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萍

作品数:24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电子电信
  • 9篇理学
  • 5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电极
  • 5篇电化学
  • 5篇多孔硅
  • 5篇半导体
  • 5篇超微粒
  • 4篇发光
  • 4篇催化
  • 3篇氧化还原反应
  • 3篇硫化
  • 3篇光谱
  • 3篇改性
  • 3篇STM
  • 3篇CR
  • 3篇表面改性
  • 2篇电催化
  • 2篇对电极
  • 2篇阳极
  • 2篇碳纤维
  • 2篇碳纤维电极
  • 2篇碳毡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作者

  • 24篇李学萍
  • 23篇肖绪瑞
  • 7篇王维波
  • 6篇林原
  • 5篇张振宗
  • 4篇贾建光
  • 4篇周晓文
  • 4篇尹峰
  • 3篇刘尧
  • 2篇安静仪
  • 2篇林瑞峰
  • 1篇韩和相
  • 1篇周良德
  • 1篇曾一平
  • 1篇范长宇
  • 1篇张松宾
  • 1篇夏宗炬
  • 1篇张宝文
  • 1篇林安中
  • 1篇郑海群

传媒

  • 9篇感光科学与光...
  • 5篇分子催化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电源技术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Journa...
  • 1篇Chines...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6篇1995
  • 5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化学分子吸附增强多孔硅发光效率被引量:2
1998年
尹峰李学萍肖绪瑞张宝文曹怡李国华韩和相汪兆平
关键词:表面化学吸附多孔硅发光效率
用STM研究电化学阳极氧化制备的多孔硅
1995年
本文利用扫描遂道显微镜(STM)并辅以快速富立叶变换(FFT)和数据拟合等数学方法对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的多孔硅(PS)的微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多孔硅的微结构与其发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阳极氧化电流密度的增大,所形成的多孔硅的微孔向纵深延伸,多孔硅层增厚,微孔相连后形成的硅柱变细,发光强度增大,发光峰位明显蓝移,与单晶硅相比,多孔硅电极的平带电位明显负移,而电极电流在两极区内均增大。
尹峰林瑞峰李学萍肖绪瑞
关键词:多孔硅光电子材料STM
发光多孔硅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1993年
The light emitting properties of porous silicon formed by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process and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t the Si/electrolyte (HF) interface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rous silicon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are sensitive to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During anodic oxidation, selective dissolution of silicon that leads to porous structure format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nterface capacitance characteristics.
李学萍张振宗王维波刘尧肖绪瑞
关键词:光致发光电化学半导体材料
玻炭表面Cr^(3+)/Cr^(2+)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分布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玻炭电极(GCE)表面上Au、Pb催化剂颗粒大小和分布形貌及其对Cr^(3+)/Cr^(3+)氧化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Au、Pb在GCE上呈现出不同的表面形貌。Au为颗粒状,Pb为较大面积的聚积状。它们的颗粒大小频率分布直方图由计算机与数字化仪联用计算测得。根据数理统计原理,用正态分布及Γ分布函数分别对所得实验分布进行计算拟合。拟合结果说明,Pb的颗粒大小服从正态分布,颗粒较大且分布最均匀。Au颗粒大小分布随电解液中Au^(3+)浓度的不同而不同。[Au^(3+)]=0.05mM时,Au颗粒大小服从Γ分布,颗粒最小且分布最不均匀。但催化剂性能最好。
肖绪瑞李学萍林原贾建光
