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轩 作品数:94 被引量:35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高脂血症促进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牙周炎进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是否影响牙周炎进展。方法以ApoE基因敲除的C57BL/6J(ApoE-/-)小鼠和相同基因背景的野生型C57BL/6J(C57)小鼠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丝线结扎小鼠的上颌双侧第二磨牙,实验组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对照组只完成牙周结扎过程而不接种细菌。用纸尖从牙周袋获取P.gingivalis进行菌落计数;截取上颌骨标本行亚甲基蓝染色,观察牙周组织损伤程度。结果普通饮食条件下,ApoE-/-小鼠血清脂质水平显著高于C57小鼠;实验第7d时实验组ApoE-/-小鼠牙周组织中获取的P.gingivalis菌落数为(8 341.66±1 217.88)个,显著高于C57小鼠(4 466.66±1 115.87)个(P<0.05);实验组ApoE-/-小鼠牙槽骨吸收量为(506.87±93.89)μm,显著高于C57小鼠(322.18±41.40)μm(P<0.05)。结论 ApoE-/-小鼠血清脂质水平升高,牙周清除P.gingivalis能力下降,牙周病进展加速。 李厚轩 雷浪 陈帅 黄美香 闫福华关键词:高脂血症 载脂蛋白E类 牙周炎 不同饮料对SD大鼠牙釉质脱矿影响的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了解饮料对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80d龄SD大鼠42只,每只单笼饲养,喂饲致龋饲料15天后检测无牙釉质脱矿。余鼠随机分为去离子水组(阴性对照,A组)、雪碧组(碳酸类,B组)、伊力纯牛奶组(牛奶类,C组)、农夫山泉矿泉水组(矿泉水类,D组)、统一鲜橙多组(果汁类,E组)和康师傅鲜c组(果汁类,F组),每组6只,喂饲饮料3个月,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磨牙釉质的脱矿情况。结果雪碧、统一鲜橙多和康师傅鲜c组的荧光面积、总荧光面积及平均荧光量分别是12.75×10-3μm2、19.83×10-3及1.56;8.90×10-3μm2、14.52×10-3及1.63;15.05×10-3μm2、24.04×10-3及1.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值为6.03×10-3μm2、9.73×10-3及1.55,其中又以康师傅鲜c组为最高。矿泉水和牛奶类的荧光面积和总荧光量都较低,分别为3.45×10-3μm2、5.41×10-3和3.87×10-3μm2、6.14×10-3,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酸性饮料(包括碳酸类和果汁类)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酸性饮料具有较强的酸蚀性,牛奶和矿泉水对釉质脱矿没有明显的影响。 张剑 杨德琴 刘建国 梁文红 李厚轩关键词:饮料 脱矿 IL-12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预刺激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ingivalisLPS)促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将人THP-1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诱导48 h形成泡沫细胞。在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2作用2 h后,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oxLDL和P.gingivalisLPS,泡沫细胞培养液中加入P.gingivalisLPS。使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IL-1β、IL-10、IL-12和IL-18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在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IL-12预刺激可以降低培养液上清内TNF-α水平,降低细胞内IL-10和IL-12 mRNA转录水平;泡沫细胞受P.gingivalisLPS刺激过程中,IL-12预刺激可以增加培养液上清IL-1β水平,减少细胞内IL-18 mRNA的转录水平,增加IL-10 mRNA的转录水平。结论IL-12预刺激影响P.gingivalisLPS促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和分泌。 闫福华 吴春芳 李厚轩 雷浪 骆凯 孔宁静关键词:脂多糖类 卟啉单胞菌 白细胞介素12 低密度脂蛋白类 在既定位置应用不翻瓣技术联合预先制作的临时修复体实现上颌种植后的即刻负重第二部分:一项10年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即刻负重技术在口腔种植中已有广泛报道。本研究旨在报道使用不翻瓣技术的即刻负重治疗方案.追踪10年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材料与方法:将上颌需要即刻负重种植治疗的46名患者.共97颗MkiV机械制作表层的种植体(NobeIBiOCare)纳入本研究。术前.为每名患者的软组织及其下方的牙槽骨解剖创建三维模型并制作外科导板。使用黏膜环切刀在黏膜上钻5mm的孔以避免翻瓣。在手术当天和手术后1、2、3、6、8和10年进行对照检查。结果:所有种植的部位都有完整的颊腭侧骨壁。预先制作的临时修复体与种植体精密适合。负重8周内,有9个种植体失败,10年负重的累积生存率为91%。种植支持的固定桥生存率为94%,种植支持的单牙修复的生存率为81%。边缘骨吸收平均值在第1年内为1mm.第2年为04mm.第3年和10年后为01mm。结论:稳定的生存率和10年低的平均骨量丧失证实:在上颌骨应用不翻瓣技术进行即刻负重的种植治疗是可行的。 洪菲菲 李厚轩 闫福华关键词:牙种植体 内窥镜辅助下微创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牙周内窥镜辅助下超声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对重度牙周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Ⅲ⁃Ⅳ期牙周炎患者19例,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及对照组。