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血清
  • 3篇CK-MB质...
  • 2篇活性
  • 2篇肌酸
  • 2篇肌酸激酶
  • 2篇分析测量范围
  • 2篇并发
  • 1篇胆红素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蛋白
  • 1篇多胺
  • 1篇多发伤
  • 1篇多发伤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术
  • 1篇心脏术后
  • 1篇血清CK-M...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清胱抑素

机构

  • 13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13篇李晓
  • 10篇石玉玲
  • 10篇陈建芸
  • 9篇李林海
  • 4篇黄秀娜
  • 3篇何洁静
  • 3篇胡志恒
  • 3篇全静雯
  • 2篇廖杨
  • 2篇曾兰兰
  • 2篇李莹
  • 2篇徐宗琴
  • 2篇刘娟子
  • 1篇张亚松
  • 1篇张卫云
  • 1篇斯健
  • 1篇石凌波
  • 1篇郑兰
  • 1篇廖扬
  • 1篇孔华檀

传媒

  • 6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性阴道病检测指标分析与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徐宗琴李晓张卫云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唾液酸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多胺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生化指标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生化指标的特点,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测定并比较92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65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15项血生化指标。结果:正常晚期妊娠组与健康非妊娠对照组相比,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α-L-岩藻糖苷酶(AFU)、总胆汁酸(TBA)共5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GLU)、肌酐(CR)等2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尿酸(UA)共8项指标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晚期妊娠时,孕妇血TP、ALB、ALP、AFU、TBA、GLU及CR等7项指标的改变由妊娠适应性生理反应引起,非机体组织器官疾患所致,该7项指标已不适于以健康未妊娠妇女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作为衡量标准,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分析晚期妊娠妇女血生化指标时应结合多项相关指标甚至多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以便及时制定正确合理的诊疗策略。
黄秀娜石玉玲李林海陈建芸李晓
关键词:晚期妊娠总蛋白Α-L-岩藻糖苷酶总胆汁酸
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联合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PT、TT、APTT显著延长(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FIB、PLT、PCT明显下降(P<0.01),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MPV、PD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的升高,PLT、PCT明显下降,MPV、PDW明显上升;Child-A、Child-B、Child-C组间PLT、PCT、MPV、PDW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凝血4项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指标的联合监测,对临床判定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有无出血倾向有重要价值。
郑兰全静雯李晓陈建芸石玉玲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
CK-MB/CK倒置22例CK-MB质量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在CK-MB/CK倒置时,通过对CK-MB质量及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方法:样本先用日立7600/或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K、CK-MB活性,检出CK-MB/CK倒置者再立即进行CK-MB质量测定。CK-MB质量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CK-MB活性采用选择性抑制法进行测定,并用(x±s)表示测定结果。结果:22例CK-MB/CK倒置的患者中,CK-MB质量平均水平为(6.88±19.96)ng/mL,CK-MB活性平均水平为(176.00±150.51)U/L。CK-MB活性及其质量的样品均数与总体均数进行t检验,CK-MB活性差异有显著性(t=5.059;P=0.000);CK-MB质量差异无显著性(t=0.700;P=0.471)。结论:CK-MB/CK倒置时,CK-MB活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使测定结果远远高于真实值,出现假性升高的检测结果给临床造成误解,而CK-MB质量能够避免干扰,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
陈建芸石玉玲李林海曾兰兰李晓何洁静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类
血清CK-MB质量及其活性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质量及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检测选择依据。方法依据CK-MB活性与CK活性结果是否倒置分为倒置组(22例)和非倒置组,非倒置组又分为正常组(53例)和升高组(32例),样本均用日立7600或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CK-MB质量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CK、CK-MB活性采用酶免疫抑制法进行测定。组内质量及活性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由于数据方差不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结果组内质量及活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分别为:倒置组CK-MB质量为(6.88±19.96)ng/ml,CK-MB活性为(176.00±150.51)U/L,r=0.249;P=0.082;正常组CK-MB质量为(3.82±4.66)ng/ml,CK-MB活性为(12.04±6.89)U/L,r=0.435,P=0.001;升高组CK-MB质量为(45.72±62.28)ng/ml,CK-MB活性为(67.22±106.23)U/L,r=0.838,P=0.000。倒置组与正常组比较,CK-MB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82,P<0.001);CK-MB质量无统计学差异(Z=-0.617,P>0.537)。结论在CK-MB/CK非倒置时,CK-MB质量及其活性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选择CK-MB活性检测更经济实惠;而CK-MB/CK倒置时,CK-MB活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使测定结果高于真实值,出现假性升高,而CK-MB质量能够避免干扰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陈建芸石玉玲李林海曾兰兰李晓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
