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梅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消融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射频消融
  • 2篇心肌
  • 2篇心脏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室性
  • 2篇室性心动过速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室性
  • 2篇特发性室性心...
  • 2篇消融治疗
  • 1篇导管射频
  • 1篇导管射频消融
  • 1篇导管射频消融...
  • 1篇导管消融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毒性

机构

  • 8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刘书旺
  • 8篇李红梅
  • 8篇李晓梅
  • 5篇元柏民
  • 2篇周继新
  • 2篇尚爱英
  • 2篇李洪稳
  • 2篇彭万忠
  • 2篇陈树平
  • 1篇范雅莉
  • 1篇王贵松
  • 1篇王长厚
  • 1篇韩立宪
  • 1篇靳荣芬
  • 1篇马增才
  • 1篇马春梅
  • 1篇徐泽升
  • 1篇元伯民
  • 1篇彭天庆
  • 1篇周继梧

传媒

  • 3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年份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房起搏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的探讨被引量:1
2001年
李晓梅范雅莉李红梅马增才刘书旺元柏民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心房起搏起搏方式心脏起搏器
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6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14~ 6 8岁。电生理检查包括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左侧游离壁 5例 ,右侧三尖瓣环 11点处 1例。具有旁道 1∶1室房传导功能 5例 ,传导窗口 80~ 10 0ms,有偶发旁道逆传现象 4例 ,诱发心动过速 5例。在右室起搏下标测靶点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 隐匿性房室旁道发生 3位相或 4位相阻滞时表现为频率依赖性室房传导。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逆传现象 ,以免漏诊。
刘书旺李红梅李晓梅李洪稳尚爱英周继新靳荣芬
关键词: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电生理检查合并症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
2004年
  目的总结1995年1月~2002年4月导管射频消融3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患者临床结果.……
元柏民刘书旺李晓梅李红梅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包炎活检组织病因学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通过心肌心包活检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包炎进行病因学研究。方法 对所选病例临床特点、活检组织病理以及应用逆转录巢式PCR偶联直接循环核酸测序与序列分析检测病毒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急性心肌炎病理诊断符合率 43 5 %,心肌心包活检组织肠道病毒阳性率 5 1 6 %(16 / 31例 ) ,其中柯萨奇B组 14例 ,E CHO病毒 1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 1例。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病毒感染以柯萨奇B组病毒为主 ,中重型病例急性炎症期心肌中多有病毒复制 ,病理损伤也较明显。
刘书旺李晓梅李红梅陈树平彭天庆彭万忠元柏民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活检组织病理
抗心房颤动起搏器的长期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Vitatron公司的Selection900E(AF2.0)型起搏器具有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起搏治疗程序,为了观察该程序的有效性,我们报道了3例患者12个月随访的临床结果.……
元伯民李晓梅刘书旺李红梅马春梅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208例经验总结被引量:1
2000年
刘书旺李红梅李晓梅彭万忠李洪稳尚爱英周继新元柏民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成功率复发率
射频导管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发急性心脏压塞一例
2003年
刘书旺李红梅李晓梅陈树平王长厚周继梧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发症急性心脏压塞介入性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性心室颤动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再灌注性心室颤动 ( RVF)易发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  35 8例接受再灌注疗法的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静脉溶栓 32 2例 ,急症 PTCA36例 ,临床再通者 2 2 1例 ,其中溶栓组 186例 ,急症 PT-CA组 35例 ,临床再通者有 7例发生 RVF,其中溶栓组 6例 ,急症 PTCA组 1例。结果  7例 RVF平均年龄为 41.6± 2 .8岁 ,胸痛至再灌注时间为 3.2± 0 .8小时 ,RVF发生前多无恶性心律失常等先兆 ,闭塞部位于冠状动脉近端 ,开通后残余轻 ,随访 2 3.3月无心室颤动复发。结论 心肌梗死时缺血范围大 ,再灌注时间早 ,再灌注流量大 ,是 RVF的易发因素 ,电转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随访期间无心室颤动复发 。
徐泽升刘书旺韩立宪王贵松李红梅李晓梅元柏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室颤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