内窥镜组在龈上洁治术1周后,牙周内窥镜下行一次SRP;对照组在龈上洁治术1周后,行常规微创下SRP,隔周复查,对探诊出血位点行再次SRP,每个位点SRP最多3次。SRP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Florida探针检查记录牙周状况: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结果40.05)。BOP阳性率、AL两组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未见明显差别(P>0.05)。PD>6 mm位点:在基线时,内窥镜组的PD、BOP阳性率及AL均比对照组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D、BOP阳性率、AL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较基线均显著下降。但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内窥镜组PD较对照组变的更浅(P<0.05),BOP阳性率、AL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微创下SRP相比,内窥镜下SRP有利于改善PD水平和减少更深位点的BOP及AL。 夏娇娇 李厚轩关键词: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 牙周基础治疗 探诊深度 一种牙周夹板精准粘接导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周夹板精准粘接导板,涉及牙科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内开设有与若干颗相邻患牙形状相匹配的槽体,所述导板本体可通过槽体套设于牙体上,当所述导板本体套设于牙体上时,所述患牙位于对应槽体内,且... 俞青 陈晞 李厚轩 曹阳 黄丽娟文献传递 下切牙缺失的树脂粘结固定桥设计和粘结技巧:Fiber VS Zirconia <正>牙列中最小的下切牙给牙体预备、技工加工以及种植修复带来更大难度。与传统固定桥相比,使用树脂粘接固定桥的主要优点是能保存更多的牙体硬组织,从而实现最小侵袭牙科这一治疗理念。近年来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和氧化锆支架粘结固定桥... 林捷 郑志强 李厚轩 陈群 卢兆杰文献传递 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从根面龋患者龋蚀中分离鉴定 17株粘性放线菌临床分离株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茶多酚对两种不同浓度粘性放线菌菌液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茶多酚对粘性放线菌的MICR为 5 0 0~ 4 0 0 0mg/L ,MIC50 及MIC90 为 2 0 0 0mg/L。 10 6CFU/mL与 10 8CFU/mL菌液浓度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梁文红 刘建国 王凯 吴家媛 王胜 李厚轩关键词:粘性放线菌 茶多酚 抗菌活性 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对残留牙周袋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与传统SRP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每个区至少有1个位点探诊深度(PD)≥5 mm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SRP组,分别对残留牙周袋位点进行内窥镜辅助SRP治疗和传统SRP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6个月检查PD、探诊出血(BOP)和附着丧失(AL),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基线相比,治疗后3、6个月内窥镜组及SRP组PD≥5 mm位点百分比、PD、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内窥镜组PD≥5 mm位点百分比、PD、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均降低(P<0.05),而SR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RP组相比,内窥镜组治疗后3及6个月PD≥5 mm位点百分比、PD均降低,治疗后6个月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牙周内窥镜辅助SRP对于基础治疗后的残留牙周袋(PD≥5 mm)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SRP,尤其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 张杨珩 李厚轩 闫福华 谭葆春兔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建立兔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Mφ)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并在体外培养情况下研究其形态、生长特性及生理功能的差异。方法:6只健康新西兰兔以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o),以灌洗法分离肺泡巨噬细胞(AM)和腹腔巨噬细胞(PM),以酶消化法+Per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肝脏枯否氏细胞(KC)。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学及微观结构的差异,采用墨汁吞噬试验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测定吞噬功能和表型的表达情况。结果:同一个体来源的4个部位贴壁细胞具有单核/巨噬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较强的吞噬能力,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墨汁吞噬功能:AM>PM、KC>Mo,MAC387表达:KC>AM>PM>Mo。结论: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兔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及表型存在异质性。 吴春芳 刘崇武 游晓庆 许雯静 李厚轩 李艳芬 闫福华关键词:表型 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