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健超

作品数:23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北历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遗址
  • 3篇地理
  • 2篇丝绸之路
  • 2篇清明
  • 2篇考古
  • 2篇古道
  • 2篇古都西安
  • 1篇地基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著作
  • 1篇帝王陵
  • 1篇帝王陵墓
  • 1篇东都洛阳
  • 1篇都城
  • 1篇雪村
  • 1篇寻根
  • 1篇遗迹
  • 1篇饮用
  • 1篇游牧
  • 1篇造像

机构

  • 23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作者

  • 23篇李健超
  • 1篇王建新
  • 1篇贾麦明

传媒

  • 7篇三门峡职业技...
  • 4篇碑林集刊
  • 3篇中国历史地理...
  • 2篇考古与文物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华夏文化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丝绸之路
  • 1篇唐都学刊
  • 1篇河洛史志
  • 1篇西北民族论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败匿”考被引量:1
2001年
考察陕西新发现的高句丽(高丽)、新罗人遗迹时,友人陈根远君赐教:永寿县永泰乡车村发现北魏神龟三年(520)邑师晏僧定六十七人造像碑,碑文中记载的僧官和邑子有高丽人。不久,陈君又赠以该碑拓本照片。碑正面僧官题名,有邑谓似先鲁仁,录事似先仵明,香火似先志郎等。似先氏为高丽人,已另有文发表~①。僧官之中除香火、典坐、典录、维那(唯那)、录事、邑谓之外还有两个'败匿'。'败匿'是何僧官?检《金石萃编》卷39附《北朝造像诸碑总论》及马长寿先生《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中的有关碑铭,均无'败匿'一词。
李健超
关键词:碑铭香火僧官
集其大成 继往开来——《崤函古道研究》序
2009年
  崤函古道是一条横贯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交通要道,西起陕西省潼关,东至河南省新安县、宜阳县.全长约220余公里.……
李健超
关键词:函谷关
隋唐长安城通化门遗址考
2012年
隋唐长安城通化门,是隋唐西京通往东都洛阳和中原的主要城门。公元9世纪朱温毁唐长安城之后,通化门遗址尚存至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对唐长安城的外郭城、兴庆宫、大明宫、曲江池和芙蓉园做了实地探测。但关于通化门遗址位置的探测,认为在今西安市长乐西路北侧陕西省电力建设总公司(原火电公司东南角)。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隋唐长安城有关考古发现,论证隋唐长安城通化门遗址应在今长乐西路南100米,东距金花北路180米处。
李健超
贤相姚崇故里及他在唐两京的故居
2016年
贤相姚崇,唐陕州硖石人。姚崇故里,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张茅镇西崖村。姚崇在唐长安城的故居,是长安城兴宁坊的西南隅,地当今西安市长乐西路南安仁坊。姚崇在唐东都洛阳的故居有二:一是唐洛阳慈惠坊,二是洛阳询善坊。这两处故居位于洛河南岸,唐以后一千多年,洛河摆动、侧蚀,可能沦于洛河河床中。
李健超
关于隋唐长安城若干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2017年
隋唐长安城,是582-904年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904年被人为毁弃。然而这座大都会存留极为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址,成为至今世人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仅对其中清明渠、实际寺、通义坊等文化遗址现状进行补充、说明,并对隋唐佛寺和名人宅第进行补充标识。
李健超
洛阳古代民族史说略
2000年
洛阳,地处中原。中原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历史上有千余年,洛阳是夏、商、周、东汉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之地,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碰撞、融合、壮大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因此,对洛阳民族和宗教的研究不仅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也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台湾同胞到洛阳寻根问祖,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笔者仅就有关洛阳古代民族史的一些史料进行爬梳整理,综合归纳,撰成此文。
李健超
关键词:古代民族华夏族建都寻根台湾同胞
全文增补中
秦岭地区古代兽类与环境变迁被引量:15
2002年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 ,东西长约 16 0 0公里 ,南北宽约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不等 ,据有甘、陕南部和豫西及鄂西北一小部分。是中国大陆两大动物区系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带 ,动物种属成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性。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证明 ,在春秋战国以前 ,秦岭曾经是两大界许多珍稀兽类和凶猛兽类的栖息繁衍的乐园。由于生态环境变化 ,主要是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 ,使一些热带动物犀牛、象逐渐在秦岭周边地带灭绝。然而自秦汉直到清代中叶 ,由于秦岭仍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 ,许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鹿以及熊、虎、野猪等仍大量生存。十八世纪中叶起 ,数十万计的移民进入秦岭腹地 ,砍伐森林 ,破坏植被 ,开垦耕地 ,使百兽丧失栖息的环境 ,再加以滥捕滥猎 ,致使秦岭众多珍稀动物和一些猛兽的分布稀疏 ,数量减少 ,以至于物种灭绝。这是中国历史时期一起严重的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事例。
李健超
关键词:考古发现清代中叶春秋战国历史文献
《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序被引量:1
2006年
清代著名学者徐松倾注四十年精力撰著《唐两京城坊考》一书,详尽记述了隋唐长安、洛阳的城市规划、宫殿官署、街市坊里、苑囿渠道、水陆交通、风土人物等,其后历有学者予以增补。西北大学李健超教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即根据历史资料,尤其是考古新资料和古今学者著述,依原著体例和顺序,给予订正和补充,于1996年出版了《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一书,深受学者欢迎。其后,他又用十年之功,根据出土资料对原著予以补充,于2006年出版《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版)。该书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专家学者的赞誉。本刊征得李健超教授同意,现将其为该书所写《序》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李健超
关键词:坊里东都洛阳
统万城、赫连城的军事防御特点
2014年
大夏国都——统万城公元407年,铁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置百官,国号'大夏',据有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北部地区。公元413年(大夏凤翔元年),赫连勃勃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隅的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毗邻的无定河北岸营建都城。'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
李健超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大匠毛乌素沙漠都城
丝绸之路之陕西、甘肃中东部线路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4
2009年
丝绸之路南线,从长安出发,于咸阳渡过渭河,大致沿渭河北岸西行。但渭河宝鸡峡以西到甘肃天水段,南北向的陇山与东西向峻拔的秦岭交汇,山高谷深,行旅难以通过。故北线道千渭河谷,于陇关越过陇山,再循渭河支流至渭河河谷,经天水、甘谷、陇西、渭源越鸟鼠同穴山,至洮河流域。南道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渐扩展,至秦昭公二十八年(前279),于陇西部(临洮)筑长城后正式贯通。丝绸之路北线,从长安出发,于咸阳渡渭河,西北行经渭河平原的醴泉、乾县、平凉、泾源、固原,于石门关蹿六盘山,又经海源、靖远,于靖远县北城滩(或索桥)西渡黄河沿腾格里大沙漠南缘,经景泰、古浪县至武威。丝绸之路北线从长安到武威段,虽然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曾到过六盘山和祖厉河,但直到西汉宣帝地节二年(68)筑河西汉城后,才成为较南线更为便捷的通道。
李健超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