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清宇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叙事
  • 2篇演进
  • 2篇俞平伯
  • 2篇题名
  • 2篇西厢记
  • 2篇互文
  • 2篇汉语
  • 2篇红楼
  • 2篇红楼梦
  • 2篇《西厢记》
  • 2篇《红楼梦》
  • 2篇传奇
  • 1篇代文
  • 1篇雕龙
  • 1篇冬夜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专业
  • 1篇移民
  • 1篇艺人

机构

  • 15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李清宇

传媒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文自学指导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创新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摹古与叛逆:论曹雪芹“重文轻戏”的戏剧欣赏偏尚
引言康熙四十三年(1704),应江南提督张云翼的邀请,洪升往游松江。张云翼为其盛宴宾客,并搬演《长生殿》以为娱乐。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闻知此事,艳羡不已,于是延请洪昇至江宁。因为洪昇的到来,曹寅广邀南北名流,举办了一次隆重...
李清宇
关键词:《牡丹亭》《西厢记》
文献传递
抒情传统中音乐与诗歌关系之古今演变——以俞平伯《冬夜》诗集为中心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以中国文学的抒情特性及抒情传统为理论背景,简略探讨了音乐与诗歌关系的古今演变;同时在宏观叙述下,聚焦于现代文学史中的早期新诗集——俞平伯的《冬夜》,着力分析俞平伯新诗创作及其诗学观点中所体现出的对传统的继承与阐述。
李清宇
关键词:音乐抒情传统
西厢缭绕一炉香——论张爱玲《第一炉香》与《西厢记》之间的文学演变关联被引量:1
2014年
1942年,话剧《秋海棠》在上海大获成功,对传统戏剧元素的巧妙运用是该剧吸引大量观众的原因之一。张爱玲从中获得启示,体会到传统戏剧对于中国普通民众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这激发了张爱玲从传统戏剧中汲取养分进行小说创作,她在《紫罗兰》杂志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第一炉香》由此应运而生。从文本分析来看,《第一炉香》明显受到王实甫《西厢记》的影响,在人物、情节、叙事结构等层面体现出与《西厢记》之间的文学演变关联。张爱玲对读者心理的把握与迎合是促成这一文学演变关联的表层原因,至于其深层原因,实是中国独有的融小说和戏剧于一体的"传奇"文类意识在起作用。
李清宇
关键词:《西厢记》传奇
五岳山人黄省曾年表稿被引量:3
2014年
黄省曾(1490-1540年),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吴县人,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平生未曾仕宦,有《五岳山人集》等著作行世。黄省曾在明代文学演进中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他最早将王阳明哲学与李梦阳的文学复古运动联系起来,并将这一运动的影响扩大至江南文坛。黄省曾不仅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出版家,他的《会稽问道录》,是其向王守仁学习的记录和心得;他又曾刊刻谢灵运、嵇康、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诗文集,其中多部为稀世珍本。以往的研究对于黄省曾关注较少,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黄省曾在明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关于他的研究逐渐增加。为了推动黄省曾研究的发展,特作本年表。本年表简略勾勒谱主的生平事迹,详细考证及出处可参笔者即将发表的《黄省曾年谱》。
李清宇
关键词:明代文学年表
张爱玲《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互文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题名来源于明代袁于令的传奇戏剧《金锁记》,而传奇戏剧《金锁记》则是对关汉卿《窦娥冤》的改编。张爱玲的"以戏为名"和"借题发挥"透露出其小说与《窦娥冤》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这一互文关系特别地体现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这三个层面。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悲剧的《窦娥冤》和"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语)的《金锁记》,二者之间的互文性生动地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的演变关联。
李清宇
关键词:窦娥冤
论张爱玲“以戏为题”的互文叙事——从话剧《秋海棠》的启示说起被引量:4
2016年
1943年前后,话剧《秋海棠》在上海红极一时,其穿插传统戏曲片段以构成"戏中戏"的编剧技艺给予张爱玲良多启示,催生她借用传统戏曲名为小说标题的互文叙事。"以戏为题"的互文叙事集中体现于张爱玲《金锁记》、《鸿鸾禧》、《殷宝滟送花楼会》以及《连环套》等四篇小说中。若取古今文学贯通的视角,张爱玲"以戏为题"的互文叙事可谓上承《红楼梦》,下启白先勇;置之中西文学融会的视域,其又表现出兼收庾信赋文及《尤利西斯》"用典"的风神。归根结底,"以戏为题"的互文叙事植根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与日常生活,且与传统戏曲风靡的时代潮流息息相关。
李清宇
关键词:《秋海棠》叙事互文话剧传统戏曲《尤利西斯》
论“交往行为理论”在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中的运用
本文尝试运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就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解决。这包括通过“交往行为理论”中对于语言与沟通关系的定义将“跨文化语言沟通”树立为对外汉语专业的核心理念;通过阐述“交往行为理论”中的语言哲学、...
李清宇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教学
文献传递
“娜拉走后怎样”:论张爱玲以小说创作对鲁迅思想的延展被引量:1
2014年
1923年,鲁迅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其后两年,他又以小说《伤逝》形象地展现出觉醒的女性在出走后遭遇的不幸命运。《娜拉走后怎样》与《伤逝》深刻地揭示出个体解放并不等同于个体自由的获得。鲁迅关于"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受到了张爱玲的关注与赞同。在《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五四遗事——罗文涛三美团圆》等小说中,张爱玲延续并拓展了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思想。对"娜拉走后怎样"的思索也成为了张爱玲小说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之一。
李清宇
多元文化融合与上海社区汉语国际推广被引量:1
2010年
上海是一座具有移民传统的城市,目前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国际移民潮。国际移民的涌入形成了上海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的可能,因此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上海建设和发展国际化都市的主题之一。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以何种语言为主要媒介进行融合,这不仅是一个与多元文化存在与发展方式有关的语言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这一多元文化融合的性质和趋向的问题。随着上海国际移民数量的增加,国际移民与本地居民共同生活的社区将大量出现,上海有必要以社区为中心大力开展汉语国际推广。
李清宇
关键词:国际移民多元文化汉语国际推广
从《红楼梦》题名论曹雪芹小说创作观念的演进被引量:2
2014年
《红楼梦》有五个题名,其不同的题名实际蕴含着不尽相同的小说创作观念。从《风月宝鉴》题名的"寓劝戒",到《石头记》和《情僧录》题名的"实录其事",再到《金陵十二钗》题名的"问世传奇",终至《红楼梦》题名的"戏与梦同",《红楼梦》题名的变迁实际体现出曹雪芹在前后相继的创作阶段中小说创作观念的演进。
李清宇
关键词:《红楼梦》题名演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