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玲芳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大学生
  • 2篇人文
  • 2篇人文精神
  • 2篇教育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人文精...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选课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人文教育
  • 1篇人文精神教育
  • 1篇审视
  • 1篇生人
  • 1篇师生
  • 1篇师生关系
  • 1篇文教
  • 1篇理论审视
  • 1篇教学相长
  • 1篇精神教育
  • 1篇教学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李玲芳
  • 1篇彭国华

传媒

  • 1篇纺织教育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学生人文精神较难形成的原因探微被引量:20
2004年
人文精神不是人文知识,大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难点就在于实现从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的提升。高校难以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体悟和践履,人文教育方法难以体现人文的方法特征,人文教育难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难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李玲芳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高校
研究生教育中不同层次师生关系的比较
2005年
研究生一入校,就在导师的指导下选课、做论文,师生之间的关系较本科生更为紧密,导师对研究生不管是学术上还是人格上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博士生、硕士生与导师关系的共同特征 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参加必要的研究活动来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博士生和硕士生都具有作为研究生的一般特征:第一,他们的年龄较大,身心发展更加成熟,有的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或工作经历,他们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自学能力都较高,有的甚至已经在本学科、专业内有所成就.
李玲芳彭国华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选课教学相长高校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审视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形成特点、人文教育方法特点、教师和学生自身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文精神的形成难在践履,人文教育难在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难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难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文教育的实施缺少社...
李玲芳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教育高等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