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伯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通往何陋轩的三条路径--重读冯纪忠先生设计文本被引量:2
- 2020年
- 何陋轩设计与建造的过程看似非常快速。然而究其前后,可知这是一个复合的过程,融合了建筑师的圆熟设计、竹作工匠的现场发挥及两者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冯纪忠先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表达。文章拟通过直接解读冯纪忠先生本人对何陋轩设计的文字说明及作品文本,从艺、匠、心这三条路径来回望何陋轩耐人寻味的发生过程,讨论其对建筑学的深远意义,进而对建筑学自身进行反思。
- 李彦伯
- 关键词:方塔园自我表达
- “群租”现象的经济、社会分析——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4
- 2009年
-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出现了一种“群租”现象。作为切实存在的居住方式之一,它显得极为特别,并引发了业主、租客、中介、邻里等种种社会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政府也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已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缓解,逐步“消灭”群租现象。然而问题是否彻底地得到解决,在群租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社会矛盾?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在此作一讨论。
- 李彦伯
- 关键词:社会分析居住方式社会利益社会矛盾大城市
- 不可或缺的人性化因素——关注保护工作中有关生活的记忆
- 历史街区改造与复兴计划的途径究竟为何?在进行对旧有环境整饬的同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的范畴究竟有多大?本文试图通过上海新华路梅泉别墅改造计划的实际考察和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在考虑宏观以及理论上可能采取的措施的同时,也将讨...
- 李彦伯
-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街区保护
- 文献传递
- 城市历史街区的现代性——上海里弄住宅的发展及其镜鉴被引量:6
- 2013年
- 上海里弄住宅作为城市历史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往往被低估。其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与社会、经济状况保持了高度的协调,随着压力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作为具备综合功能的单元独立运转,体现出了典型的现代性特征。这些伴随城市发展而出现的固有特征,对城市日常运行与未来发展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李彦伯
- 关键词:城市历史街区城市发展适应性
- 历史的存活状态——从国际公约到大众文化 评介《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
- 2014年
- 林志宏博士的这部著作,如将其英文书名直译是"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世界遗产与历史城市"。该书从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的国际合作保护案例出发,思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主要的三个国际文化公约所传达的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在以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视角将一系列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计划娓娓道来的同时,
- 李彦伯
- 关键词:国际公约历史城市大众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
- 里弄微更新--一项以问题导向社会空间再生的建筑学教育实验被引量:9
- 2018年
- 介绍和分析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基础教学"里弄微更新"课题的架构和教学成果,提出应将社会现实背景作为讨论建筑学教育的核心议题,鼓励从基础阶段开始建构"现场—问题—策略"的逻辑链,注重设计对现实条件的回应性,并基于此反思建筑学教育的组织、导向与定位。
- 李彦伯陈珝怡
- 关键词:回应性
- 人文主义的哲学再思与帕拉第奥的建筑理想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试图借由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脉络的考察,对人文主义的由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以及人文主义建筑师帕拉第奥在建筑中对自己宇宙理想的实践等问题进行研究,从而理清帕拉第奥与哲学先贤的思想传承关系,探究其建筑作品背后潜藏的建筑哲学与宇宙理想。
- 李彦伯
- 关键词: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 从公共空间到公共领域——一个城市研究中的跨学科二元体系及其向度被引量:1
- 2018年
- 存量经济模式下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建筑学及相关城市研究在面对更加具体的城市问题时,需要关注人的社会性特征及其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厘清公共空间本体的存在意义与工作目标。在更广义的城市治理转型中,公共领域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基石作用,需借助社区规划师的协同机制与社区营造的操作途径实现需求导向的新型合作治理。
- 李彦伯
-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利益相关者
- 上海里弄街区的空间-社会复合体价值研究
- 城市是充满复杂性的研究对象。对于当今城市中的里弄街区来说,它是否也体现出复杂性?应该通过何种途径认识它的价值?本文由上海里弄街区的身份作为切入点,解读这一复杂城市中的复杂对象的真实状态、价值与冲突,深入到复杂性与矛盾性背...
- 李彦伯
- 关键词:城市文化
- 文献传递
- 一种形态活动可变的软性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一种形态活动可变的软性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解决城市旧区公共空间建设中不同时段中对公共空间的灵活使用需求,实现雨水的收集、中水转化及再利用。包括水箱组系统、固定杆机构、张拉膜机构;水箱组系统包括若干组蓄水箱、导水槽、沉淀池;...
- 李彦伯陈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