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飞

作品数:41 被引量:484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理学
  • 5篇建筑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地铁
  • 10篇振动
  • 9篇列车
  • 8篇浮置板
  • 8篇浮置板轨道
  • 6篇动测
  • 6篇振动测试
  • 5篇地铁列车
  • 5篇钢轨
  • 4篇仪器
  • 4篇频域
  • 4篇解析解
  • 4篇精密仪器
  • 4篇减振
  • 4篇变速
  • 4篇传递函数
  • 3篇地铁运营
  • 3篇动荷载
  • 3篇动力特性
  • 3篇移动荷载

机构

  • 30篇北京交通大学
  • 16篇北京市轨道交...
  • 4篇北京城建设计...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代尔夫特理工...
  • 1篇邯郸市交通运...
  • 1篇北京京港地铁...
  • 1篇北京市基础设...
  • 1篇中交路桥华北...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交控科技股份...

作者

  • 40篇李克飞
  • 27篇刘维宁
  • 9篇王文斌
  • 8篇孙晓静
  • 7篇丁德云
  • 6篇刘卫丰
  • 6篇马蒙
  • 3篇吴宗臻
  • 3篇袁扬
  • 2篇张厚贵
  • 2篇聂志理
  • 2篇贾颖绚
  • 2篇孙鑫
  • 2篇黑勇进
  • 2篇韩志伟
  • 2篇孙京健
  • 2篇马龙祥
  • 1篇时瑾
  • 1篇周顺华
  • 1篇彭智勇