血清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的原因初探及处理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对血清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的现象进行原因初探及处理.方法 在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样本CK和CK-MB活性,依据CK-MB活性测定值分为恶性肿瘤患者组、心肌梗死组和正常组.同时利用热失活(将血清置于45℃水浴20 min后)再次测定其CK和CK-MB活性:在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仪上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CK-MB质量.结果 2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CK,热失活处理后CK-MB常规方法测定活性保存率在43.4%~78.1%,均数为59.2%;而心肌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活性保存率均<1%.结论 恶性肿瘤中的异常CK同工酶被认为是造成CK-MB假性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热失活方法可以有效鉴别.CK-MB质量测定法因其方法学特性,可以排除上述干扰,是鉴别CK-MB假性增高的最佳方法.
李晓徐宗琴陈建芸
关键词:血清CK-MBCK-MB质量恶性肿瘤患者HITACHI
利用操作过程规范图评价生化室内质控规则被引量:5
2004年
石凌波张亚松斯健李晓
关键词:操作过程规范图室内质控质控规则
血清胱抑素C对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意义,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3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CysC,以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组CysC平均水平为(1.18±0.37)mg/mL,健康对照组为(0.79±0.15)mg/mL,组间均数有显著性差异(t=6.663,P=0.000<0.05)。诊断PD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0,面积下95%可信区间为(0.782±0.938)。在ROC曲线上确定诊断界点,当界点为0.938时,灵敏度为0.755,特异度为0.888;当界点为1.030时,灵敏度为0.528,特异度为0.970。当CysC水平>0.938 mg/mL时,PD组阳性率为75.47%;当CysC水平>1.03 mg/mL时,PD组阳性率为52.83%。结论:血清CysC对PD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CysC水平越高,确诊为PD的可能性越大;CysC水平>0.938 mg/mL时,能很好地区别于健康对照组。
刘娟子石玉玲李林海陈建芸黄秀娜李晓孔华檀
关键词:胱抑素C帕金森病统计分析
罗氏Cobas c501检测系统尿素分析测量范围的验证及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核实并评价罗氏Cobasc501检测系统尿素分析测量范围。方法:主要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指南文件EP6-P的要求,收集含高值待测物的新鲜病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离心,计算混合物的浓度并将之作为高值样品(H),与经同样处理获得的低值样品(L)分别按5L、4L+1H、3L+2H、2L+3H、1L+4H、5H的关系配制,形成系列样品,在罗氏Cobasc501检测系统上对各样品的尿素进行检测,每个样品检测4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方程为y=0.9889x+0.19,b=0.9889,介于0.97~1.03之间,ta小于t0.05,说明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回归直线事实上通过零点。结论:罗氏Cobasc501检测系统检测尿素的分析测量范围为0.7~49.9mmol/L,宽于厂家提供的分析测量范围0.5~40.0mmol/L,完全符合临床检验要求。
李林海李莹石玉玲何洁静廖杨陈建芸胡志恒全静雯李晓
关键词:尿素分析测量范围
患儿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术后高尿酸血症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24 h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以2006年9~12月我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尿量、预后资料和心脏术后24 h血尿酸、尿素氮、肌酐、胱抑素、血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数据;以空腹血尿酸为标准,将患儿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用SPSS11.0软件分析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患儿术后高尿酸血症组患者53例(50%),与无高尿酸血症组相比P<0.01,除年龄因素外,其他临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的血尿酸与血糖、总胆红素无相关性,与年龄、尿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转流时间、尿素氮、肌酐、胱抑素、直接胆红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预后良好组与死亡组的比较中,转流时间、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含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较常见,血尿酸水平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状态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连续监测术后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是及时判断患者临床状况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引起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提高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水平,尽量缩短转流时间,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黄秀娜廖扬李林海李晓石玉玲
关键词:体外循环尿酸手术后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