关键词: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钯催化剂
Au、Pb对Cr^(3+)/Cr^(2+)氧化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的XPS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研究玻碳电极(GCE)表面Cr^(3+)/Cr^(2+)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和沉积的Au、Pb催化剂的价态以及它们对Cr^(3+)/Cr^(2+)反应的催化作用。XPS研究结果表明,Cr^(3+)/Cr^(2+)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无Cr^0或其它价态的化合物生成。Au、Pb作为催化剂以金属零价形式沉积在GCE表面。随Au、Pb光电子峰强度的变化,它们对Cr^(3+)/Cr^(2+)氧化还原反应呈现不同的催化作用。
肖绪瑞李学萍唐委安马春波贾建光
关键词:
竹红菌素在DMF-H_2O混合体系中的电化学研究
1996年
本文研究了竹红菌素HA,HB以及13-SO_3Na-DDHA在DMF-H_2O(体积分数=1)混合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结果表明,它们都为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反应机理为:油溶性.水溶性13-SO3Na-DDHA:(第一步)(质子化);(第二步).并且,HA,HB的单电子还原半醒自由基非常稳定,而13-SO_3Na-DDHA单电子还原半醌自由基存在歧化反应,其速率常数k_f=0.408。
王维波李学萍安静仪肖绪瑞
关键词:竹红菌素电化学歧化反应DMF-H2O
全氟羧酸离子交换膜内硫化铅超微粒的光学非线性研究
1995年
在全氟羧酸阳离子交换膜中制备出不同颗粒尺寸的PbS超微粒,并由吸收光谱及电镜测量结果获得证实。用飞秒激光脉冲对PbS超微粒复合膜进行了时间分辨光克尔效应测定,发现PbS超微粒具有三阶光学非线性,三阶光学非线性极化率X(3)约为10(-12)esu,光克尔效应响应时间小于165fs,并且发现PbS超微粒的光学非线性随着超微粒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显示出量子限域效应对于超微粒子光学非线性的贡献。
周晓文林原李学萍肖绪瑞张松宾夏宗炬邹英华
关键词:硫化铅光学非线性半导体
竹红菌甲素衍生物13-SO_3Na-DDHA电化学及光诱导还原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工作研究了化合物13-SO_3Na-DDHA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实验证明:化合物中羰基的还原电位与pH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直线的斜率为60mV/pH.并证明了此过程为一步两电子、两质子还原过程:Q+2H ̄++2e=QH_2.DMF作为非质子溶剂,具有很好的稳定自由基的作用.向缓冲溶液中加入DMF后,化合物13-SO_3Na-DDHA为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相应溶液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吸收光谱证实了以上电化学的结果.
王维波安静仪李学萍肖绪瑞
关键词:电化学光诱导竹红菌素
CdSe薄膜/溶液界面的表面态研究
1991年
前言半导体电极表面由于晶格缺陷,悬挂键,杂质以及吸附的离子,腐蚀产物等形成了不同类型(即施主型和受主型)和具有不同能量的表面态,在光电化学能量转换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如表面态作为表面电荷的复合中心,促进和加速了光生电荷的复合使光电流下降,从而影响了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有些表面态在界面的氧化还原电荷转移中起了中介作用,导致增加光电流和降低光腐蚀.另外表面态的存在会使某些半导体电极产生费米能级的钉扎现象,而改变了界面性能.还可能产生亚能隙的吸收使光谱响应范围有所展宽等.
林原肖绪瑞李学萍
关键词:表面态硒化镉
碳毡电极的表面改性——Ⅲ.碳毡表面热氧化改性对电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1991年
碳毡电极材料经高温热氧化改性后,表面结构和性质发生明显变化。随热氧化温度上升,碳毡石墨结构更趋有序定向排列,石墨化程度提高。这不仅明显提高了其导电性能,同时也使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或O/C原子比下降。由于碳毡金属杂质含量减少以及表面担载的催化剂颗粒变大且分布更为不均匀,高温热氧化碳毡表面对析氢副反应具有较高的过电位,放氢电流大幅度降低,但提高热氧化温度使碳毡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活性有所下降。为使碳毡电极上放氢电流降低的同时又保证电极具有较高的Fe^(3+)/Fe^(2+)及Cr^(3+)/Cr^(2+)反应的电化学活性,热氧化温度1700℃为宜。
李学萍贾建光张振宗庞非肖绪瑞
关键词:电极改性热氧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