传媒

  • 7篇中国铁道科学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3篇铁道学报
  • 3篇铁道标准设计
  • 2篇城市轨道交通...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工程力学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铁道建筑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交通标准化
  • 1篇市政技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都市快轨交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变速及曲线车轨耦合频域解析模型的地铁减振轨道动力特性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网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引发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地铁列车运行所产生的振动及噪声问题,使部分居民反应较为强烈,一些精密仪器使用单位及古建保护单位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另外,...
李克飞
关键词:动力特性现场测试
文献传递
轨底坡对运营地铁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不同轨底坡条件下实际运营地铁列车的轮轨接触特性,采用轮轨接触空间迹线方法计算分析了轨底坡对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影响,并建立某地铁B型车辆动力学模型,详细分析了不同线路条件下轨底坡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LM&CHN60轮轨匹配条件下,轨底坡在1/45~1/20范围内轮轨接触点分布连续,特别是直线段在轨底坡为1/20、曲线段在轨底坡为1/40时轮轨匹配性能良好;运营条件下车轮踏面凹磨造成等效锥度过大,轮轨接触点分布不连续,易造成异常晃车;曲线地段车轮踏面凹磨限制了轮对横向运动,导致轮对对中困难,轮轨接触匹配不良,易造成轮轨滚动接触疲劳.
高雅时瑾李克飞
关键词:地铁列车轮轨接触等效锥度轮轨磨耗
沉管隧道的防水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防水是任何沉管隧道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忽视偶然的小裂缝,设计是不安全的。故有必要针对钢壳管段与混凝土箱形管段的特点,从多个方面介绍沉管隧道的防水设计与施工方法,以便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徐军兰锦李克飞
关键词:沉管隧道外防水接头防水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参数研究被引量:55
2011年
针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参数变化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选取道床板长度、道床板厚度、弹簧刚度、支承间距、扣件刚度5个参数及其不同水平值,进行正交试验,并建立相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态分析方法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进行动力特性研究,获得了轨道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其传导比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低阶固有频率的主要参数是支承间距、道床板厚度和弹簧刚度,而影响高阶固有频率的主要参数是道床板长度;无论参数如何改变,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主要以道床板的振动为主;传导比最大峰值出现在基频附近,且随着道床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丁德云刘维宁李克飞孙晓静
关键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正交试验模态分析
曲线段轨道表面磨耗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轨道表面磨耗监测系统。该曲线段轨道表面磨耗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和地面收发装置,所述监测装置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监测装置分别设置于曲线段轨道的两侧外围,每组所述监测装置分别包...
李克飞石熠王进
地铁振动的地表低频响应预测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地铁振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低频(<20Hz)振动对高精密仪器和设备、古建筑物等的影响已成为焦点。如何采取合理的减振措施将低频振动的影响降到最低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减振与振动控制试验室,开展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和普通轨道低频振动试验;基于地表低频响应测试数据,结合"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隧道-地层"和"普通轨道-隧道-地层"耦合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地表低频响应受激振频率(1~20Hz)、距轨道水平距离(0~100m)和轨道埋深(10~30m)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地表低频响应量分析公式。将公式预测的地表低频响应量的最大值分成II、II、II和IV四级响应带,进一步讨论响应带分布与轨道埋深、距轨道水平距离和轨道基频等关键因素的关系,从而为减少地铁振动的地表低频响应措施提供参考。
丁德云刘维宁李克飞刘卫丰孙晓静
关键词:地铁振动三维有限元
移动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振动响应的频域快速数值算法被引量:18
2014年
视浮置板轨道为周期无限轨道结构,在移动谐振荷载作用下,运用周期结构响应的性质,引入浮置板轨道钢轨频域内响应的数学模态,将钢轨频域内的响应运用数学模态的级数叠加表达。在单个单位移动谐振荷载作用下,以钢轨频域响应的级数表达为基础,可只在一个完整板长对应的周期范围内完成钢轨与浮置板的耦合,解得该范围内的振动响应;而整个轨道结构的振动响应可由求解范围内的振动响应进行扩展得到。运用叠加原理,可求得系列、多频率成分荷载引起的浮置板轨道振动响应。与其他方法对相同问题计算结果的横向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算法计算速度优越,且计算结果良好、合理,能很好地反映浮置板轨道的结构特点及动力性能。
马龙祥刘维宁李克飞
关键词:浮置板轨道轨道动力学移动荷载
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对精密仪器影响的预测研究被引量:36
2013年
采用一种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道路交通现场振动测试,对北京地铁8号线列车运行对邻近地铁线路的某科研楼内精密仪器的振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并比较了普通无砟轨道和浮置板轨道两种工况下楼内外的振动响应。提出了该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边界条件、阻尼施加等建模原则,采用实测的钢轨振动加速度计算而来的动态轮轨力作为该模型上的激励力。结果表明:采用该动力有限元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浮置板轨道是一种有效的减振措施,在其工作频段内有显著的减振效果,但对低频振动没有减振效果,而且在其自振频率处还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地铁8号线开通后,地铁列车振动再叠加上道路交通引起的振动会对科研楼内部分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仪器基座处可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来减小振动。
刘卫丰刘维宁聂志理吴宗臻李克飞
关键词:精密仪器振动测试浮置板轨道
隧道内脉冲激励下地层振动传递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前,对于地铁运营引起的振动在地层中的传递特性一直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利用自动落锤激励装置锤击轨道减振与控制实验室10 m埋深隧道内轨道,研究了0~200 Hz频段振动加速度在地层中的传播衰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①隧道结构-地面振动加速度峰值衰减率达到81.25%,地层对振动有很强的衰减作用。②除了30 Hz附近频段传递函数幅值大于1,隧道结构到地面振动响应传递函数幅值普遍小于0.4。③隧道结构-地面1/3倍频程加速度级传递损失曲线呈V形分布,传递损失在30 Hz附近最小,且为负值,此频段振动加速度能量从隧道传递到地面有放大现象。
王文斌刘维宁孙宁李克飞聂志理
变速移动质量作用下轨道动力响应解析解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列车进出站的振动及噪声问题不容忽视,然而目前关于列车变速移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进出站列车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在轨道结构频域周期性解析模型基础上,求解了单个及系列移动质量、移动质量系统变速移动下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通过求解变速移动质量下简支梁的动力响应,与已有算例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质量作用下轨道动力响应远大于移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由于移动质量和轨道结构间的相互作用,轨道的动力响应中包含了较多的振荡成分;随着移动加速度的增大,轨道动力响应略有增大。
李克飞刘维宁吴宗臻
关键词:变速解析解动力响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