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红斑
  • 5篇细胞
  • 3篇皮肤
  • 3篇疱疹
  • 3篇狼疮
  • 3篇红斑狼疮
  • 2篇带状疱疹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折叠椅
  • 2篇诊治
  • 2篇诊治体会
  • 2篇皮肤萎缩
  • 2篇丘疹
  • 2篇综合征
  • 2篇瘙痒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癌
  • 2篇鳞状

机构

  • 19篇天津市中医药...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长征医...

作者

  • 19篇李群燕
  • 7篇聂振华
  • 7篇孔祥君
  • 5篇李芸芸
  • 4篇张理涛
  • 4篇卢桂玲
  • 2篇刘栋
  • 1篇赵艳霞
  • 1篇赵艳霞
  • 1篇于广新
  • 1篇张峻岭
  • 1篇姚卫锋
  • 1篇张楠楠
  • 1篇李振化
  • 1篇宋蒙蒙
  • 1篇王彩霞
  • 1篇王红梅
  • 1篇魏武杰
  • 1篇王秀娟
  • 1篇郭海霞

传媒

  • 10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
2013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左下肢红斑、水疱伴疼痛6d,加重并泛发全身3d。6d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下肢出现疼痛,左下肢屈侧出现片状红斑,其上可见多个簇集状水疱,沿单侧分布;3d前躯干及四肢出现孤立性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并泛发全身,伴发热,T38.9℃。患乙肝和肝硬化,20年前因脾功能亢进接受过脾脏切除术。
赵艳霞李群燕卢桂玲
关键词:播散性带状疱疹脾脏切除术单磷酸阿糖腺苷脾功能亢进丘疱疹簇集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诊疗体会
2023年
患者女性,59岁,下唇糜烂脱屑结痂1年,面部上肢红斑4个月。体格检查:下唇糜烂结痂,面部、上肢轻度浸润性暗紫红色斑片,上覆白色黏着性鳞屑。经治疗后患者下唇血痂脱落,露出1处黄豆大小疣状增生物,完善组织病理检查及相关检查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鳞状细胞癌(SCC)。首次病理取材后下唇斑块迅速扩大,呈约2.0 cm×1.5 cm菜花状增生物,行组织病理检查提示SCC。给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以及下唇部增生物行电灼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病情好转,仍在随访中。
李芸芸李群燕聂振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鳞状细胞癌光动力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探讨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的免疫学基础和临床变化。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Foxp3mRNA表达状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
卢桂玲李群燕
关键词: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系统性红斑狼疮益气养阴活血方
文献传递
暴发性痤疮合并结节性红斑1例
2024年
患者男性,14岁,周身丘疹、结节和脓疱3个月余,加重1个月,双下肢红斑结节脓疱伴疼痛7日于2021年7月8日入院。患者头皮、面颈部、躯干及双上肢密集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部分脓疱破溃、糜烂,结痂,可见大量瘢痕形成。双下肢散在水肿性红斑、结节,有压痛,其上可见密集粟粒大小的脓疱。下肢皮损取组织病理活检:表皮角化不全,中性粒细胞聚集,局灶见角质层下脓疱形成,真皮内血管周围及皮下脂肪间隔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诊断为暴发性痤疮(AF)。予甲泼尼龙联合异维A酸治疗,患者痊愈。
韩静倩李群燕李芸芸
关键词:暴发性痤疮结节性红斑
Schweninger-Buzzi型斑状萎缩1例诊治体会
2023年
报告1例35岁女性,腹部、左下肢近端散在黄豆大小淡褐色萎缩斑疹,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变薄,皮下脂肪层灶性上移,真皮中上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Weigert染色示弹力纤维减少,诊断为Schweninger-Buzzi型斑状萎缩患者的诊疗过程,分享治疗经验。
贾文娟胡怡王紫阳李鹏刘鑫鹏李群燕李祥
关键词: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
疱疹样天疱疮2例被引量:1
2016年
1临床资料 例1男,61岁。躯干、四肢红斑水疱伴瘙痒1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环形或多环形红斑,其上散在分布针头至绿豆大水疱,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伴瘙痒,多家医院予“米诺环素”等治疗(诊断不详),无效,仍有新发红斑和散在水疱。
李振化李群燕孔祥君张理涛
关键词:疱疹样天疱疮环形红斑大水疱米诺环素瘙痒四肢
长期外用和口服糖皮质激素继发皮肤脂肪疝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男,72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5年、加重1个月,颈部及左上肢屈侧淡黄色结节半年入院。患者入院前5年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伴瘙痒,于本院门诊诊断为慢性湿疹,予抗组胺药等对症治疗,病情间断缓解,反复发作。长时间外用糖皮质激素及间断不等剂量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每日外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10~20 g,口服剂量不规则,最高约甲泼尼龙24 mg/d。
李群燕孔祥君聂振华
关键词:口服剂量红斑丘疹门诊诊断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脂肪疝
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3的结构、免疫原性及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分析衣原体微病毒Vp3蛋白在分子重组、分子进化及病毒野生株筛查的作用并挖掘生物信息,揭示其临床研究价值。以ProteinBlast的Multriple alignment程序比对各株衣原体微病毒衣壳蛋白Vp3序列;以Distance tree(ProteinBlast)程序完成种系发生树。以比对获得的高保守区的氨基酸序列为目标,应用Karplus-schulz法进行柔性区域分析;通过Gamier-robson法和Chou-fasman法分析该序列的二级结构;使用Emini法完成表位的表面可及性分析,并用Kyte-Doolittle法和Hopp-woods法完成蛋白亲水性研究;应用Jameson-Wolf法完成表位的抗原指数分析。6株衣原体微病毒Vp3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差异主要在Chp1与其他5株微病毒的Vp3蛋白之间。各株微病毒的Vp3蛋白均有以α螺旋为主的结构,蛋白序列高保守区存在多个细胞表位。Vp3蛋白结构性质保守,也是衣原体噬菌体衣壳的重要组分。其蛋白分子结构复杂,高保守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分子重组、沙眼衣原体微病毒野生株筛查研究中有实际研究价值。
姚卫锋李宜儒袁静王磊李群燕宋蒙蒙卢桂玲张理涛
关键词:衣原体科蛋白质类生物信息学免疫
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2022年
患者男,57岁。周身反复鳞屑性红斑丘疹伴瘙痒30年,左下肢外伤后溃疡半年。溃疡处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灶性角化不全,真皮全层可见大量鳞状细胞团,角珠易见,伴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诊断:红皮病型银屑病;鳞状细胞癌(SCC)。
李群燕孔祥君张峻岭聂振华
关键词:银屑病红皮病型鳞状细胞癌外伤免疫抑制剂
雷火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观察雷火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Z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和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口服伐昔洛韦、甲钴胺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价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及水疱止疱和结痂的时间,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比7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2.20±1.27)分比(5.03±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在改善PSQI评分上效果更好[(6.07±1.96)分比(9.19±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止疱时间:(3.10±1.15)d比(4.63±1.59)d,结痂时间:(5.30±1.18)d比(6.70±1.56)d]。治疗组水疱止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水疱结痂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HZ安全有效,能更好地缓解疼痛,促进皮疹的消退和创面的愈合,缩短病程。
冯剑张茹王彩霞冯文利王红梅朱海莲魏武杰李群燕
关键词:带状疱疹急性期雷火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