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医
  • 3篇功能性消化不...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 2篇针灸
  • 2篇配穴
  • 2篇合募配穴
  • 1篇代谢机制
  • 1篇代谢组学技术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 1篇电针
  • 1篇穴位
  • 1篇医理
  • 1篇医药研究
  • 1篇针刺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调...
  • 1篇中医理论
  • 1篇中医穴位
  • 1篇中医研究

机构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李金华
  • 4篇耿丹
  • 4篇马婷婷
  • 4篇李晓亮
  • 2篇胡幼平
  • 1篇王瑞辉
  • 1篇张永辉

传媒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研究概况被引量:4
2015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针灸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证实了针刺对胃肠运动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文章从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这方面就针刺对胃运动作用的机制和调节作一论述。
李金华王瑞辉马婷婷李晓亮耿丹
关键词:针灸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
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采用电针胃的合募穴,观察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协同作用。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下合穴组、募穴组、合募配穴组,均每日1次,每星期5次,连续观察治疗4星期。分别于治疗前后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和总体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合募配穴组总有效率为100.0%,募穴组为90.0%,下合穴组为90.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合募配穴组总有效率为100.0%,募穴组总有效率为90.0%,下合穴组总有效率为85.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症状指数(NDSI)、生活质量指数(NDLQ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NDSI、NDLQ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募配穴、下合穴、募穴均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但合募配穴疗效更显著。
耿丹胡幼平李晓亮李金华马婷婷
关键词:电针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2014年
通过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和中医基础理论整体性思路相结合之后,使传统医学的研究更加标准化与现代化,从而加快发展中医研究的进程.
李金华马婷婷李晓亮耿丹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药研究
电针中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本次研究是采用基于氢谱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代谢组学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
李金华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脘穴中医穴位代谢机制
近年来针灸“合募配穴”研究进展与理论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总结近10年合募配穴相关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证明了穴位配伍协同效应的存在,并阐述其中医理论,分析指出研究中尚存在病种局限、临床研究较少等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揭示腧穴配伍规律和腧穴协同效应,指导临床配穴,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耿丹马婷婷胡幼平李晓亮张永辉李金华
关键词:合募配穴中医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