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全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菌病
  • 3篇布鲁氏菌
  • 3篇布鲁氏菌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动物
  • 1篇野生动物
  • 1篇体型
  • 1篇皮内变态反应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评价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法
  • 1篇免疫法
  • 1篇免疫法检测

机构

  • 5篇新疆地方病防...

作者

  • 5篇李全
  • 4篇杨忠礼
  • 3篇张萍
  • 2篇任德坤
  • 2篇程风清
  • 1篇黄星
  • 1篇王忠
  • 1篇程凤清
  • 1篇张平
  • 1篇徐兵

传媒

  • 3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新疆畜牧业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个体型抗体的抗布氏菌感染作用被引量:7
1990年
在许多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疫(菌)苗来源,目前所采用的疫(菌)苗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从病原体来;二是通过DNA重组技术获得;三是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但是,就布氏菌病的人群免疫而言。
金根源任德坤王忠杨忠礼黄星李全史丕裕谷登洋
布鲁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与血清学反应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报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布鲁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与血清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Y=-21.86303+7.20668x_1+6.34513x_2)。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与SAT和Coomb's血清学反应均存在线性回归和相关关系(P<0.01),复相关系数(R_r.12)为0.83293(P<0.01),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6(r_1r.2)(P<0.01)和 0.5124(r_2r.1)(P<0.01)。
杨忠礼金根源李全张萍程风清
关键词:变态反应布鲁氏菌病
新疆野生动物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2
1991年
近年来认为布病是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范畴已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野生动物在布鲁氏菌的保存及疾病的传播上都有一定作用。新疆地域辽阔,有复杂的地理景观及微小气候,存在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探讨其在布病传播上的意义,对了解新疆布病保存的机理及疫情变化也有参考价值。为此,我们从1979—1986年对新疆5个地(州)
金根源史丕裕李全张平徐兵封嵩年
关键词:野生动物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免疫酶斑点试验的流行病学评价
1990年
将免疫酶斑点试验(DIBA)与布病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相比较,用流行病学方法和成本—效益经济分析对DIBA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初步表明DIBA在布病实验室诊断及对职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灵敏度90%,特异度96%,准确度93%,可用度86%;且DIBA与ELISA 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581P<0.01);并可采用微量耳垂全血替代肘静脉血清作为检测布病的样品;初步探讨了非特异性背景着色及内源性酶等因素对DIBA的影响。评价表明DIBA适用于基层单位使用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杨忠礼李全张萍程风清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反向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法检测布鲁氏菌抗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报道使用反向单克隆斑点酶联免疫法(Counter-McAb-Dot-ELISA)检测用布鲁氏菌感染1、3、6个月后小鼠脏器中抗原存在情况,同时分离细菌及进行血清学试验,以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表明:Counter-McAb-Dot-ELISA三次检测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80.0%及43.3%;细菌分离率为90.0%、53.3%及23.3%。经对照试验、重复试验、吻合试验等检查表明本法不但可以提示动物体内保菌情况,且比细菌检查法敏感、比血清学方法特异,还具有快速、安全等优点。
金根源张萍李全程凤清杨忠礼任德坤史丕裕谷登峰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血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