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净水剂降低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池亚硝酸盐含量的应用实例被引量:4
- 2006年
- 陆锦天李住
- 关键词:亚硝酸盐含量苗种培育池南美白对虾生物净水剂凡纳滨对虾养殖发展
- 一种驯化杂交鳜转口摄食的饲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驯化杂交鳜转口摄食的饲料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鱼粉50‑60份、虾壳粉6‑10份、血粉4‑8份、鱼油3‑7份、卵磷脂0.5‑1.5份、牛磺酸0.01‑0.1份、乌贼膏0.5‑1.5份、蛋白酶0.5...
- 李燕史建华李永强施顺昌李建忠刘智俊李住
- 文献传递
- 一种快速测定蟹类卵黄磷蛋白含量的金标试纸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测定蟹类卵黄磷蛋白含量的金标试纸,包括底板、样品垫、金胶垫、硝酸纤维膜层和吸水纸层,金胶垫上含有胶体金与抗卵黄磷蛋白单抗结合形成的金标抗卵黄磷蛋白抗体复合物,硝酸纤维膜层上设有抗卵黄磷蛋白多克隆抗体溶液...
- 刘智俊李燕陆锦天李住张根玉史建华
- 文献传递
- 水草不同种植模式对蟹塘水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解水草不同种植模式对蟹塘水质及产量的影响,在河蟹放养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以单一伊乐藻、伊乐藻和轮叶黑藻1∶1、伊乐藻和轮叶黑藻7∶3这3种栽植模式进行种草养蟹试验,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蟹塘水质的变化规律,并对河蟹产量、出塘规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试验结果:采用伊乐藻和轮叶黑藻1∶1的种植模式,河蟹的平均出塘规格最大,大规格蟹(雌蟹≥150 g、雄蟹≥200 g)的比例最高,虽然成活率和产量略有下降,但单位面积净利润最高。结果表明,按恰当的比例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比单一种植伊乐藻更能抵御极端高温天气,降低养殖风险,同时有助于提高河蟹的出塘规格和大规格蟹的比例。
- 史建华刘智俊陆锦天李住杨茜
- 关键词:水草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质
- 营养强化对克氏原螯虾雌性亲本性腺肝胰腺生化组成及其幼虾质量的影响
- 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卵巢及肝胰腺生化组成的影响,并比较了其卵巢肝胰腺生化成分、生殖性能和初孵幼虾早期生长性能差异,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的卵巢中水分含量、总蛋白含量和总糖含量相比...
- 刘智俊李建忠李住陆锦天史建华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亲本培育苗种质量
- 名贵水产动物活体运输技术的研究
- 史建华陈敖大袁善卿孙振中黄薇李住李建忠
- 该课题采用沉淀→气提→物理净化→空气和纯氧增氧的水处理工艺,使再循环水量达到99%,单箱载鱼量达到1000斤左右;采用隔热箱体结构,使箱内水温要经过4个多小时,温度变化1℃。且采用“小系统多组合”的方式,使得每个运输箱拥...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产动物活体运输
- 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为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作用,通过48 h半静水法测定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据此结果设定28 d慢性试验浓度,测定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以及肝胰腺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草甘膦12、24、36、48 h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91、16.67、13.99、12.09 mg/L,安全浓度为1.9 mg/L;慢性毒性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草甘膦浓度达到0.6 mg/L后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草甘膦浓度达到0.3 mg/L时中华绒螯蟹的蜕壳率显著降低,各组间平均蜕壳时间统计学显示无明显差异,但组织学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时间暴露于低于安全浓度的草甘膦中依然会造成肝胰腺的损伤。
- 史建华刘智俊陆锦天李住杨茜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草甘膦毒理
- 一种蟹类水产动物剥制标本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蟹类水产动物剥制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蟹背甲与腹部分离后,逐步掏出内脏和肌肉,随后将掏空的背甲与腹部放入防腐液中处理2小时(步足尖端不容易渗透的地方必须用注射器注入防腐液)。完成防腐处理后用棉絮混合防腐...
- 刘智俊李建忠陆锦天李住张根玉史建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克氏原螯虾离水运输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克氏原螯虾离水运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虾苗规格,将虾苗规格置放在虾框中;将装置放入箱式货车,雾化量设置在0.2‑1.5L/H,水温设定在15摄氏度;各pvc管开始均匀出雾化水,则可以开始运...
- 刘智俊李燕李建忠李住施顺昌杨茜
- 文献传递
- 上海崇明地区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规律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通过对上海崇明地区雌性克氏原螯虾进行按月采样,研究了其性腺发育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卵巢指数的周年变化明显,卵巢指数在春季较低,随后开始逐渐上升,到秋季达到顶峰,最大平均值出现在10月,卵巢指数达3.12±0.62,此时期也是崇明地区克氏原螫虾的繁殖高峰。10月后生殖群体逐渐减少,卵巢指数也随之逐渐下降,进入冬季后有一个明显的低谷。雌性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指数在整个周年变化并不显著,仅在冬季前有上升趋势,越冬后下降至最低点。8月开始出现少量抱卵虾,9月卵巢成熟个体以及抱卵虾开始大量出现,随后抱卵虾逐渐减少,一直持续到秋末,至次年2月,又有一个抱卵虾峰值出现。总体来看,上半年雌虾性腺发育达到Ⅳ期和V期的数量远少于下半年。由此可见,崇明地区克氏原螯虾的主要产卵期在秋季,产卵期较长,可以一直延续至次年2月。克氏原螯虾的平均抱卵量在300粒左右,最高达700粒以上。20 g以下的个体为首次繁殖,抱卵量较低,且个体之间抱卵量差异较大。随着亲本体质量的增加,抱卵量、平均单卵质量和生殖力都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体质量31~35 g的亲本平均抱卵量为389粒,平均卵块质量为2.34 g,平均单卵质量达到6.75 mg。但随着亲本体质量的进一步增大,当体质量高于40 g时,其单卵质量仅为5.83 mg,与36~40 g的亲本并无显著差异,而其它各项生殖性能指标如生殖力和抱卵量均有所下降。
- 刘智俊李建忠陆锦天李住史建华
-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生殖性能