型飞蝗地理种群数量性状变异的分析被引量:29
- 1989年
- 本文用模糊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国21个散居型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Phase Solitaria地理种群的形态测量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这3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是相似的。结果较好地说明了我国21个飞蝗地理种群的地理变异、种群相互关系及亚种的地位。初步确定了我国飞蝗三个亚种的自然地理分界线。陕北的地理种群与陕中、南和华北平原的地理种群非常接近,应认为是东亚飞蝗 L.m.manilensis(Meyen)的一个地理种群。发生基地的散居型飞蝗与一般发生区或扩散区的飞蝗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发生基地种群密度和生存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结果。主成分分析说明,内蒙古西部的地理种群是介于亚洲飞蝗L.m.migratoria L.和东亚飞蝗L.m.manilensis(Meyen)之间的过渡性种群,但更接近新疆和甘肃的亚洲飞蝗。作者还将E/F、F/C和P/C 3个比值投入运算,这不仅输入了体形的信息,而且也起到给前翅长E、后足股节长F和头宽C加权的作用。作者认为,当在空间和时间上大量连续取样的情况下,飞蝗形态测量学的方法对于确定亚种的地位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该种固有的多变性和散居型飞蝗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连续性所造成的。但对于分析地理种群的相互关系方面则显示出优越性。
- 康乐李鸿昌陈永林
- 关键词:飞蝗地理变异
- 中国金色蝗属的研究(直翅目:剑角蝗科)
- 2016年
- 系统记述在中国分布的金色蝗属昆虫19种,其中有一新种,即兴安金色蝗Chrysacris xinganensis sp.nov.并对白带金色蝗Chrysacris albovittatus Li et Chen,1988进行再描述;附有分种检索表和分布,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郑哲民林立亮李鸿昌
- 关键词:直翅目剑角蝗科金色蝗属
- 东亚飞蝗在海南岛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对策被引量:5
- 1996年
- 刘举鹏龙庆成李鸿昌
- 关键词:东亚飞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