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泊
- 作品数:15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K均值算法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相关问题研究
-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功能之一,是在训练数据不提供类标号的情况下按照最大化类内对象间的相似性、最小化不同类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的原则聚类和分组数据。目前,存在着大量的聚类算法,K均值算法是应用广泛的聚类算法之一。
K均值...
- 李宇泊
- 关键词:K均值算法初始聚类中心
- “结构教学法”在SQL查询语句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QL语句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结构教学法改进SQL查询语句的教学方式后,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详细叙述了结构教学法在SQL查询语句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比较了在SQL查询语句教学中应用结构化教学法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结论表明,在SQL查询语句中正确使用“结构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它功能及用法的理解。
- 李宇泊魏霖静
- 关键词:结构教学法布鲁纳SQL查询语句
- 一种新型计算机灰尘清理系统
- 一种计算机内部清理装置,包括用以连接至吹风机上的吹风管,所述吹风管的端部设置有内凹的卡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吹风管端部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凸起卡环,并利用所述卡环卡装于所述卡槽内实现转动安装;所述转动...
- 杨梅张萍李宇泊张亚峰李强
- 文献传递
- 信息化背景下离散数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文章在信息化背景下针对离散数学传统课堂教学不足,从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并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结果验证了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实践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之后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 王敏刘强吴丽丽李宇泊
- 关键词:离散数学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 对k均值算法和硬C-均值算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比较目标函数、聚类原型模式P(0)的初始化方法、划分矩阵U和聚类原型P的更新方法等4个方面,得出k均值算法和硬C-均值算法的区别。
- 李宇泊李秦
- 关键词:K均值算法
-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 2019年
- 为了全面提升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新的教学体系,重设了以综合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定更完整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依托区域植物和网络教学平台创造了不同形式的学习情境,尝试了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推行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考核过程全程化、多元化,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实践表明,实验改革明显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方强恩曹文侠李宇泊刘欢徐长林
- 关键词: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
- 紫花苜蓿根颈芽越冬期间幼叶细胞超微结构的适应性变化被引量:8
- 2016年
-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根颈芽越冬抗寒的细胞学机理,本研究以WL168为材料,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跟踪观察了根颈芽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幼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在越冬期间,苜蓿根颈芽幼叶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积极适应低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质膜内陷,中央大液泡分割成多个小液泡,染色质凝集,质体变为月牙形或马蹄状,淀粉粒减少甚至消失,质壁分离等,细胞超微结构经过适应性调整,逐渐提高了根颈芽的抗寒能力。2)根颈芽在越冬期间同时存在白芽与褐芽两种发育状态,其中白芽幼叶细胞对越冬前的降温反应迟缓,直到土壤封冻后才完全形成抗寒结构,但是到了翌年早春,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快速,很早便解除抗寒状态,恢复生长。在整个越冬过程中白芽的抗寒性表现出4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抗寒性增强期(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抗寒性保持期(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抗寒性减退期(1月下旬至2月下旬)和抗寒性解除期(3月初至3月中旬)。相反,褐芽幼叶细胞在入冬前对气温下降提前作出了反应,但在翌年早春对气温的回升却反应缓慢,到3月中旬,细胞结构依然保持抗寒特性。越冬期两种根颈芽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响应低温的不同步性,是苜蓿越冬抗寒的一种适应策略。
- 方强恩张勃李宇泊师尚礼
- 关键词:紫花苜蓿超微结构抗寒
- 国产苜蓿属植物的分类与资源分布特征被引量:5
- 2019年
- 通过搜集整理文献,查阅标本,对我国国产苜蓿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具有详细文献或标本记载的苜蓿属植物种质资源共计18种7变种6变型,其中无分类异议的仅有6种,分别是天蓝苜蓿、阔荚苜蓿、小苜蓿、南苜蓿、褐斑苜蓿和紫花苜蓿;世界苜蓿属分类系统没有接受国内系统中对阿拉善苜蓿、罗马苜蓿、蓝花苜蓿、野苜蓿和杂交苜蓿及其变种变型的分类处理结果,而是将此类与紫花苜蓿亲缘关系近、种间存在天然杂交的苜蓿属资源合称为紫花苜蓿复合体;我国国产苜蓿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西藏、青海、内蒙、陕西和四川西南部,其中新疆是我国苜蓿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分析认为,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丰富,搜集国产苜蓿属及其近缘属种质资源,运用最新分子鉴定技术,理清近缘属种间的分类界限,对苜蓿属优良牧草基因资源的发掘和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方强恩李宇泊
- 关键词:苜蓿属地理分布近缘种
- 基于AHP的黄土高原乡土地被植物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2
- 2022年
- 以充分发掘黄土高原地区乡土地被植物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了乡土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兰州野生地被植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体系中指标权重值的排序为生态适应性>园艺学特性>园林观赏性>开发新颖性,生态适应性最为重要,符合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和绿化需求;在兰州市共调查采集到乡土地被植物70种,其中开发利用价值高的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共13种;地被特性较好、可适度开发的有细叶鸢尾(Iris tenuifolia)等共31种;开发利用价值一般的有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等共14种;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等12种植物对生境要求严格,繁殖难度大,不适宜在兰州市作地被应用。该评价体系把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相结合,能准确、快速反映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特点,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利用乡土植物提供参考。
- 李宇泊杨艳丽李永强方强恩白小明
- 关键词:地被植物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 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生课余活动的调查及建议——基于兰州市安宁区5所高校的问卷分析
- 2021年
- 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但对此的理解因人而异。本文通过在兰州市安宁区5所高校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的方法,阐述了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平均时长、课余时间安排方向、大学生对不合理课余活动的认知情况,论证了目前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状况的不足,提出学校组织更有益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需要明确目标等对策建议。以此来帮助大学生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帮助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 张双凯李旭博刘博轩李宇泊
-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