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峰卿

作品数:40 被引量:20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浙江省省院合作林业科技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组培
  • 8篇培苗
  • 8篇组培苗
  • 6篇容器苗
  • 5篇栽培
  • 5篇植物
  • 5篇种子
  • 4篇育苗
  • 4篇杉木
  • 4篇种子萌发
  • 4篇萌发
  • 4篇南方红豆杉
  • 4篇红豆杉
  • 4篇红豆树
  • 3篇药用
  • 3篇药用植物
  • 3篇植物组织
  • 3篇植物组织培养
  • 3篇植物组织培养...
  • 3篇土壤

机构

  • 38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林科院
  • 2篇庆元县实验林...
  • 2篇龙泉市林业科...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重庆市林业科...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40篇李峰卿
  • 24篇曾满生
  • 17篇刘素贞
  • 14篇周新华
  • 11篇姚甲宝
  • 7篇曾平生
  • 6篇周志春
  • 6篇楚秀丽
  • 4篇朱小毛
  • 4篇厉月桥
  • 4篇武晓玉
  • 3篇邓宗付
  • 3篇潘文婷
  • 3篇谭新建
  • 3篇周志兰
  • 2篇孙启武
  • 2篇焦如珍
  • 2篇董玉红
  • 2篇牛香
  • 2篇谢耀坚

传媒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桉树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绿色科技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境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内野生和人工栽培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构建沙氏鹿茸草健康的根际微环境,进一步探究沙氏鹿茸草仿野生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油茶、栀子、马尾松林下野生以及人工栽培2种生境下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合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种生境下,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人工仿野生栽培的根际微生物Alpha多样性最高,但在各林分类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各生境下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共有优势属包括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慢生根瘤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Occallatibacter、苔藓杆菌属和uncultured bacterium等有益菌;野生生境和人工栽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人工栽培生境下变形菌门丰度最高;野生生境特有优势菌属(嗜酸栖热菌属、FCPS473、丛毛单胞菌属、酸杆菌属、未培养酸杆菌属、uncultured_forest_soil_bacterium等)的丰度在人工栽培生境下显著降低,而人工栽培生境特有优势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粒状胞菌属、嗜盐囊菌属、 Mucilaginibacter)的丰度较野生生境增加明显。冗余分析表明,根际细菌群落与土壤全氮、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结论】在野生和人工栽培生境间,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但野生生境沙氏鹿茸草根际细菌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高。土壤全氮、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李峰卿刘素贞罗桂生邹玉玲黄维曾满生
关键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生境
大量元素对多花黄精不定芽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以MS+NAA 1.0 mg/L+KT 1.5 mg/L为基本培养基,多花黄精根茎芽为材料,研究MS培养基中5种大量元素浓度对多花黄精根茎芽生长及黄精多糖和总皂苷2种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多花黄精根茎芽生长的培养基中硝酸铵和硝酸钾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1.5倍,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氯化钙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2倍;最适合多花黄精总多糖合成的培养基中磷酸二氢钾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2倍,其他元素均是MS培养基中的标准浓度;最适合多花黄精总皂苷合成的培养基中5种大量元素浓度均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
周新华肖智勇黄拯曾满生李峰卿武晓玉
关键词:次生代谢物
泡桐脱毒组培苗生产与容器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泡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由类菌原体MLO所引起的"丛枝病"严重影响了泡桐的生长发育和栽培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在高温结合茎尖培养脱除泡桐病毒的基础上,研究组培苗的增殖、生根培养,并且采用轻型基质容器育苗,试验表明: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IBA 0.2 mg/L;最佳生根配培养基为MS+IBA 0.2 mg/L+NAA0.1 mg/L+ABT 0.4 mg/L;容器育苗中最优的基质配比为2/3稻壳+1/3锯屑。
李峰卿曾满生姚甲宝周志兰罗艳兰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脱毒苗增殖培养
一种亚热带区低效林林下仿生栽培鹿茸草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热带区低效林林下仿生栽培鹿茸草的方法,属于中药材仿生栽培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培育出鹿茸草容器苗作为移栽的种苗,在亚热带区选择条件与野生环境基本一致的低质低效林,自上而下开沟作畦或挖穴移栽,于每年...
李峰卿谭新建曾满生刘素贞罗桂生邹玉玲潘文婷朱琪周新华武晓玉卢园生
黄金锦络石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被引量:4
2012年
以黄金锦络石带顶芽或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外植体灭菌方法,生长素和分裂素的不同种类和浓度对无菌芽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建立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乙醇45 s,HgCl2处理10 min较为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BA 1.5~3.0 mg/L和NAA 0.2 mg/L,增殖系数最高,达到7.9;生根培养基1/2MS+IBA 0.05 mg/L+NAA 0.15 mg/L,生根率可达90%多,根数为每株6~7条,平均根长在3 cm多,而且还有侧根生出。
李峰卿曾满生姚甲宝曾平生周志兰罗艳兰
关键词:轻型基质
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鹿茸草组培苗生根装置,属于鹿茸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其包括组培瓶,所述组培瓶底部放置有珍珠岩,所述珍珠岩上表面铺设有塑料网,所述塑料网的上方铺设有海花草柱,所述海花草柱内均匀设置有定植小穴,组培瓶的上...
李峰卿曾满生刘素贞邹玉玲罗桂生邹璐
一种鹿茸草组培苗栽培基质及育苗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组培苗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鹿茸草组培苗栽培基质及育苗栽培方法,其中,鹿茸草组培苗栽培基质主要由营养土和生物炭粒组成,所述营养土由泥炭、珍珠岩、锯末和谷壳按体积比2~10:1:2~4:2~3混合均匀组成。通过...
李峰卿曾满生刘素贞朱小毛罗桂生邹玉玲
多花黄精嫩茎与根茎芽离体培养技术被引量:26
2014年
为给黄精规模化栽培提供可行的关键技术,利用江西分宜大岗山山区选育出的优良野生多花黄精嫩茎和根茎芽为试验材料,开展芽增殖离体组织培养试验,研究多花黄精的最佳灭菌方法、最佳外植体取材部位、最适基本培养基和最佳激素及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先用75%的酒精表面灭菌30 s,再用0.1%的氯化汞深层灭菌10 min,灭菌效果较好,外植体材料无菌保存率可达73.2%;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外植体选材部位为带芽根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NAA1.5 mg/L+KT1.5 mg/L,平均每个根茎芽能诱导6.6个不定芽。
周新华曾满生肖智勇李峰卿周志兰钟秋平
关键词:芽增殖
一种鹿茸草无菌高效育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鹿茸草无菌高效育苗方法,本发明通过种子处理、表面灭菌消毒、接种及移栽等步骤,使得鹿茸草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100%,移栽成活率达到86%;采用该接种方法,可使鹿茸草种子较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培养出的无菌苗健...
李峰卿曾满生刘素贞姚甲宝
文献传递
光照强度和容器规格对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光照强度下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的苗期生长节律,筛选出适宜幼苗生长的光照强度及容器规格,为今后生产中容器苗培育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光照强度[50%、75%和100%(对照)]和容器规格(8 cm×10 cm、10 cm×15 cm和15 cm×20 cm)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光照强度下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结果】在生长前期(6月26日前),遮阴处理明显促进了苗高生长,至生长季末,各处理间的苗高差异却不显著;在整个生长季,遮阴处理皆显著提高了幼苗地径生长,均表现为75%光照强度处理最优。纳塔栎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有所差异,遮阴处理使得苗高线性生长起始期和末期均提前,相比对照,50%光照强度处理的苗高线性生长期缩短21 d,75%光照强度处理的线性生长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0%和100%光照强度处理的地径线性生长期分别比75%光照强度处理延长了19和16 d;苗高的线性生长持续时间均远低于地径,这表明纳塔栎苗高停止生长后,地径还在持续生长。容器规格对苗高、地径及高径比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苗高和地径显著增长;在较大容器规格(15 cm×20 cm)中,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83 cm和11.68 mm。【结论】在生产中应选用较大规格容器(15 cm×20 cm)培育纳塔栎优质苗木。纳塔栎苗高和地径存在异速生长,在苗木管理中,幼苗生长前期采用50%光照强度培养,苗高线性生长期采用75%光照强度培养,秋季转移到全光照下培养,生长末期应以地径作为判断苗木是否进入停止生长的指标。
李峰卿姚甲宝曾平生
关键词:容器苗地径LOGISTIC模型光照强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